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向著高質量發展邁進

2017-12-22 07:12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被多次提及的“高質量發展”,成為第一熱詞。推動高質量發展,成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

高質量發展就是能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

什麼是高質量發展?

在河北灤平路南營村第一書記楊遠帆心中,高質量發展是“鼓得起腰包,住得了好房,處得好鄰里,留得住人才”。

在北京退休職工盧女士眼裏,高質量發展是“遠離霧霾,老有所樂,飲水吃菜都無公害”。

在鄭州奧特科技董事長趙大平看來,高質量發展是“知識産權保護落到實處,讓企業無懼‘李鬼’敢創新。”

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高質量發展”。但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高質量發展就是能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

“將高質量發展作為根本要求,意味著要一定程度上淡化對經濟增長速度和數量的追求,而更看重質量與效益的提升,更看重經濟建設與社會建設、生態建設的協同發展,更關注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等。”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説。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基本特徵就是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推動高質量發展,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是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也是遵循經濟規律發展的必然要求。

看國內,人口數量“紅利”減少,資源環境約束卻在增強。從2012年開始,我國平均每年凈減少勞動年齡人口數百萬,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貨幣工資在過去10年年均上漲12%左右,與發達國家勞動力成本之間的差距迅速縮小。低勞動力成本優勢逐漸減弱,環境成本卻在上升。我國石油、天然氣、鐵礦石等戰略性資源人均佔有量均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即使是我國最豐富的煤炭資源,也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67%。但經濟的快速發展卻使能源資源消耗剛性增長,2012年我國經濟總量佔世界的11.5%左右,能源最終消費量卻佔到世界的20%左右,高速粗放增長難以為繼。

看國際,主要發達經濟體大力推進“再工業化”,採取減稅等政策促進製造業回流,更多新興經濟體也加快了工業化步伐,利用勞動力低成本優勢吸納製造業投資,加劇了世界市場競爭,我國出口和引進外資的難度加大。

“我國原有的主要依靠要素投入、規模擴張、外需拉動的經濟增長模式難以為繼,不可能再像過去幾十年那樣保持兩位數的高速增長了。這符合經濟發展階段演進的一般規律,也是世界主要國家經濟轉型過程中曾經出現的普遍現象。”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説,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綜合國力顯著提升,經濟總量不斷躍升。同時應當看到結構性矛盾是我國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不高的主要根源,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能否實現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成為我國能否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對於處在新時代的中國經濟而言,實現結構優化、方式轉變、動能轉換的高質量發展比經濟總量的擴大更為關鍵。”

推進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

推動高質量發展,振興實體經濟是著力點,製造業是主戰場。

——推動高質量發展,要推進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

今年“雙11”開場僅10分鐘,海爾天貓商城裏的冰箱銷售額就破億元,中高端冰箱佔了銷售額的70%。海爾自主研發的智慧空調、智慧洗衣機也是爆款。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張瑞敏看來,破解這個矛盾,就要推動高質量發展,提高供給體系質量。

“過去工廠提供的是産品,滿足人民的物質需要。現在我們的互聯工廠提供的是用戶的個性化體驗,滿足的是用戶物質與精神的雙重需求。”張瑞敏表示,“美好生活要和時代相結合,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大企業的努力必不可少。”

——推動高質量發展,要推進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

在TCL旗下的華星光電工廠裏,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85%,全生産工序數控化率超過90%;産品良品率超過97%……這種基於數據採集、分析並不斷優化的質量管控體系,使企業製造成本降低15%,生産週期縮短30%,大大提高了企業競爭力。

“先進的質量管理體系,對改善産品質量、提高生産效率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持續提升了行業競爭實力。”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質量總監吳英俊表示,製造業過去發展主要靠不斷地擴大再生産,發展的速度快了,卻導致去庫存和應收賬款壓力過大,過剩産能反而成了包袱。現在發展階段變了,企業更應該向品質、品牌要效益。

——推動高質量發展,要推進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

經過多年高速發展,中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第一製造大國。目前全球範圍內500多種主要工業産品中,有220多種“中國製造”的産量穩居第一。但是,傳統行業産能過剩和中高端供給不足的矛盾並存,一些重要原材料、關鍵零部件、高端裝備、優質農産品都依靠進口。推動高質量發展,補足“短板”,強健“筋骨”,才能滿足居民消費結構升級的新需求,使我們順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推動經濟建設再上新臺階。

以完善産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推進基礎性關鍵領域改革取得新的突破

在杉杉能源寧鄉廠房中,一條4.45伏高電壓鈷酸鋰專用生産線上,從原料生産到包裝出廠全部在智慧化操控下進行,大幅提升了産品的一致性和穩定性。更嚴苛的是産品合格率,如果1000噸的産品中掉入一個25克的別針,這1000噸的産品將被全部納入不合格。

“無論是當年做男裝,還是現在深耕新能源,高品質才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據杉杉控股董事局主席鄭永剛介紹,與不少“中國製造”類似,目前中國鋰電池技術與日韓先進企業相比,主要落後在質量穩定性上,要實現超越式發展,企業要加大創新投入,政府也需科學引導,將補貼“量”轉為獎勵“質”,特別是獎勵核心零部件提質,更有利於行業健康發展。

推動高質量發展,“有效市場”“有為政府”缺一不可,且是個複雜的系統性工程。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推動高質量發展,就必須加快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系、政策體系、標準體系、統計體系、績效評價、政績考核,創建和完善制度環境。特別是以完善産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推進基礎性關鍵領域改革取得新的突破。

潘建成認為,改革的關鍵一環就是變過去的要素驅動為創新驅動。自2014年開始,我國的研發投入佔GDP的比重超過2%,國際公認這是一個國家進入創新活躍期的關鍵時間窗口。“要緊緊抓住這一有利的時間窗口,著力推進創新型國家的建設。特別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研究和前瞻性研究,重視引領性原創性成果。”潘建成説,這與過去的以“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為主要特徵的技術路徑完全不同,關鍵是要完善鼓勵原創的外部環境,包括建立更加完備高效的專利保護制度,以及寬容失敗、鼓勵原創、杜絕山寨的創新文化。

推動高質量增長,必須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潘建成建議,扭轉過去唯GDP論的衡量標準,今後不妨著重從四個維度來評判經濟發展的質量:一是創新及經濟增長新動能,比如新興經濟增加值佔GDP比重等;二是效率,比如全要素生産率等;三是産品質量,比如中高端産品佔比等;四是社會資源的充分利用,比如單位GDP的能源消耗、産能利用率等。(記者 陸婭楠)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