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門檻低了 手續少了 創業多了——國辦開展“放管服”改革專項督查綜述之三

2017-06-05 07:41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今年4月,全國首張34證合1的“一照通”營業執照在廣西防城港市發出。在此前“六證合一、一照一碼”的基礎上,新執照整合了20個部門共34項行政審批事項,通過“一窗受理、內部流轉、同步審核、信息互認、多證合一”模式,提供“一照通行”的便捷服務。

商事制度改革是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重要抓手。國務院有關部門紮實推進“先照後證”“證照分離”“多證合一”等改革舉措,持續放寬市場準入,營造更加寬鬆平等的準入環境,企業的改革獲得感不斷增強。

準入簡化,激發市場活力

“沒想到這麼快能拿到證,真是一個驚喜!”近日,手握《經營許可證》的武漢同仁美康大藥房有限公司總經理鄭軍感嘆。以往辦這張許可證要交40種申請材料,半年才能辦下來,現在申請材料由40種縮減為17種,3天就能拿到手。

簡政放權,“簡”字當頭。商事制度改革的“簡”,核心在於推進市場準入便利化,給企業準入提速。相關部門瞄準不合時宜的陳規舊制、不合理的條條框框、束縛企業創業創新的繁文縟節,能簡化的手續儘量簡化,為市場增活力、為發展添動力。

由“先證後照”到“先照後證”,企業註冊便利度大幅提升。“先照後證”登記制度、註冊資本認繳制度、企業名稱預核準電子化辦理……一系列實打實的改革措施,全面降低了創業準入的制度成本,提高了企業註冊便利化程度。

由“三證合一”到“多證合一”,各類許可證大幅精簡。自2015年底在全國範圍內全面實施“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以來,各地區積極探索創新,繼續精簡各類許可證。從最早的“三證合一”到現在的“三十四證合一”,多證合一改革不僅體現在“多”的數字上,更重要的是在“合”的動作上,通過“合”簡化市場準入手續,讓更多市場主體參與創業創新。

由“多證合一”到“證照分離”,推動改革向縱深推進。在全面總結“多證合一”改革經驗的基礎上,2016年上海自貿試驗區啟動“證照分離”改革試點,將116項與企業經營活動密切相關的行政許可事項取消或簡化,打消企業“無照經營”的顧慮,破解了“準入不準營”的難題。

進退之間,活力增添。2016年,全國新增登記企業同比增長24.5%,平均每天新登記1.51萬戶,比2013年改革前每天新登記0.69萬戶的水平翻了一番。如果加上個體工商戶,全國平均每天新登記市場主體達4.51萬戶,各類創業創新主體實現爆髮式增長,對加快新動能發展和吸納就業發揮了顯著支撐作用。

科學監管,規範競爭秩序

今年3月,江西省“雙隨機、一公開”行政執法監督平臺正式啟動。操作自動留痕、多層級辦理、智慧提醒、隨時隨地辦案……平臺有效解決了行政執法領域存在的“多頭執法”“重復檢查”“執法擾民”等問題。

給市場放權不是放任,而是騰出手來加強監管。放的力度大了,範圍廣了,管的要求就提高了,難度也增強了。商事制度改革做好“管”的文章,主要是從過去以審批為主的準入監管轉向事中事後監管,提高事中事後監管的有效性、針對性,讓市場活而不亂。

改革監管體制——

以往,多頭執法、重復檢查痼疾加重企業負擔,也造成很多不公平。針對人盯人、普遍撒網的監管方式,各地區積極探索市場監管領域綜合執法模式,推動市場監管體制創新。目前,全國已有1/3以上的副省級市、1/4的地級市、2/3以上的縣實行了市場監管綜合執法。

如何實現跨部門綜合?江蘇省南京、鹽城、泰興等16個試點市縣在深化市場監管領域綜合執法的基礎上,又在城市管理、商務、旅遊園林等領域探索跨部門綜合執法,實現“一個領域一支隊伍”。

創新監管模式——

“想查誰就查誰”“想由誰查就誰查”“想怎麼查就怎麼查”……一些行政執法部門、個別人員任性執法,不僅飽受市場主體詬病,而且容易因選擇性執法産生權力尋租。為規範執法行為,“雙隨機、一公開”的監管模式被應用在工商、質監、食藥監等部門的執法中。

近日,上海市食藥監局根據法定職責和市、區兩級食藥監管部門行政權力清單,制定並公佈《上海市食品藥品隨機抽查事項清單》,明確了隨機抽查事項、頻次等,全面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實現陽光執法。

強化監管手段——

信用是市場經濟的基石,在放寬市場準入的背景下,信用約束尤為重要,“讓失信者寸步難行、讓守信者一路暢通”。然而,由於不同監管部門數據不共享,形成政務信用信息孤島,讓一些市場主體鑽了空子,“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擾亂市場。

怎樣發揮監管協同性,織就信用信息“全國一張網”?2015年10月,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上線,目前累計歸集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社會組織各類信用信息近12億條。各部門依託該平臺建立“紅名單”和“黑名單”管理制度,實現跨地區、跨部門、跨行業獎懲聯動,“一處違法、處處受限”的信用監管效應初顯。

改善服務,優化營商環境

“放管服”改革核心在於轉變政府職能,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商事制度改革中,怎樣才能做好服務的“行家裏手”,更好支持創業創新、營造更好的營商環境?各地各部門展開了不同探索。

聽民意,服務企業靠主動。

從政府部門“端菜”,到市場主體“點菜”,是“放管服”改革中的一大亮點。以前,政府一些服務不到位,多是由於不夠了解企業的真需求、真痛點,沒能“對症下藥”。主動走近企業,傾聽企業心聲,掌握企業需求顯得格外重要。

近期,廈門集美區“稅收深化改革,助力民營企業發展”主題座談會在集美區政府召開。國地稅、工商聯、民營企業、銀行和專家學者齊聚一堂,進行了一次敞開心扉的真誠對話。有了這樣的座談會,企業反映訴求、解決難題多了一條更直接有效的渠道。

建數據,精準服務有抓手。

小微企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發展小微企業是擴大就業的重要渠道,也是激發全社會創新潛能和創業活力的重要途徑。然而,小微企業“出生容易成長難”,需要政策層面的更多關注,“扶上馬送一程”。然而,扶持哪些小微企業、怎樣扶持,長期以來缺乏科學的數據支撐。

為更好服務小微企業發展,國家工商總局小微企業名錄2015年6月正式上線運行,並於今年3月進行改版升級。新版名錄進一步豐富了系統內容,在增加小微企業庫集中查詢、企業享受扶持信息集中公示等功能的同時,增設統計分析功能以及微信公眾號和手機APP等,努力實現服務大眾、扶持小微企業發展的建設目標。

搬上網,服務提速有保障。

為了開一張證明,來回幾個部門、奔走好幾天都辦不下來……企業經營中的類似遭遇在以往並不少見,影響了經營效率。不少細心的企業發現,近年來,政府網站變得越來越好用,數據傳遞多了,企業跑腿少了,辦理很多申請和證明不用再去現場窗口,網上遞交相關材料後就能辦好。

“以往辦理酒類零售許可證,需要來回跑窗口。現在所有材料都在網上申報,審批文書快遞給我們,真比以前方便多了。”近日,負責為上海全家便利店辦理證照的陳練超説。陳練超感受到的便利,來自上海浦東新區政府和上海自貿區管委會的“全網通辦”改革。包括金融貿易、食品藥品等14個部門、104個區級審批事項,全部提供“全網通辦”服務。

更快的速度、更低的門檻、更優的服務……商事制度改革帶來的變化得到市場主體一致點讚。商事制度改革的繼續推進,將進一步為企業鬆綁解絆,與其他領域的“放管服”改革一起,激發全社會創業創新的更大熱情。(記者 王 珂)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周楠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