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民生最重是情懷

2017-03-07 07:38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今年實現進城落戶1300萬人以上”“提高博士研究生國家助學金補助標準”“年內全部取消手機國內長途和漫遊費”“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助由每人每年420元提高到450元”……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在許多人眼裏“沉甸甸的”“有分量”,一個重要方面就體現在它承諾的民生實事、深厚的民生情懷。

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古往今來,中國人篤信“過日子”的淳樸邏輯。不管是一家一戶的小日子,還是國家民族的大日子,大家都期待通過奮鬥過上更幸福的好日子。從米價菜價到藥價房價,從教育公平到社會保障,百姓生計的方方面面,刻錄著個體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也檢驗著施政者的政策取向。以百姓之心為心,最重要的就是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從一點一滴的細微具體之處抓好民生問題。

一切與百姓實際生活相關的工作,説到底都屬民生範疇。資助貧困學生是民生,提高低保、優撫、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準也是民生,增加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是民生,實施全民健身計劃也是民生。民生與資金投入息息相關,但又絕不止于資金投入,辦證更便捷了、異地醫保結算不用來回奔波了、家門口就業的門檻更低了,都是民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更重要的,民生工作不是只有投入沒有産出的“純福利”,圍繞改善民生來擴大消費,通過加快提升公共服務、基礎設施、資源環境等支撐能力來拉動轉型升級,都是以民生促發展的典型路徑。

把民生工作做到位,需要能力,更離不開情懷。心理學中有個“共情”的概念,意即同理心,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保障和改善民生,也需要類似的“共情”。倘若一邊是“放管服”改革快馬加鞭、一邊是“中梗阻”藩籬枝節橫生,一邊是全國跨省醫保報銷啟動、一邊是省內還劃分不同類型醫保卡,這只會放大民生問題的短板效應,消解群眾的信任感。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蘭考考察時,看到為民服務中心辦事大廳墻壁上貼著“不知道,你問我,我問誰”等服務忌語,語重心長地説,對群眾沒有感情就會説忌語,把老百姓看成父母、兄弟姐妹,就不會説忌語。少一些“差不多就行”的敷衍將就,多一份念茲在茲的盡心盡責,把民生“時刻放在心頭、扛在肩上”,做到“該辦能辦的實事要竭力辦好,基本民生的底線要堅決兜牢”,真正將百姓當成自家人,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這才是最真誠、最質樸的民生情懷,才能以實實在在的業績真正贏得群眾發自內心的認可。

“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人民,要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握好我國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對群眾反映強烈、期待迫切的問題,有條件的要抓緊解決,把好事辦好;一時難以解決的,要努力創造條件逐步加以解決。”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從兩會這個民主政治的殿堂出發,“咬定青山不放鬆,持之以恒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把發展硬道理更多體現在增進人民福祉上”,我們的明天一定會更美好。(李洪興)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