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黨的十八大以來高技術領域發展成就之五:我國
在數字經濟領域取得突出成就

2017-10-06 13:03 來源: 發展改革委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發展數字經濟,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網絡強國、寬帶中國、“互聯網+”行動、促進大數據發展、人工智慧等一系列重大戰略、規劃和舉措。各地方、各部門深入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積極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不斷拓展經濟發展新空間。數字經濟正在進入快速發展的新階段,規模不斷提高,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據有關報告顯示,2016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22.6萬億元,數字經濟佔GDP比重達30.3%,數字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不斷提升。

一、信息基礎設施水平大幅提升

制定實施《信息基礎設施重大工程建設三年行動方案》,推進“寬帶鄉村”工程和城市基礎網絡完善工程,支持寬帶網絡設施建設,推動完善電信普遍服務機制,加快提升網絡供給能力。一是寬帶普及水平顯著提升。截至2017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7.51億,互聯網普及率為54.3%,固定寬帶家庭普及率達到69.1%。二是寬帶網絡能力升級換代。光纖接入FTTH/O端口達到5.99億個,佔互聯網寬帶接入端口總數的比重提升至81%;移動寬帶網絡實現跨越式發展,3G/4G基站總數佔比達到73.5%。三是寬帶用戶規模快速擴大。移動寬帶用戶(3G+4G)達10.4億戶,佔移動電話用戶的74.1%,其中4G用戶總數8.88億,佔移動電話用戶的65.1%;基礎電信企業固定寬帶用戶達3.22億戶,光纖到戶用戶規模保持高速增長,光纖接入用戶超過2.61億戶,佔固定寬帶用戶比重達到80.9%,位居世界前列。

二、電子商務與各領域的融合不斷加深

當前,電子商務正在健康快速發展,利用互聯網跨地域、低門檻的特點,不斷催生新業態、新模式,向農村沿伸、向境外拓展、促進線上線下融合的趨勢不斷顯現。一是政策法規環境不斷完善。《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增長新動力》(國發〔2015〕24號)以及《促進電子商務發展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16-2018)等指導性文件的發佈,營造了電子商務健康快速發展的政策環境,對電子商務在“十三五”時期的發展方向進行了總體規劃和部署。二是電子商務總體規模持續快速增長。據國家統計局公佈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全國網上零售總額達3.1萬億元,同比增長33.4%。2016年的“雙11”購物節,僅阿裏巴巴1個平臺的電子商務交易額就達1207億元,輻射了全球235個國家和地區。三是農村網絡零售規模繼續保持加速增長。根據商務部發佈的農村網絡銷售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全國農村實現網絡零售額5376億元,同比增長38.1%,二季度同比增長高於一季度2.4個百分點,其中,鄉村旅遊、餐飲、休閒娛樂等服務類産品成為農村電子商務的新亮點。四是跨境電子商務成為助力貿易發展的重要渠道。隨著“一帶一路”倡議得到普遍共識,跨境電子商務成為“一帶一路”合作的重點領域,其中,與俄羅斯等26個“一帶一路”有關國家的銷售額同比增長超過30%。五是電子商務線上線下融合日趨明顯。海爾等傳統線下企業借助互聯網技術打造新競爭力,京東等線上企業通過互聯網平臺整合線下的上下游産業鏈,形成平臺效應,提高了經濟效率。

三、國家大數據戰略加快落實

大數據發展工作成效明顯,國家大數據戰略正在得到有力落實,各地方各部門對大數據工作重視程度不斷加強,大數據在各行業領域應用不斷深入,加速融入經濟社會各個領域。一是政策法規環境不斷優化。《促進大數據發展規劃綱要》(國發〔2015〕50號)、《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管理暫行辦法》(國發〔2016〕51號,以下簡稱《管理辦法》)、《“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國發〔2016〕73號)等一批指導大數據發展的政策文件相繼出臺,加強了國家政策統籌和規劃引導。二是齊抓共管格局基本形成。我委、工信部、網信辦等46個部門建立了促進大數據發展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圍繞當前阻礙大數據發展的“難點”和“痛點”問題,協調配合、共商對策。三是政務數據共享取得突破。通過出臺管理辦法、搭建共享平臺、開展試點應用等“組合拳”,為加快推動政務數據共享奠定了堅實基礎。《管理辦法》的規範性、指導性作用逐漸顯現。四是産業集聚效應初步顯現。我委會同工信部、網信辦先後在貴州省、京津冀、珠江三角洲、上海市、河南省、重慶市、瀋陽市和內蒙古等8個區域開展了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壯大主導産業促進企業集聚,引領大數據技術創新,集聚區間的合作步伐加快。五是技術創新體系加速形成。我委組織實施了大數據領域創新能力建設專項,重點圍繞提升大數據應用支撐水平,推動構建了支撐國家大數據戰略實施的創新網絡,初步形成了“政産研學用”協同聯動的格局。六是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大數據與經濟社會各個領域加速融合,數據驅動傳統産業不斷轉型升級,持續激發商業模式創新,不斷催生新業態。據調研,我國已有超過32%的企業實現了大數據應用。大數據應用正在從互聯網、金融、電信、交通、醫療等熱點行業領域向傳統領域滲透。2016年,通過開發利用交通、金融、醫療、航空等領域公共數據,全國舉辦各類大數據創新大賽近百場,吸引各類創業主體和項目達幾十萬個,加快促進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四、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有效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目前,超過80個地市級以上城市將“以人為本”作為首要目標,全面開展信息惠民工程,大幅提升政府公共服務水平,智慧城市對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務的支撐作用逐步顯現。一是統籌規劃制定政策體系,營造良好發展環境。為推進各類智慧應用的協同發展,加強各項政策的協同,我委先後研究提出了《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管理暫行辦法》等政策文件,推動20個部門出臺“互聯網+”實施方案,商務部、交通運輸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測繪地理信息局等部門也分別在相應領域出臺了一系列指導性文件,有力的推進了我國智慧應用體系建設,形成了支撐我國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政策體系。二是積極探索政府信息資源融合共享,提升城市精準治理能力。一些城市通過建設新型智慧城市運營管理中心,匯聚政府、運營商、企業等各類數據資源,初步實現了對城市運行狀態的全面感知、態勢預測、事件預警,提高協同指揮與智慧決策能力。三是加大數據開放力度,提升社會服務水平。杭州市依託阿裏巴巴等企業開發“城市數據大腦”,利用政府開放的交通數據調節交通流量,實現車輛通行平均提速3%至5%,部分路段提升11%的良好效果。北京、上海等地圍繞解決“大城市病”,積極探索通過開放交通、醫療等領域的數據資源,調動社會力量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為廣大市民提供了便捷的信息服務,向社會開放數據集超過1000個,企業、個人利用開放數據成功開發交通、醫療等多領域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應用近百個,進一步促進了對城市有效資源的優化配置,提升了政府公共服務水平。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曹志斌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