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中國製造的出路就是邁向高端”——從企業“賬單”看中國製造新空間

2017-04-26 18:56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濟南4月26日電(記者 韓潔、張志龍)昔日無技術、無人才、無産品的“三無”製造業緣何10年後打破國外技術壟斷?遭遇發展低點的大型製造業如何逆境突圍?傳統低端製造如何“另辟新徑”走差異化發展之路?

伴著一季度中國經濟企穩向好的春風,記者近日走進多家製造企業,不同企業故事傳遞出共同的振興“中國製造”聲音:不邁向高端,就沒有出路。

挺過冬天,關鍵要在堅持創新中“修煉內功”

儘管是週末,在山東濰坊市的濰柴物流園裏,從全國各地趕來等待購買發動機的卡車,依然排起了長隊。

“從春節前發動機就供不應求,每次過來進貨最快也得兩天,春節後到現在這個感受更深了。”西安客戶連建峰的話道出了市場的熱度。

數字更具説服力。今年一季度,濰柴集團匯總營業收入突破500億元,同比增加86.4%;利潤增長126.6%;利稅增長107.9%,率先在國內發動機行業內實現V形反轉。

“市場回暖得益於國家穩中向好的經濟形勢,以及越來越嚴格的限制超載法規標準。目前,重卡行業對大功率發動機的需求提升到了500馬力,濰柴提前兩年就做好了産品儲備。”濰柴動力執行CEO張泉説。

濰柴動力副總裁李紹華清楚記得,2014年、2015年階段,受經濟下行壓力等因素影響,濰柴營收增速曾降至近年來最低點,企業發展和結構調整面臨更大壓力。

2015年推出國內首款13升發動機,引領中國重卡向“500+”大馬力升級;2016年底與神華集團共同開發大型礦用卡車發動機及相關零部件……逆境下,濰柴堅持通過産品研發、技術創新、細分市場開拓等“修煉內功”舉措,應對發展的寒冬。

“製造企業唯有提升創新能力,提升産品品質,才有出路。”今年一季度産銷兩旺的局面,讓李紹華對未來更有信心。

“核心技術不掌握,大頭利潤就被別人拿走了”

走進位於山東濰坊高新區的盛瑞傳動股份有限公司,正趕上這家企業從4月15日開始停線兩個月改造生産線。改造後,企業産能將從目前年産15萬台提升至25萬台。加上年底還將開工建設一條年産30萬台的新生産線,企業年産能將擴至55萬台。

盛瑞産能大踏步向前邁進,得益於市場對這家汽車變速器廠商的認可。

這家2003年從國有柴油機零部件廠商改制而來的民營企業,為擺脫最初無技術、無人才、無産品的“三無”局面,2006年開始轉型升級,引進國外先進理念,開始了世界首款前置前驅8擋自動變速器的創新研發之路,邁向製造業更高端。

“2007年我們正式開始做8擋自動變速器樣品時,國內市場主流産品是4擋變速器,能製造6擋的都不多,高端的8擋自動變速器基本都被日本和德國企業壟斷。”盛瑞自動變速器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李衛強對記者説。

李衛強介紹,我國汽車製造業很多核心技術掌握在國外廠家手裏,如電子技術、發動機、變速箱、整車控制等都是國外技術。“核心技術中國製造不掌握,大頭利潤就被別人拿走了。”

從2010年做出實驗室的第一代樣機,到2012年實現第一代樣機國産化,如今盛瑞自主創新的前置前驅8擋自動變速器已開始在一些品牌汽車中應用。在研發創新路上奮鬥10年的盛瑞也因這項技術獲得2016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翻開企業近3年業績報告發現,這家靠前沿核心技術支撐的製造業正以營收每年翻番的速度快速成長,今年一季度同樣表現良好。

“目前我們正在積極建立産業園,幾家關鍵零部件供應商都表示想進駐。”李衛強説,從零部件創新到全産業鏈創新是中國製造未來發展的大方向,在創新轉型路上“只能向前走,沒有回頭路。”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