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李克強和默克爾見那麼多次,這次不同在哪兒?

2017-06-02 14:54 來源: 第一財經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中德總理4年間已經8次會面,早已是“老友記”。但這第9次頗有特別之處——此時此刻,這場跨越亞歐大陸的握手顯得是那麼恰逢其時,因而也彌足珍貴。

柏林是一座具有歷史感的城市。但中國總理在五六月之交這場短短24小時的旋風之訪,讓這裡具有無比的現實感。

現實是什麼?G7峰會剛散,人們發現其釋放的信號似乎並不那麼“安穩”,甚至逼得德國總理默克爾説出了“我們歐洲人必須真正掌握自身的命運”這樣的話。同時英國脫歐過程中雙方關係也前景未明。現實是,以全球範圍內保護主義的抬頭和“逆全球化”思潮的流行為標誌,這個世界的不確定因素在增加而非減少。這讓人不踏實。所以相應的另一種現實是,期待有聲音出來堅定地維護多邊主義,捍衛國際規則,力挺自由貿易,也即期待鮮明的態度和睿智的方案。

圖為當地時間6月1日上午,李克強在德國柏林總理府與德總理默克爾共見記者

事實是,李克強對德國的訪問有力地呼應了上述期待。媒體梳理,中德總理4年間已經8次會面,早已是“老友記”。但這第9次頗有特別之處——此時此刻,這場跨越亞歐大陸的握手顯得是那麼恰逢其時,因而也彌足珍貴。如果説這個世界希望聽到穩定的聲音、看到錨定的力量,那麼作為亞洲第一大經濟體的中國和作為歐洲第一大經濟體的德國,分量無論如何都足夠了。李克強和默克爾共同站在全球媒體面前,針對一系列重大問題發出共同的聲音、顯出默契的姿態,這本身就彰顯了一種定力。

穩定者,規則也。李克強在柏林再次強調中國是現行世界秩序堅定的維護者,是WTO規則和自由貿易原則堅定的捍衛者。WTO可以説是多邊主義最好的體現和最大的成果。規則,則是多邊主義的基石。

默克爾同樣強調,在當前這個充滿不確定的時期,德中兩國有責任加強相互合作,共同維護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尤其廣受外界關注的是,李克強此次訪德期間,與默克爾24小時內3次會面商談,同時也3次就歐盟履行《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議定書》第15條條約義務與默克爾積極溝通,最終説服默克爾首次面向媒體作出積極的公開表態:第15條已于去年到期,德方認為歐盟應致力於找到一個對所有國家一視同仁、對中國非歧視性的解決方案,“我們支持WTO的原則和規則,我們也會支持歐盟履行第15條條約的義務”。

與一般原則性表態不同,中德雙方就歐盟履行第15條條約義務達成的此種共識和默契,可以説是“尊重國際規則”以及“維護多邊主義”的一個最具體而鮮活的範例。

另一個範例則是,李克強面對德國記者關於氣候變化問題的提問時,堅定地表示,中國政府積極參與推動並簽署《巴黎協定》,中國人信守“言必信、行必果”,將會繼續履行《巴黎協定》承諾,也希望同世界各國就此加強合作。

同一天,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退出《巴黎協定》。因此,不難理解全球各大新聞機構對李克強在柏林表態的第一時間關注。BBC稱,李克強訪德期間表示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非常努力,並將信守之前作出的承諾。法新社的標題則是,李克強:中國將堅定落實巴黎氣候協定。

國際規則、多邊主義,中國是這樣宣示的,也是這樣做的。對全球來説,這不啻為一顆“定心丸”。

就外交邏輯與實際效果而言,李克強此次在一個顯得有些微妙的時間訪問德國,實際上是以中德關係的穩定助力中歐關係的穩定,進而以中歐關係的穩定助力世界的穩定。國際媒體就此評論稱,全球不確定性加劇背景下,中德強化夥伴關係,這使全球受益。李克強與默克爾“老友記”最新一季,其不同之處正在於此。(陳翰咏)

1-234.jpg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