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推進醫改需要“聯動大招”

2017-03-24 07:24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醫改不僅要在專業領域實現統籌聯動,也應在全國範圍實現耦合協同

日前,北京醫改放出大招:3600家醫療機構將於4月8日同步啟動醫藥分開改革,取消藥品加成和掛號費、診療費,設立醫事服務費;藥品採購、醫保支付、分級診療、服務價格等同步配套改革。作為全國優質醫療資源最為集中的北京,這一系列大動作也許將在醫改史上留下閃亮一筆。

北京醫改的亮點不僅在於覆蓋的三甲醫療機構最多、一攬子推進的配套措施最多,更在於這是實現了醫療、醫藥、醫保“三醫”聯動的綜合性改革。可以説,北京此輪醫改直取以藥補醫頑疾的七寸,以統籌聯動抓住了醫改的關鍵,體現出壯士斷腕的氣魄、調和鼎鼐的智慧。

醫改走到今天,最急需的正是“三醫”聯動的大招。醫藥分開的目的,是從經濟上解除醫院、醫生對藥品加成收入的依賴,切斷以藥補醫機制的“根”。長達幾十年的以藥補醫機制引發了諸多弊病,不通過聯動改革一起根治,僅單兵突進很難解決。在一些地方,取消藥品加成後,導致檢查費、診療費虛高,産生了隱形的、變形的以藥補醫。正因此,北京此輪醫改劍指以藥補醫,就採取“三醫”聯動的方式,可以説是充分吸取了以往的改革經驗。

從前幾年的醫藥分開實踐來看,取消藥品加成後,大部分地方採用的是“721”的補償方法,即通過70%調整醫療服務價格、20%財政補助、10%醫院內部消化的辦法來補償。由於配套措施不是很完善,藥品採購難以量價結合、招採合一。於是,一些地方出現了“七日改革”,曇花一現;有些地方耗材、檢查費用越來越高;有些醫院特需服務越來越熱,不斷擠佔基本醫療服務的空間;有些地方醫療定價遲遲不動,改革不了了之。如此種種“按下葫蘆浮起瓢”的現象並不少見。

由此審視北京此輪醫改,就更能認識到“三醫”聯動的現實針對性。北京市醫藥分開改革採用的是價格補償的“平移法”。設立醫事服務費,進行全額補償,同時也調整了部分醫療服務價格,以體現醫務人員勞務技術價值,建立激勵機制。藥品進行分類採購,推行聯合採購、聯動全國最低價、基層與大醫院統一用藥目錄;醫保進行總額預算管理,醫事服務費納入醫保。醫療、醫藥、醫保3個領域統籌聯動,共同發力,既能扭轉多開藥、大處方的現象,又能通過配套改革防止隱形的以藥補醫,從而從根本上破解以藥補醫難題。尤為重要的是,“三醫”聯動還能實現總費用控制,增強老百姓的改革獲得感,據北京市衛生部門對405個病種的靜態測算顯示,改革後門診患者次均費用平均降幅為5.11%,住院患者例均費用平均漲幅為2.53%。全市醫療費用總量保持基本平衡,患者總體費用負擔沒有增加。

從5年前5家醫院的試點,到今天3600多家醫療機構的改革推進,北京市醫改彰顯了改革的決心和勇氣,儘管改革效果有待檢驗,但是啟動“三醫”聯動的綜合性改革,既説明改革者已經認識到問題所在,也對全國醫改起到了表率作用。同時,從“聯動”的視角來看,地方改革的順暢落地,離不開全國一盤棋改革的制度大環境。比如説,擠出藥價的虛高水分,離不開藥價的合理形成,需要改變藥品生産小、散、亂的局面;再比如説,只有全國統一取消加成、各地推行分級診療、醫保全國統一聯網結算,才能降低外地、自費病人的看病支出。這説明,醫改不僅要在專業領域實現統籌聯動,也應在全國範圍實現耦合協同。

醫改已經進入深水區,“好改的都改了,剩下的都是傷筋動骨的”。傷筋動骨的改革不能單刀直入,零敲碎打,而需要系統謀劃、整體推進。醫療、醫藥、醫保“三醫”聯動起來,醫院管理、醫保監管、藥價治理齊頭跟上,才能徹底跟以藥補醫説再見,實現真正的醫藥分開。(李紅梅)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