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深圳公立醫院:念好“改”字訣 增強獲得感

2017-08-13 17:40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深圳8月13日電(記者 周科 毛思倩)打破鐵飯碗,實行去編制化的崗位績效考核;整合基層醫療資源,推動醫療重心下移、資源下沉;推行管辦分開、政事分開、醫藥分開……2013年以來,深圳以“強基層、建高地、促健康”為主線,在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道路上念好“改”字訣,進一步提升了醫務人員和病患者的獲得感。

5年前入職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的黃志恒,目前是該院內分泌外科副顧問醫生。醫院在管理體制、補償機制、運行機制等方面大膽改革,不設行政級別,破除事業編制,實行崗位績效考核,讓“單位人”變為純粹的“社會人”。

黃志恒説,醫生的天職就是看病。“我可以將身心完全投入在看病這一件事上,在每個病人身上花的時間也更多更仔細,且不同科室之間沒有利益衝突,外科無法解決的問題,隨時可以邀請其他科室專家集體會診,共同解決問題。”他説,通過績效考核,個人薪酬與醫院收入脫鉤後,醫務人員不再為創收所牽絆。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副院長李咏梅表示,醫院推行人事制度改革,擁有獨立人事自主權,選人聘人流程更加專業和嚴格。合同聘用制打破了編制鐵飯碗,有效破除了“高工資低效益”的“冗員”困擾,進一步調動了員工積極性,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流動。

今年8月10日,深圳市民周女士在黃志恒所在的科室看病後,切除了右甲狀腺。她注意到,手術前後醫生並沒有給自己使用抗生素,僅僅在術後給她用了幾瓶葡萄糖。

2013年以來,深圳從建立公立醫院運行新機制入手,建立“以事定費、購買服務、專項補助”的財政補助新機制,在破除以藥補醫機制、降低藥品和醫用耗材費用、理順醫療服務價格、規範藥品使用和醫療行為等措施後,公立醫院體現“公”字優先,讓老百姓獲得更多實惠。

深圳于2012年取消所有公立醫院和社康中心的藥品加成。改革後,同步提高診查費收費標準並由醫保統籌基金支付,保障收入減少部分得到合理補償,“藥佔比”從改革前的38.7%下降到2016年的30.6%。

家住深圳市羅湖區的76歲陳大媽,4年前做了髖關節置換手術留下了後遺症,加之下肢靜脈血栓,行動不便。想給腿換個藥做個按摩,都得讓家人抱著上下樓去醫院。“如今,有簽約家庭醫生直接上門幫我治療,解決了我的大問題。”她説。

2015年成立的深圳羅湖醫院集團,整合羅湖區內5家醫院和35家社康中心,從整合醫療資源、強化社康中心建設等多環節入手,探索出一條讓居民少生病、少住院、少負擔、看好病的新型醫療服務模式。在該集團試點的“總額管理、結余獎勵”的醫保支付激勵機制,對簽約居民的住院醫保進行總額管理,每年結余部分可留在醫院集團,既可以提升居民健康管理效率,又可以控制人均衛生支出,成為推進分級診療的醫改樣本。

深圳市衛計委主任羅樂宣表示,分級診療是醫改的大勢所趨。今年,深圳市將推廣以“羅湖模式”為代表的緊密型醫聯體,建成10家以上基層醫療集團,推動醫療衛生服務從“以醫院為重點”向“以基層為重點”轉變,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張興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