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中國數字經濟崛起 向世界輸出“新風尚”

2017-09-30 07:59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9月29日電 題:中國數字經濟崛起 向世界輸出“新風尚”

新華社記者高亢、劉碩

電商交易額飛速領跑,移動支付冠絕全球,共享經濟世界矚目……近幾年來,中國在數字經濟領域取得的成就,收穫了無數羨慕的目光。

近期,麥肯錫、波士頓等國際知名諮詢機構發佈報告稱中國已成為世界公認的網絡和數字化大國,並認為中國數字經濟的崛起,將對全球經濟産生越來越大的影響。

中國成為世界數字化大國

麥肯錫發佈的《中國數字經濟如何引領全球趨勢》報告顯示,中國風投行業投資總額從2011到2013年的120億美元迅速增至2014到2016年的770億美元,大部分風投資金流向大數據、人工智慧、金融科技等數字企業。2017年,中國“獨角獸”企業數量已佔全球“獨角獸”企業總數的29%,整體市值佔41%。

移動支付、共享單車、移動社交等已成為國人日常習慣,人們體會到智慧生活帶來的便捷,5G和物聯網也已近在眼前。工信部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中國4G用戶已達9.3億戶,固網寬帶用戶總數達3.3億戶,其中光纖接入用戶達到2.72億戶。

國外不少業內專家驚嘆,短短幾年間,全球最大的網民群體使用上最先進的移動和固定網絡,中國在人類信息化發展歷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

基礎網絡的提升,為中國網民培養起智慧生活和消費習慣。波士頓發佈的報告稱,電商、移動支付、移動社交和移動出行等“新”經濟業態在中國的發展速度已超越部分發達國家。亞馬遜在美國達到50%的滲透率用了14年,而淘寶在中國只用了9年。

海外機構統計顯示,10年前,中國電商交易額不到全球總額的1%,如今佔比超過40%,已超英、美、日、法、德5國總和;2016年,中國個人消費相關移動支付交易額高達7900億美元,相當於美國的11倍;過去5年間,中國互聯網消費的複合增長率達到32%,排名世界第一,而美國僅為8%。

寬鬆、開放、務實的發展環境

近期,部分國際知名諮詢機構對中國以互聯網經濟為龍頭的“新”經濟給予高度肯定。海外分析人士指出,在經濟全球化時代,中國的發展不僅是“獨善其身”,也正在為海外創業提供支持和新啟示,將對全球經濟産生重大影響。

麥肯錫報告認為,中國政府對數字化企業和機構的態度是“先試水、後監管”,而且一直採用“有所為、有所不為”的開明監管策略。

在不少一線、二線城市甚至是基層縣市,科技企業孵化器顯現強大的孕育能力。從2014年開始,中國政府通過減稅和提供國家創投基金等一系列措施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至今已有至少2500家科技企業孵化器通過政府註冊要求。通過這樣的“有所為”,中國新經濟領域獲得了寬鬆、開放、務實的發展環境。

同時,有關部門理智地以“有所不為”來科學施策:在産業發展早期,政府放寬監管鼓勵企業試水,讓其充分發揮積極性開拓探索創新。海外分析人士認為,正是這種包容和開放的態度,給予企業更大自由發揮和創新的空間,促進中國互聯網和數字經濟得以跨越式發展。

中國向世界輸出“新風尚”

摩拜和小黃車將共享單車開進新加坡、英國和美國市場;美圖秀秀APP在巴西、印度、美國和英國等地設立分公司,廣受當地青年人青睞;今日頭條APP斥資1900萬美元在印度打造本土語言內容聚合平臺……中國本土“新經濟”領域企業在蓬勃發展的同時,也在積極向海外輸出“中國新風尚”。

波士頓報告認為,中國互聯網企業正逐漸從應用驅動型創新邁向技術驅動型創新,中國與美國、日本等國家在人工智慧領域幾乎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中國龐大的互聯網用戶基數和豐富的應用場景也為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發展帶來了獨特優勢。

《第三次工業革命》作者、美國華盛頓特區經濟趨勢基金總裁傑裏米·裏夫金近期發表觀點認為,中國正在經歷一場依託互聯網升級而進行的工業革命,即“互聯網+”。當下,通信、能源、交通三大領域不僅創新不斷,而且還在互相融合。在這個過程中,數字互聯網技術則是引爆這場革命的關鍵技術。目前,中國的“互聯網+”和德國的“工業4.0”都在向這一智慧生活的方向大踏步邁進,走在全球的前列。

“中國領導層意識到新一輪變革的興起,以及它將對經濟和社會帶來的巨大改變。”裏夫金説,將“互聯網+”寫入“十三五”規劃當中,和近年來中國的很多國家戰略部署,體現了中國高層對於數字化戰略、可再生新能源以及高鐵等為代表的交通物流現代化體系建設的重大決心,這足以成為下一輪全球變革中的巨大優勢。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宋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