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海洋局:海洋強國建設呼喚“大年精神”

2017-05-29 09:51 來源: 海洋局網站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海洋強國建設呼喚“大年精神”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跡重要指示

“我們要以黃大年同志為榜樣,學習他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愛國情懷,學習他教書育人、敢為人先的敬業精神,學習他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的高尚情操,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祖國改革發展的偉大事業之中、融入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奮鬥之中。”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對這位因病離世的科學家給予高度評價,並號召我們向他學習,“從自己做起,從本職崗位做起,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

黃大年同志為什麼能夠得到總書記如此的高度評價?我們又應該從他的身上學到什麼?細讀他的事跡,我們看到了一位“癡心”科學家為科學事業、為國家富強燃盡生命之火的感人故事,更看到了一座不朽的精神豐碑!

當前,我國海洋事業快速發展,海洋強國戰略正處於深入推進的關鍵階段。黃大年身上所體現出的既賡續傳統血脈又閃耀時代光輝的優秀品質,正是激勵海洋人奮勇爭先的強大精神動力。

學習黃大年,要深入學習他的愛國報國之情。黃大年曾在畢業時寫下“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也在回國時説過“作為一個中國人,國外的事業再成功,也代表不了祖國的強大”。在他的一生中,“祖國”無疑是最重的兩個字。其實,從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到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再到60多年前“克利夫蘭總統號”郵輪上那些歸途中的身影,古往今來的中國知識分子身上,始終傳承著濃重的愛國情結。正如黃大年所説:“父輩們的祖國情結,伴隨著我的成長、成熟和成才,並左右我一生中幾乎所有的選擇:這就是祖國高於一切!”只有知曉這一點,才能理解他毅然放棄高職高薪回國的舉動,也才能理解他透支生命報效祖國的決然。愛國,也是海洋人的精神航標。奮戰維權執法一線,行走茫茫極地冰原,探索萬米大洋深淵……正是在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的感召下,一代代海洋人頑強拼搏、克服困難、不畏艱險,才取得了今天海洋事業發展的成績。心有大我、至誠報國,今後我們要繼續發揚這種愛國情懷,在建設海洋強國的征途上,書寫對祖國的大愛。

學習黃大年,要深入學習他的開拓創新之志。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黃大年用他並不算長的一生,完美地詮釋了一名真正的科學家所應肩負的使命與擔當。他勇於攀登科學高峰——在自己的研究領域,使我國與國際的研發差距相比至少縮短了10年;用7年時間,帶領團隊創造了多項“中國第一”,為我國“巡天探地潛海”填補多項技術空白,某些領域5年取得的成績甚至超過過去50年。他勇於大膽創新嘗試——甫一回國,就提出“搞交叉、搞融合”的新科研理念,併發起成立吉林大學新興交叉學科學部;引入先進的理念和系統,實現了更為科學化、精細化的管理。敢立潮頭唱大風,黃大年就是這樣一個人。他以戰略科學家獨有的遠見卓識,成就了祖國在科學技術上的多處“彎道超車”。創新,對海洋事業發展亦有非同尋常的意義。黨中央在“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歷史性地提出要“積極參與網絡、深海、極地、空天等新領域國際規則制定”;當前,海洋系統正在深化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無論在哪個方面,創新都是推動海洋工作的關鍵。開拓進取、敢為人先,我們只有遵循這種創新志向,才能在建設海洋強國的航程中,走向更加廣闊的深藍。

學習黃大年,要深入學習他的敬業奉獻之風。以出世的態度做學問、搞研究,以入世的態度愛國家、愛科學。在黃大年身上,“超脫”與“責任”實現了完美的辯證統一,而這也成就了他純粹的人生。“若能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騰,呼嘯加入獻身者的滾滾洪流中推動歷史向前發展,我覺得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驕傲和自豪的事情。”這是1988年黃大年在入黨志願書中寫下的話。此後的20多年,為了事業,他放棄了國外安逸體面的生活;為了事業,他沒有來得及與父母做最後的告別;為了事業,他甚至連吃飯的時間都想省出來……這位“科研瘋子”的人生詞典,沒有名利、得失,只有奮鬥、奉獻;這位“拼命黃郎”的人生信條,是“活一天賺一天,哪天倒下,就地掩埋……”黃大年窮己一生、以“如癡”的執著踐行了獻身投身時代浪潮的誓言。奉獻,同樣是做好海洋工作的力量源泉。海洋一線工作始終與寂寞、孤獨,甚至危險相伴。新中國成立以來,熱愛海洋、奉獻海洋的理想信念,鼓舞了無數海洋人投身海洋建設,開創了海洋事業從無到有、由弱變強的良好局面。愛崗敬業、淡泊名利,我們將努力傳承這種奉獻品格,在建設海洋強國的浪潮中,實現人生的價值。

今年是海洋系統履職盡責年,王宏局長于近日作出了向黃大年同志學習的批示。在此,我們鄭重向全體海洋工作者發出號召,深入學習“大年精神”,切實強化履職盡責,為海洋強國建設做出應有貢獻,以良好的面貌和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杜暢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