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人工智慧,以法律和倫理為界

2017-08-23 07:15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通過對人工智慧相關法律、倫理和社會問題的深入探討,為智慧社會劃出法律和倫理道德的邊界,讓人工智慧服務人類社會

得益於中國在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領域的卓著進步,人工智慧在國內發展迅猛。8月23日,以“創新創業創造,迎接智慧社會”為主題的2017世界機器人大會,在北京亦創國際會展中心正式開幕。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中國的人工智慧産業將在自動駕駛、智慧醫療、智慧金融、機器人等領域獲得蓬勃發展。

從娛樂、出行到支付手段,人工智慧悄然改變著我們的生活。今年7月,國務院印發了《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指出人工智慧成為國際競爭的新焦點、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帶來社會建設的新機遇,同時人工智慧發展的不確定性也帶來新挑戰。在這些新挑戰中,最令普通人關注的,或許就是人工智慧時代的“人機關係”:高階人工智慧有沒有失控風險?未來的機器會不會挑戰人類社會的秩序,甚至獲得自主塑造和控制未來的能力?隨著人工智慧日新月異的發展,很多人有了這樣的擔心。

高階人工智慧帶來福祉還是挑戰,是許多文學、電影、哲學作品不斷探討的主題。近年來大眾傳播對人工智慧的關注,無形中也加重了人們對“人機關係”的焦慮。以音源庫和全息投影技術為支撐的“二次元”虛擬偶像上臺勁歌熱舞,人工智慧用人臉識別技術與深度學習能力挑戰人類記憶高手,“阿爾法狗”擊敗各國圍棋大師,攻佔了人類智力遊戲的高地……尤其是一些以“人機對戰”為噱頭的綜藝節目,通過混淆人工智慧的概念,人為渲染了一種人機之間緊張的對立氣氛,既無必要,也缺乏科學性。

事實上,現在所有人工智慧仍屬於在“圖靈測試”概念下界定的“智慧”,無論是將要盛行的根據神經網絡算法的翻譯程序,抑或是基於量子計算理論的各種模型,在未來很長時間內都將是從屬於人類的工具。作家韓少功提出了“當機器人成立作家協會”的有趣假設,從文學的角度解釋了自己對於人機對立關係的看法。他認為價值觀才是人類最終的特點和優勢,人工智慧的發展,應該促使人們對自身存在的本質進行更加深刻的探索,並堅定人類本身的存在價值。

儘管如此,行將邁入人工智慧時代,我們仍需謹慎界定人機之間的關係格局。國務院在《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中提出,“建立人工智慧法律法規、倫理規範和政策體系,形成人工智慧安全評估和管控能力”。未來,應通過對人工智慧相關法律、倫理和社會問題的深入探討,為智慧社會劃出法律和倫理道德的邊界,讓人工智慧服務人類社會。這也是世界範圍內的一項共識。今年初,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和哈佛大學伯克曼·克萊因互聯網與社會研究中心合作推出了AI倫理研究計劃,微軟、谷歌等巨頭也因人工智慧的發展風險而成立了AI倫理委員會。越來越多的機器人專家呼籲,在機器人和自動化系統上安裝“道德黑匣子”以記錄機器的決定與行為。人們已經意識到,人工智慧的發展應該以人類社會的穩定與福祉為前提。

中國在人工智慧領域發展迅猛,在未來構建人機關係格局上,也應發揮中國傳統文化的優勢。面對高階人工智慧,既要通過法律和政策予以規範,也要用文明和倫理賦予其更多開放的彈性。在這方面,相信中國文明傳統會比偏重邏輯與實證的西方文明傳統更有用武之地,更有助於開拓兼顧科技與人文的“中國智造”。(蔡映潔)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