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述評:“16+1合作”機制推動國際産能合作
花開中東歐

2017-11-29 00:22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11月28日電 述評:“16+1合作”機制推動國際産能合作花開中東歐

新華社記者 許蘇培

2017年,中國與中東歐國家“16+1合作”機制設立5週年。回望這5年,得益於需求互補、機制保障和落實有力等因素,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在經貿領域合作日益擴展深化,特別是在國際産能合作方面取得亮眼成果。

基於共同利益的合作最為穩固,著眼共同發展的合作最能持久。中國與中東歐合作的發展脈絡正是這一邏輯的清晰體現——中東歐國家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産業升級等方面的巨大需求,同中國在全球相關領域的優勢産能相契合,雙方展現出廣闊的合作空間。

波黑斯坦納裏火電站、貝爾格萊德跨多瑙河大橋、波蘭弗洛茨瓦夫城市防洪設施……這些項目充分使用了中國裝備,運用了中國技術,採用了中國方案,進而方便當地居民出行,升級當地基礎設施,帶動當地就業和經濟發展,成為互利共贏的典範。

除了需求對接和條件互補,“16+1合作”機制的建立和發展更為中國和中東歐國家國際産能合作提供了穩固、務實、靈活的機制保障。據統計,目前各方已經搭建起20多個機制化交流平臺,推出200多項具體舉措。

在“16+1合作”機制的護航和助推下,建設匈塞鐵路、“中歐陸海快線”和“三海港區合作”等多個重大倡議先後提出。中歐班列迄今已經累計開行6000多列,近年更呈現爆髮式增長。

中國還積極發揮政策銀行、發展基金和市場機構的作用,對接中東歐金融體系。近日,中方宣佈成立中國-中東歐銀行聯合體和中國-中東歐投資合作基金二期。這些成果使得中國與中東歐在資金層面獲得保障,産能合作更有基礎。

“16+1”平臺還充分挖掘地方和具體領域交流“短平快”優勢:中國-中東歐國家省州長聯合會、發展智庫研討會、企業聯合會等,多維度的互動機制已經成型。

貿易、物流、基建、産業、投資,諸多因素相互激蕩,循環促進,助推一個個紮實的具體項目落地,為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産能合作的大好局面不斷增添亮色。

回望過去,中國企業對16國累計投資從30億美元增長到90多億美元,一批基礎設施標誌性項目已經建成運營。展望未來,中國與中東歐各國還將加快實施互聯互通重點項目,推動陸上、海上、天上、網上聯通,開通更多中歐班列、直航航線,在中東歐地區建立物流中心。雙方還將以産能、能源、物流、農業為重點,探討16+1産業園區合作模式。

國際觀察人士指出,一個個具體的合作項目既支持了中東歐經濟加速,又促進中國産業轉型升級,還利於歐洲平衡發展。過去的纍纍碩果證明了“16+1合作”機制在中國與中東歐的共商、共建、共享中發揮著關鍵作用。

正如中國領導人所説,“16+1合作”不是16對雙邊關係的簡單相加,而是能夠産生16+1遠大於17的效果。而在波黑主席團輪值主席巴基爾·伊澤特貝戈維奇眼中,“16+1合作”機制把中國與中東歐國家更緊密地聯絡起來。他説,“這種合作富有遠見,中國和中東歐國家都將從中獲益。”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方圓震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