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以製造業華麗轉身為突破口 為“中國製造2025”樹“蘇州標桿”

2017-10-06 09:16 來源: 新華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9月21日,中科院安全可控信息技術産業合作項目“落子”蘇州昆山市。未來幾年,該項目可帶動上下游産業鏈總投資超100億美元,將催生千億級安全可控國家信息技術産業集群。搶下千億級産業“先手棋”,成為蘇州貫徹落實省委常委會專題研究蘇州工作會議精神的具體行動。

“蘇州要在更高的坐標係中提升發展標桿,始終保持敢為人先、奮發進取的幹事創業精神狀態,繼續當好全省改革開放、創新發展的探索者。”9月18日,在省委常委會研究蘇州工作的專題會議上,省委書記李強一席話讓蘇州市的領導幹部倍感振奮。

“省委要求蘇州今後發展要突出主攻方向,作為江蘇最大的製造業基地,全力推進製造業強市戰略就是我們的主攻突破口!”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周乃翔説,強大的製造業基礎是蘇州改革發展的成果和優勢所在,也是蘇州轉型升級繼續領跑的根基,一定要緊咬目標不放鬆,全力以赴把蘇州建設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製造強市,為“中國製造2025”樹立“蘇州標桿”。

強化“制度供給”,

助力大製造“生骨長肉”

發達的製造業是蘇州最顯著的標簽。

改革開放以來,蘇州在全省率先走出了一條以製造業為主的開放型經濟之路,並迅速發展成為全國第二大工業城市、全球矚目的製造業基地。到目前為止,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連續4年保持在3萬億元以上,2016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佔全省的18%、全國的3%。

“大”不是目的,“大而強”才是蘇州的追求。蘇州主政者清醒認識到,當前的“大”背後其實隱藏著一系列深層次矛盾和問題:製造業整體仍處於價值鏈中低端,創新能力不夠強,産品競爭力偏弱,高端供給不足。

必須加快製造業轉型升級步伐!蘇州圍繞“大而強”目標發出動員令。2015年,該市出臺《中國製造2025蘇州實施綱要》,對製造業近十年發展規劃作出總體部署;去年9月,又制定“3+1”政策文件,核心目標瞄準“十三五”時期,要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産業科技創新高地”。

“蘇州製造業發展依靠的區位、資源和人口等優勢正在衰減,要讓‘一基地一高地’建設落到實處,必須從制度供給方面大做文章,推動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自覺進入製造業。”蘇州市政府專家諮詢團負責人、蘇州大學博士生導師方世南教授認為,省委常委會要求蘇州成為新的發展標桿,蘇州要幹的第一件事就應該瞄準這個目標加油幹!

實際上,蘇州早已積極行動起來。利用“蘇州市工業企業資源集約利用信息系統”大數據平臺,該市給每個企業進行百分制打分,在政策資源上實行“差別化配置”:正向激勵優質企業,同時反向倒逼低端低效企業加快提升發展質量,把企業引進轉型升級通道中去。通過一個“綜合金融服務平臺”,蘇州中小微創新型企業找資金猶如淘寶交易一樣便捷,去年該平臺共解決了6000多家企業超過2000億元的融資需求。蘇州每年還安排了18億元年度人才專項資金,完善40條人才扶持政策,為製造業轉型升級提供人才支撐;出臺多個降低企業成本的政策性文件,去年為全市製造業企業降低成本330多億元。

加速“人機融合”,

“蘇州智造”成為養眼風景

“迅速推動體量龐大的製造業提檔升級,蘇州的發力點是智慧化。”今年7月召開的蘇州製造業大會上形成發展共識,並出臺《關於加快建設國家智慧製造示範區的意見》,加快製造業智慧化轉型,全力爭創國家智慧製造示範區。

走進亨通集團的“光纖預製棒智慧生産車間”,各種智慧化操作令人震撼:機器人輕鬆抓取400公斤的超級光棒;芯棒車間集中控制室中控臺上,擺放著各工序的集中控制界面,近2萬個控制參數有序分佈;車間內每台設備上安裝傳感器,借助物聯網,只需幾人就可實時監控和集中控制所有設備。

這樣的場景在蘇州製造業領域次第鋪展開來,截至目前,該市已建成智慧示範車間98個,預計推動600家企業智慧裝備升級、推廣應用萬台工業機器人。

“發展智慧製造,可以有效破解我們的能源、資源和環境硬約束。”蘇州經信委副主任李忠説,智慧製造並非簡單的“機器換人”,而是通過“人機融合”,以高效能提升實現産品向高端供給和産業向中高端邁進。

目前,蘇州正創新打造“政社企”智慧製造推廣模式——政府致力於政策引領營造生態,社會組織專注于服務引領提供支撐,企業定位於示範引領全面應用。設在蘇州的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華東分所所長吳良松説,發展智慧製造,企業需求各異,需要拿出個性化解決方案。蘇州已建成智慧工業融合發展中心、工業大數據創新中心等十大服務載體,政府擬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年內幫助30家企業完成診斷並拿出方案。

現在,蘇州已建設形成5個智慧製造産業集聚區。國家工信部領導近日在蘇州考察時盛讚,蘇州是全國最有條件和優勢率先從“製造”向“智造”轉變的地區。

踏準“創新步調”,

挺近“微笑曲線”兩端

在蘇州,傳統製造業轉型升級的同時,新興創新型産業蓬勃生長。加速轉型的龐大製造業,也成為集聚創新資源發展新興産業的強力支撐。

憑藉良好的製造業基礎,蘇州已集聚眾多高端創新資源。7月1日,江蘇冶金技術研究院在張家港揭牌,將建設成為集科技研發、成果轉化、人才培養于一體的江蘇省新型研發平臺。此前不久,北京大學分子工程蘇南研究院在常熟揭牌,成為北大“十三五”期間在全國首家籌建的專業研究院,重點圍繞新材料、新能源、先進製造等領域開展關鍵技術應用研究和集成創新。蘇州獨墅湖科教創新區內,不僅分佈有冷泉港亞洲、中科院納米所這樣的一流科研機構,還聚集了牛津大學、哈佛大學等32所國內外知名高等院校,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名校區”。

蘇州市委副書記、代市長李亞平認為,推進製造強市建設,必須始終聚力創新,促進科技創新與産業發展深度融合,推動蘇州製造向蘇州創造、蘇州産品向蘇州品牌轉變。目前,蘇州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2.9%,高於全國6.7個百分點。省産業技術研究院新組建的9個專業性研究所有7個在蘇州。

“這個藥物的專利已轉讓給一家世界500強企業,轉讓費33億美元,這也是我國首個生物制藥專利轉讓。”在蘇州工業園區信達生物制藥(蘇州)有限公司,董事長俞德超指著一瓶標有“IBI308”的藥物對記者説。其創新團隊正建立起一條包括10個新藥品種的産品鏈,要把信達生物打造成蘇州的“創新地標”。

踏準創新步調,挺近“微笑曲線”兩端,搶佔價值鏈高端,已成為蘇州製造業領域的自覺行動。目前,蘇州新興産業投資佔工業投資的比重超過60%。

融合了新技術、新模式的製造業,爆發出嶄新的發展能量。今年上半年,新興産業以全市規上工業28%的企業數量佔比,創造了50%的産值、57%的利稅和59%的利潤。(記者 高坡 李仲勳 孟旭)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曹志斌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