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西海岸成為青島“活力新區”

2017-06-12 07:22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青島西海岸新區。孟君韜 攝

三年前,這裡還是國務院進行區劃調整的“新生”之地,青島西海岸新區也只是剛剛“登記”的名字;三年後,這裡地區生産總值達到2871億元,在國家級新區中穩居前三強,正在努力成為海洋強國戰略的新支點、山東對外開放的橋頭堡、青島創新發展的排頭兵。

三年,這裡改革創新風雲激蕩,35項區級重點改革落地生根,30項改革列入國家和省市試點,15項改革形成了具有全國影響的創新經驗。

三年,這裡1000多個項目入駐,總投資萬億元,到賬外資和外貿進出口總量超過省內15個地市,GDP和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2%以上。

三年,這裡城鄉面貌日新月異,土地供應和開工在建工程建設總面積佔青島市半壁江山,12個特色小鎮一鎮一特色、一鎮一景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0%。

第一年全面播種,第二年次第開花、全面發力,第三年縱深推進,青島西海岸新區落實新戰略、踐行新理念、培育新産業、建設新城區,展現出一個國家級新區的嶄新樣本。

改革創新,打造“動力源”

在青島西海岸新區書寫的嶄新樣本中,改革是最核心的“線索”,創新是最精彩的“篇章”。

青島市委常委、西海岸新區工委書記王建祥説,“新區的特質是‘新’、動力是‘試’,先行先試是新區最大優勢、最大動力。按部就班不可能開闢新局,循規蹈矩換不來發展新貌。新區的發展必須要靠改革和創新來突破。”

三年時間,青島西海岸新區高舉先行先試大旗,一項項具有突破精神和創新底色的改革舉措橫空出世,為新區發展打造了強勁的“動力源”。

針對現有土地單一性質用地管理與目前複合性産業發展現狀的矛盾,新區在全國率先推行“一地多用”,使土地的靈活集約高效利用成為可能。

新區在全國首推規劃“審批制變公告制”,實行“證圖分離、先證後圖、圖紙後置”,企業跑規劃手續的時間節省3—6個月。

全面取消社會投資類項目前置審批,實行市場準入“多證合一”“電子營業執照”,讓投資更加便利,市場主體從6萬戶增加到18萬戶。

作為全國第一個由縣級市和國家級開發區整合而成的行政區域,政府自身職能如何轉換?青島西海岸新區建立起“新區管統籌、功能區重發展、鎮街強治理”的全新體制機制。新區是“組委會”,主要任務是大統籌、大服務;功能區是“主力軍”,賦予審批權、人事權、財政權,致力於大開發、大發展;鎮街是“啦啦隊”,全面剝離街道招商引資職能,強化大保障、大治理。

全新權責邊界的界定,一改過去全民招商式的人海戰術,在強化專業性的前提下,形成了推動發展的強大合力,功能區累計開發區域50平方公里,實施基礎設施配套100平方公里,新引進建設項目數量佔全區總量的70%以上。

新區建立了全新的激勵機制,在讓“有為”者“有位”的同時,讓無為者“退位”。新區在全國率先推出“容錯免責”的制度,讓“鼓勵創新、允許試錯、寬容失敗”不再是優秀企業的專利,也成了政府行政的文化。

産業發展,實現“加速度”

和中國許多地區一樣,在世紀之交,青島西海岸新區的發展也經歷了一個明顯的“重工業化”階段。面對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的發展現實,新區在成立之初,就率先拉開了産業結構優化調整的大幕。

“調整經濟結構,就像是‘給飛行中的飛機換發動機’”,青島西海岸新區管委會主任李奉利説,“‘舊引擎’不能停轉,否則將會失速;‘新引擎’必須快速提供新動力,否則很難飛得遠。”

為此,青島西海岸新區確定了全新的産業發展思路。優化“舊引擎”——全力改造提升航運物流、船舶海工、家電電子等六大支柱産業;構建“新引擎”——大力發展海洋生物、通用航空等十大新興産業,傾力培育影視文化、軍民融合等六大特色産業。這一被稱為“616”的全新産業體系架構,為新區産業結構優化升級勾畫了明晰的“路線圖”。

雙星輪胎全球第一個商用車胎“工業4.0”智慧化工廠,與傳統的輪胎車間已經是“天壤之別”。明亮整潔的工作現場,有條不紊的智慧化生産線,偌大的車間只有幾個工人在有序地忙碌。與過去相比,産品不良率大大降低,效率提升了3倍。雙星成為中國輪胎行業少有的逆勢上行企業。

瞄準中國製造2025,青島西海岸新區正用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改造提升傳統製造業。家電電子、船舶海工、汽車、橡膠四大産業集群産值均佔青島市的“半壁江山”;家電電子産業基地成為青島市首個千億級産業集聚區。

2016年,西海岸新區新增規上企業483家、佔青島全市的45%,總數近2000家;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增長19.3%,高新技術産業産值佔規上工業總産值的44%;三次産業比優化為2.2:45.4:52.4;海洋生産總值佔地區生産總值的比重提高到30.2%。

致力於打造新舊動能轉換引領區,今年,青島西海岸新區又率先發力,全面啟動存量變革、增量崛起、軟實力提升等十大工程,打造發展新引擎。

項目是實實在在的經濟,經濟是實實在在的項目;抓項目就是抓新的增長點,就是培育新動能。如今,這已在青島西海岸新區凝成共識。三年,青島西海岸新區引進項目1000多個,總投資萬億元,其中萬達東方影都、中鐵·青島世界博覽城等過百億級項目達到27個,正加快建設;世界500強企業投資項目新增41個、達到193個。

今年,新區將聚焦600個項目,突出“藍高新”和“高大上”,力爭實現200個重點項目簽約註冊、200個重點項目開工建設、200個重點項目竣工投産,再現項目建設的高質量和高效益。

城市建設,展現“高顏值”

受困于快速工業化之後新的“城鄉二元結構”,一方面城市中心區快速集聚、品質下降,另一方面鄉村人口和産業“空心化”,日益凋敝。而青島西海岸新區卻獨闢蹊徑,在誕生之初就確立了“主城區—城市組群—特色小鎮”這一全新城市發展格局。

三年,這裡完成了城市品質的快速升級:投資100億元,在全國率先開展藍色海灣整治行動,打造世界最美海灣;率先成立國家新區研究院,著力研究城市的規劃建設和城市發展方面的重大課題;實施城市管理體制改革,推進管理重心下移,實行精細管理;實施文化引領戰略,讓文化流淌在城市街道、散發在城市天空、彰顯在社會事業。

白天看綠化、晚上看亮化、全天看美化,這裡曾經“身在深閨無人識”,如今已是青島旅遊的重要目的地。端午三天假期,西海岸新區接待各地遊客59.2萬人次,實現旅遊業總收入約4.9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5.4%和21%。

在青島西海岸的城市格局中,12個特色小鎮的打造可謂點睛之筆。智造小鎮、藍莓小鎮、畫藝小鎮、絲路小鎮、茶韻小鎮……12個特色小鎮“一鎮一特色”“一鎮一景觀”;在功能上,則圍繞旅遊這一共同點,打破鎮域區劃界線,形成了鄉村旅遊的“項鏈”。

今年,青島西海岸新區又創造性地全面開啟了産業小鎮開發建設。按照“生産、生活、生態”三生相融的空間佈局理念,打造生産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産業小鎮。首批規劃了17個産業小鎮,這些産業小鎮將以現代産業體系為驅動、多元功能複合共生為發展特點,打造産業轉型升級、新舊動能轉換、建設活力城市的新引擎。

就在6月5日,青島西海岸新區又制定印發了第二個三年行動計劃,重點實施新舊動能轉換、産業小鎮建設、體制機制創新、精美城市建設、社會治理創新、民生福祉改善等六大行動,吹響了新區新一輪發展的衝鋒號。(王文輝)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