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減稅政策效應持續擴大 助力經濟發展民生改善

2017-11-07 17:54 來源: 稅務總局網站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減稅政策效應持續擴大 助力經濟發展民生改善
——稅務系統深入落實減稅政策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綜述

減稅,是放水養魚,是藏富於民,是涵養稅源、普惠民生的重要舉措。從6萬元到50萬元,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範圍不斷擴大;從50%到75%,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逐步提高;從4檔到3檔,增值稅稅率進行優化簡並……一組組數字的變化,見證了我國減稅降負的顯著成效。

近年來,稅務部門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部署要求,打出了一系列減稅“組合拳”,以稅收“減”法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對稅務部門落實稅收政策提出了更高要求。稅務部門將進一步鞏固前期減稅成果,持續深入落實減稅政策,不斷助力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

降成本再發力 激發小微企業新活力

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減稅政策為實體經濟降成本、增後勁。這其中,小型微利企業減半徵稅的年應納稅所得額上限由30萬元提高到50萬元,體現了對小微企業的稅收支持力度不斷加大。重慶英耐爾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受益企業之一。“公司預計今年全年利潤45萬元左右,按原來的政策我們需繳納企業所得稅11萬元,年應納稅所得額上限提高後,為我們減稅7萬元。”公司財務人員陳本傑説,減稅讓他們資金週轉壓力緩解,目前考慮進一步擴大經營範圍。

在重慶,今年前三季度共有933戶應納稅所得額在30萬至50萬之間的企業享受了稅收優惠,減稅達5500萬元,預計全年享受新政的企業將享受企業所得稅減稅8000萬元以上。

稅收優惠政策對小微企業來説,除了直接的減稅效應,還能帶來進一步增加就業等社會效應。“今年下半年,我們增加了招工需求,並將底薪從3950元提高到4300元,希望吸引更多穩定、專業的員工加入。”廣州市嘉譽美塑膠製品有限公司負責人周小文表示。

周小文介紹,今年公司首次“入圍”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範圍,僅1-9月份企業所得稅減稅4.59萬元,這為公司增加員工數量、提高員工福利待遇提供了資金支持。

在安徽,汽車零部件領域摸爬滾打十幾年的安徽銅陵華田運輸配件製造有限公司總經理汪東星感受頗深。“我們公司一路走來,始終少不了稅收優惠的支持。”汪東星亮出了今年的減稅賬單,去年公司的應稅所得額是29.5萬元,今年剛好邁過了30萬元的門檻,按新政策計算減稅4.5萬元。

經營規模擴大了,銷售收入增加了,稅收負擔反而降下來了。收到減稅紅利的汪東星表示,公司將進一步擴大規模,帶動更多的員工就業致富。

6萬元、10萬元、20萬元、30萬元、50萬元……從2012年起,稅收優惠政策不斷加碼讓越來越多小微企業受益。“今年前三季度,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稅收優惠政策減稅超過1200億元。其中,應納稅所得額在30萬元至50萬元間的小微企業戶均減稅達5.9萬元。”稅務總局有關負責人表示。

讓小微企業活起來、發展好,稅收優惠政策利好降低了企業稅負,增添了企業動力,激發了市場主體創業熱情,推動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前三季度,全國新登記企業451萬戶,同比增長12.5%,日均新登記企業1.65萬戶。

減稅助力國家科技創新駛入“快車道”

當前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發展模式已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創新不僅能促進舊動能改造,讓“老樹發新芽”,更能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形成新動能,讓“新木長強枝”。

稅務部門主動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通過一系列減稅措施,為企業創新發展注入能量,助力國家科技創新駛入“快車道”,努力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農業是安天下、穩社會的第一産業,把創新融入農業生産,是舊動能改造的重要方面。減稅紅利的釋放,正在為推動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發揮著積極作用。

吉林地處世界黃金玉米帶和黃金水稻帶,是我國糧食主産區,素來享有“天下第一糧倉”的美譽。吉林永豐米業有限責任公司目前年産量8萬噸,大米銷往全國,是一家上規模、現代化的大型農業生産企業。而它的起點卻只是舒蘭市平安鎮永豐村的一間無牌小磨坊。

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支持企業與省農科院食品研發中心建立企研對接、以納稅信用換“真金白銀”破解資金鏈難題……“從小磨坊到大企業,我們的每一次成長都有國稅伸出的雙手”,永豐米業董事長曹洪峰説。

推進傳統製造業轉型升級是舊動能改造的另一項重要內容,一系列減稅利好也為實現從“中國製造”到“中國智造”的重大跨越而一路導航。

在浙江,“村村點火,戶戶冒煙”曾是傳統製造業的形象寫照,也一度是浙江“成長中的煩惱”。及早打破阻礙落後産能淘汰的各種障礙,為優質企業、重點項目騰出發展空間,是浙江急需解決的難題。

“改變理念,大膽升級,確實挺難。幸好這幾年稅務部門一路為我們導航前進,讓我們完成‘漂亮轉身’。現在我們不僅用天然氣取代了傳統供能的燃煤,連包裝線也都‘機器換人’,效益提升了很多。”剛剛享受到當月資源綜合利用産品及勞務增值稅退稅的杭州富陽杭加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熊海東説到。

今年上半年,浙江升級改造690家企業落後産能,為經濟進一步發展蓄足動力,在這過程中,各類減稅政策發揮了重要作用。而在全國範圍內,産能過剩的矛盾不斷緩解,工業內部結構繼續優化。前三季度,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耗比同比下降3.8%,全國工業産能利用率為76.6%,比上年同期提高3.5個百分點,創新助推傳統動能改造,經濟增長“含金量”也大大提升。

新動能的培育更是需要創造適宜創新的軟環境,系列減稅措施正是激活新動能、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肥沃土壤。

“研發投入越多,享受的稅收優惠力度就越大,我們這些搞研發的物流企業更有幹勁兒了。”談起這幾年企業享受稅收優惠的感受,山東蘭劍物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兼財務總監董新軍告訴記者。2016年“雙十一”當天,該公司自主研發的“蜂巢式電商4.0系統”創造了130萬件庫存、5萬件的出庫量,發貨效率是過去的6倍,實現了倉儲物流從“人找貨”到“貨找人”的革命。這一高效倉儲分揀系統的誕生,離不開稅收優惠政策的支持。

在山西,資源型經濟轉型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加速培育新動能在這裡顯得尤為重要。索易科技公司是太原一家從事軟體研發、銷售及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總經理陳斌説:“這幾年我們公司享受的稅收優惠很多,有小微企業減免稅、科技型中小企業所得稅加計扣除,還有軟體産品增值稅即徵即退等等,這些減稅政策讓我們有更多精力去專注于軟體研發,公司的發展也越來越好!”

山西軟體行業協會副秘書長趙原介紹,山西把軟體産業作為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支撐,隨著各項優惠政策疊加效應逐步顯現,山西軟體産業正呈現迅速發展的態勢。稅收優惠政策在提升地區經濟質量、促進區域經濟結構轉型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全國來看,今年前三季度,稅務部門支持科技創新稅收優惠政策減稅超過2200億元,同比增長約50%,有力推動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其中,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稅率徵收所得稅政策效應明顯,共為符合條件的企業減免所得稅超過1300億元;促進軟體産業發展增值稅優惠力度持續加大,為軟體企業減免增值稅超過360億元。

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以來累計減稅超1萬億元

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財稅改革的重頭戲,減稅效應持續釋放。2016年5月至2017年9月,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累計減稅10639億元,其中,2016年5-12月減稅4889億元,今年1-9月減稅5750億元。

作為華南旅遊行業的龍頭企業,全面推開營改增後,廣州廣之旅國際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1-9月份減稅1031萬元。“營改增後我們迅速尋求改革浪潮中的發展方向,特別是抵扣項目增加了簽證費,並且出境旅遊業務可以免徵增值稅。受政策利好,公司前三季度推出出境遊新産品834個,同比增長超四成。”財務經理李斌説。

營改增其意義不止是減稅,更有力地促進了産業分工優化,拉長産業鏈,帶動製造業升級和服務業發展。無錫市金沙田科技有限公司原為單一電動車製造企業,營改增後向專業化、高端化進軍,擴展成為環衛設施、機器人研發、製造、運營服務、再生資源處理應用的綜合環境服務製造企業集團。

“去年營改增擴圍後,公司提供清潔服務獲得進項抵扣稅額204萬元。經過綜合測算,我們的成本大為減少,盈利能力更強,並且有更多的資金去拓展新項目。”財務負責人陳翔稱,今年1-9月企業銷售收入2.1億元,在全國多個省承接各類環衛運營服務項目近40個,企業已經發展成為清潔服務國內領先品牌。

“全面推行營改增,在為企業實質減稅的同時,也引導企業集團把部分現代服務業從集團母體之中分離出來。在為母體企業服務的同時,也為市場上的其他企業提供服務,從而助推全社會現代服務業的蓬勃發展。”中山大學自貿區綜合研究院副院長林江認為,全面實行營改增推動了全球化背景下産業分工更趨專業化,推動了現代服務業的健康發展,從而加快了廣東的加工製造業的轉型升級步伐。

據統計,在營改增拉長産業鏈、擴大稅基的作用下,2017年前三季度,全國四大行業營改增納稅人月均增加20.7萬戶,明顯高於2016年的月均增加8.4萬戶。

營改增是創新驅動的“信號源”,科技創新型企業也乘著改革的東風,在減稅政策的推動下,加大了科技研發的投入力度,形成了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強大動力。

以北京搜狗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為例,今年前9個月,公司取得進項稅額1.83億元,同比增加13.5%;增值稅入庫1068萬元,較同期減稅超850萬元。企業財務負責人表示,企業將稅收紅利投入到了科技研發上,力爭在語音識別、圖像識別、機器翻譯等方面推出我國原創的革命性産品。

減稅為民生做“加法” 換群眾實打實的“獲得感”

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必須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近年來,國家的每一項減稅政策,都釋放著民生的信號。

在今年國務院出臺的六項減稅政策中,簡化增值稅率政策格外引人注目。從7月1日起,我國將增值稅稅率由4檔減至3檔,取消了13%的稅率,將農産品、化肥、天然氣、自來水和居民用煤等直接關乎民生福祉的生活必需品增值稅稅率從13%降至11%。簡並稅率政策將通過傳導機制引導部分生活必需品價格下降,從而用稅收“減法”去換民生的“加法”。

“我們公司主要銷售大米等初級農産品,簡並稅率後農産品按照11%的稅率徵收,我們預計年減稅額可達8萬元左右。”深圳市鴻冠博廣農産品公司負責人詹麗秀介紹。目前,該公司正計劃根據成本價格下調部分産品價格。優質米目前的含稅價為每斤22.4元,簡並稅率後,價格將降到21.6元,直接讓利於消費者。

江蘇常州新奧燃氣發展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管道燃氣經營的上市公司,公司主要從事管道燃氣、燃氣汽車加氣站的供應及燃氣安全管理服務。由於稅率下降,公司對非居民氣價進行了下調,從今年9月1日起,每立方米天然氣從3.37元下降到3.25元。這也是非居民用氣價格今年來的首次下調。

“別小看這下調的一毛二分錢,按公司平均每年銷售非居民用氣48000萬立方米的天然氣來算,每年將直接減輕下游負擔5760萬元左右。對廣大用氣單位和個人來説,是實實在在的實惠。”公司財務負責人金曉天告訴記者。天然氣增值稅稅率下降同樣也給公司帶來了紅利。今年前三季度,公司減稅約245萬元。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樊勇指出,結構性減稅的關鍵是民生為先,是真實可感的民生效果。百姓逐漸鼓起來的錢包,也會轉化為購買力,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之一。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深入開展脫貧攻堅,保證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精準扶貧的關鍵是産業扶貧,稅務部門正通過落實一系列稅收扶持措施,加速稅收扶貧政策落地,進行大膽實踐與探索,推動貧困戶就業創業,通過自己的雙手,創造屬於自己的幸福生活。

在江蘇南京,六合北部山區的南京雲中林公司採取“公司+農戶+基地”模式,扶持農戶在荒山荒坡、承包地上種植大白楊等原材料林。公司會計秦宏峰説:“種植原材料林需要大量使用化肥等農業生産資料,簡並稅率使得化肥稅率降低,我們採購農業生産資料時的成本降低。”成本降低帶來種植數量的增加,企業的增效帶來了廣大林農的增收。“我們公司的原材料林種植解決了近100戶家庭的就業問題,其中就包括了區裏21戶精準扶貧對象。”

在江西吉安,如今井岡蜜柚、高産油茶等農民合作社遍地開花,花卉苗木基地如火如荼,鄉鎮加工的罐頭筍已開始踏上外銷之路,這其中也離不開一系列稅收優惠政策的實施。當初,稅務人員走進貧困農戶家中,逐戶耐心解讀苗木種植、農民創業等方面的稅收優惠政策。同時發揮稅收聯企的便利,鼓勵企業接納貧困戶就地就近就業,對接納一定量貧困戶就業的企業實行稅收優惠,還有針對性地引進涉農企業幫助農民發展本土經濟,培育致富産業,推動“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通過稅收扶貧,許多貧困地區的涉農産業正蓬勃發展。

近年來,國家持續加大支持民生改善力度。今年前三季度,支持民生改善和社會事業發展的減稅規模繼續擴大,減稅約790億元。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黨中央、國務院推出的一系列減稅政策,有效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推進了科技創新水平,鞏固了經濟穩中向好勢頭,促進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了人民群眾幸福感。今後,減稅紅利將持續釋放,必將為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新的貢獻。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韓昊辰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