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釋放改革活力 激發市場動力 青島市特色小城鎮建設取得新進展

2017-02-15 21:33 來源: 發展改革委微信公號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編者按:發展美麗特色小城鎮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平臺,是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要抓手,有利於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和發展動能轉換,有利於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有利於充分發揮城鎮化對新農村建設的輻射帶動作用。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等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同志關於特色小鎮、小城鎮建設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和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要求,研討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推進特色小鎮和小城鎮建設,促進特色小鎮和小城鎮持續健康發展,中央財辦、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不久前聯合召開了特色小(城)鎮建設經驗交流會。我們整理彙編了會議上浙江省、重慶市、福建省、吉林省等17省市的交流發言材料,將以系列文章形式陸續發出,供各地參考、借鑒。

“特色小(城)鎮建設”系列報道之十六:
釋放改革活力 激發市場動力
青島市特色小城鎮建設取得新進展

青島市現有43個建制鎮,其中全國重點鎮12個。近年來,以5個小城市培育試點鎮為龍頭,8個省示範鎮為骨幹,規劃建設了一批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協調發展的特色小城鎮,城鎮化率達到70%,居山東首位。

一、主要做法

(一)規劃引領,高點定位。一是完善規劃體系。聘請一流機構修編了重點鎮總體規劃、産業規劃、生態規劃等。二是明確功能定位。李哥莊鎮、南村鎮、藍村鎮等重點鎮結合區位特點、産業基礎,分別定位為空港衛星城、白色家電基地和國際陸港等。三是培育特色小鎮。編制特色小鎮規劃,計劃打造50個産業鮮明的特色小鎮。如,西海岸新區按照“規劃為先、設施為要、文化為魂、生態為基、産業為根、特色為本”的思路,規劃建設了海青茶園小鎮、王臺紡機小鎮等12個産業特、文化特、風貌特等不同個性的特色小鎮。

(二)産城相融,鎮村聯動。建立特色城鎮和經濟功能區互動發展機制,把重點經濟功能區納入全市城鎮體系規劃,推進産城融合發展,如龍泉汽車産業功能區依託一汽大眾、一汽解放等大企業,規劃建設25萬人的産業新城。目前,已集聚人口近7萬人,實現整車産量5.4萬輛。建立農村新型社區和特色産業園區協調發展機制,引導大企業建設特色園區,為農民轉移就業提供支撐。黃島區藏南鎮長阡溝社區、即墨市段泊嵐鎮天宮院社區等實現傳統農村社區和特色園區“兩區共建”新突破。

(三)環境提升,生態宜居。一是強化環境整治。用城市標準指導小城鎮建設,打造了50多條高水平示範街。二是強化基礎設施建設。鎮駐地集中供水率、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三是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引導公立醫療機構參與小城鎮醫療衛生設施建設,鼓勵大學、職業院校等在小城鎮設立分校,如青島農業大學分校、青島航空科技學院、青島技師學院分別落戶平度市南村鎮、萊西市店埠鎮和即墨市大信鎮,加快培養與區域經濟緊密契合的技能型人才。四是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出臺了戶籍制度改革、農民工子女就學等方面系列文件,全面放開小城鎮落戶限制,在鎮駐地有合法穩定住所的外來人口均可申請落戶。

(四)改革創新,完善體制。財政方面,對小城市試點鎮、省示範鎮分別每年給予1000萬元、600萬元支持。土地方面,小城市試點鎮、省示範鎮每年分別切塊下達500畝、200畝用地指標。擴權強鎮方面,賦予重點鎮區(市)級行政審批、監督服務管理權限。社會管理方面,開展城鎮管理、食藥監管等領域綜合執法。投融資方面,成立市、區市和鎮三級投融資平臺,支持小城鎮和新型社區建設,一批小城鎮重點項目納入全市PPP項目庫,面向社會徵集合作夥伴。産權制度改革方面,出臺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等系列文件,積極推行“四權”擔保融資,區市和鎮街均建立了農村産權交易市場。

二、形成了幾種模式

(一)工業園區帶動模式。如,萊西市統一規劃建設姜山鎮、望城街道G204兩側的工業園,形成新的經濟隆起帶。2015年兩鎮街生産總值佔萊西市的34.4%,成為萊西經濟發展的排頭兵。

(二)市場建設帶動模式。如,即墨市在通濟街道建設大型服裝批發市場、小商品市場等,中小電商發展到1.6萬家,童裝網絡銷售居全國縣級第一位,被阿裏巴巴確定為全國重點扶持的唯一童裝産業帶。

(三)地産開發帶動模式。如,即墨市開發區採用“BT+土地溢價”融資模式,引進中航信託和中建一局兩大央企參與基礎設施、公共設施和高端商務區建設,加快培養高端新興産業,打造創智新區。目前,已完成投資31.51億元,一期10億元回購,新區初具雛形。

(四)企業整鎮開發模式。與知名大企業簽署整鎮開發合作協議。如,平度市南村鎮與海信集團共建的海信家電工業園項目已投産,年産值200多億元;藍村鎮濟南鐵路局開發建設的濟鐵物流園已形成千億級産業集群。

三、存在問題和建議

(一)特色産業不夠突出。部分鎮的主導産業尚未形成較大規模。建議國家層面儘快出臺特色小城鎮規劃建設意見,指導地方打造一批産業“特而強”的特色小城鎮。

(二)人才支撐力量不足。鎮級在人才統籌調配使用方面存在困難,優秀人才容易流失。建議國家層面出臺政策,鼓勵規劃、建設等專業人才參與小城鎮建設。

(三)投融資渠道不寬。小城鎮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的機制不夠完善。建議國家層面設立新型城鎮化建設基金,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城鎮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管理。(青島市發展改革委)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于士航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