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時隔19個月住宅竣工面積首降 物業服務成新增長點

2017-08-14 19:15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上海8月14日電 題:時隔19個月住宅竣工面積首降 物業服務成新增長點

新華社記者 何曦悅、鄭鈞天

14日,國家統計局發佈的“2017年1至7月份全國房地産開發投資和銷售情況”顯示,時隔19個月後,7月份全國住宅竣工面積首現下降。業內人士認為,各項先行指標顯示,中國房地産正逐漸由增量市場進入存量市場。未來開發商或將從“賣房子”轉向“賣服務”,物業管理增值服務已成新增長點。

數據顯示,今年前7月,住宅竣工面積33543萬平方米,同比下降0.7%,其中7月份為自2016年1月以來單月首現下降。在建住宅面積增幅亦現趨緩:住宅施工面積增長2.8%,增速比前6個月回落0.1個百分點;住宅新開工面積增長11.9%,增速比前6個月回落3個百分點。

易居房地産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認為,新建住宅面積三大先行指標出現下行並不是偶然現象。過去十幾年來,中國房地産商蓋了足夠多的房子,住宅存量很大。目前,我國人均住房面積已超過40平方米,未來居民對新房的需求增長不可持續。因此,未來新建住宅銷售量在總成交量中的佔比將不斷下降,二手房交易將成為市場主導。

據易居研究院監測,全國重點城市中,二手房成交量佔比超過50%的城市有28個,北京、廈門、上海、深圳、吉林等5個城市的二手房成交量反超新房。

萊蒙國際上海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宋家泰也認為,過去開發商賣了房幾乎就跟客戶沒關係了,但現在開發商的目標客戶群體越來越少,因此如何通過運營和服務,在存量客戶身上挖掘新的利潤增長點至關重要。

記者採訪發現,售房後的自然延伸産業——物業管理增值服務已成為行業聚焦的新增長點。

中國指數研究院研究顯示,未來5年,全國物業管理市場規模將達到約1.2萬億元。中國指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黃瑜表示,物管行業將成萬億級市場,廣闊藍海有待開拓。目前,不少專業物業公司和開發商旗下物業板塊已開始“跑馬圈地”,通過“互聯網+”加速建設智慧社區。

“我們已經把物業社區及管理互聯網化,通過‘互聯網+’升級社區生態。”彩生活服務集團CEO唐學斌説。

“住戶可以把‘彩之雲’互聯網平臺當做一把鑰匙,利用APP在小區開門、停車、充電、交物業費、投訴、保修,”唐學斌介紹説,物業已經不再是看好門、掃好地就可以了,彩生活已從物業産品和服務的提供者轉型為平臺的提供者。

“當購房者買了一套新房時,其實帶動了一條産業鏈。”綠地金融集團董事長耿靖説,“從裝修到傢具、家電,都是在購房基礎上創造的服務供應鏈。”

為謀求持續發展動力,不少標桿房企開始積極進行業務擴展,加速向産業鏈下游拓展社區服務。如綠地集團瞄準近350萬戶已購買“綠地房”的消費群體,打造金融生態系統——“吉客通”,並於近期提出“買房積分制”,即消費者的購房所獲積分可用於綠地在全國的CBD商戶、酒店、金融等消費。“綠地會為客戶提供個性的財務規劃,根據年齡和風險偏好做出篩選,組合出最適合投資者的金融産品。”耿靖説。

在房地産傳統發展路徑撞上“天花板”時,多元化轉型路徑成為求新求變的必然之勢。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分析,絕大多數全國百強房地産企業均開始關注與地産業務關聯性較高的社區服務領域,如物業管理、社區商業運營等。

“在房地産漸入存量時代之際,熱點城市的新房市場開發空間正在縮小,開發企業亦將出現分化。部分開發商仍可利用並購、拿地等方式繼續‘快週轉’模式,但對於多數企業來説,房地産行業的發展模式將由傳統的一次性銷售轉向長期持有運營。”易居中國董事長周忻説。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淼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