EN
https://www.gov.cn/

降費要讓企業更有感覺

2017-02-13 07:22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一邊是國家增加財政赤字、壓縮政府開支努力為企業減稅,一邊卻是向企業收費的手沒減少,甚至還有增多的勢頭。一些不合理、不規範的收費項目,讓企業負擔沉重、國家背了黑鍋。降費就要敢治“亂”、善治“本”、勤治“政”,給企業帶來真真切切的減負快感

涉企收費有多少?這次有了權威答案。新年伊始,財政部、發改委委託有關部門,對娃哈哈集團及所屬企業的繳費情況進行了調查,詳細列出企業涉及的212項繳費項目。有了這份“清單”,也就摸清了企業稅費負擔的痛點,為更好地清理規範涉企收費找到了方向。

近年來,國家採取多種措施千方百計為企業減稅降費。去年,僅營改增一項的減稅力度就高達5000多億元,但企業依然反映負擔重。究其原因,主要就在於非稅負擔過重:一邊是國家增加財政赤字、壓縮政府開支努力為企業減稅,一邊卻是伸向企業收費的“手”沒減少,甚至還有增多的勢頭。在整體財政收入增幅下降的情況下,一些地方非稅收入增速和比重卻在大幅上升,正是一些不合理、不規範的收費項目,加重了企業負擔。

當前,進一步降低企業負擔,需要在繼續深化稅制改革的同時,加大非稅收入的規範整治力度,增強企業在降費方面的獲得感。

增強降費獲得感,首先要敢於治“亂”。涉企收費往往是多頭管理、分類收繳,有的附加在稅收裏,有的隱含到電價裏,有的埋伏在審批或仲介服務中。據統計,目前僅電價一項,附加的全國性收費就有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基金、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等5項,這還不包括各種地方性基金。過多的收費項目,讓企業感覺處處有費、應接不暇,這種不規範的亂象,一定程度上給“渾水摸魚”亂收費留下了隱患。

政府財政收入,體現的是權威與嚴肅,重在建立規範的徵收秩序,讓企業明明白白繳費、政府公開透明收費。本屆政府成立以來,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清理規範措施,行政事業性收費等大幅減少,但對保留的收費項目,仍需加大正稅清費力度。比如,對公共屬性強、可以納入財政統籌使用的項目,要及時變費為稅,以稅收的規範性防止收費亂象;對暫時不能轉為稅收的,則要公佈清單,清單之外一律拒繳。

增強降費獲得感,更要善於治“本”。在此次核查出的212項繳費清單裏,經營服務性收費、協會商會會費等項目合計佔了183項,比例高達86%。這些名義上不屬於公共財政的收費項目,卻是很多企業不得不過的門檻,是清理規範亂收費的“硬骨頭”。這些年,各級政府採取了諸多措施,但收效並不明顯,很多收費在這個環節減了,又加到另一個環節,甚至原封不動換個“馬甲”繼續收費,嚴重影響了清理涉企收費的實際效果。

“揚湯止沸,不如去薪”,不合理的經營服務性收費等雖然表面上種類繁多、野蠻生長,但根源是其依靠的行政權力或壟斷地位。治本之策在於消除收費背後的權力陰影,通過大力推進簡政放權,培育充分競爭的市場體系和規則,還經營服務性收費應有的本來面貌,讓企業不交冤枉錢。

增強降費獲得感,還要勤於治“政”。清理規範涉企收費,是一個長期動態的過程,不能指望一勞永逸,即便是現在合理的收費政策,也可能因為市場競爭、科技進步、行業發展等因素,將來需要調整和完善。現實中,憑一紙紅頭文件就長期收費,拿著舊文件收新費的現象並不少見。在核查娃哈哈集團繳費項目過程時,有關部門就發現,國家已取消的工業産品生産許可證審查費,由於收到文件時間滯後等原因,地方執行部門仍向企業繼續收取。

涉企收費合不合理、負擔重不重,企業最有發言權,有關部門不妨常去企業看看、多到基層聽聽,及時發現和解決涉企收費中的新問題,別等收費的“稻草”壓垮企業,才想起那些過了時的政策文件。

一項項涉企收費項目,雖然看上去不大,累加起來就是不小的負擔,尤其面對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企業對繳費負擔更加敏感。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降費作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任務進行了部署,要求“在減稅、降費、降低要素成本上加大工作力度”。期待相關部門在降費上拿出有力措施,真正打掉供給側改革和實體經濟振興的“攔路虎”,給企業帶來真真切切的減負快感。(吳秋余)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傅義洲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