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讓農民看得見、摸得著、得實惠——江蘇農業供給側改革見聞

2017-12-26 11:10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南京12月26日電 題:讓農民看得見、摸得著、得實惠——江蘇農業供給側改革見聞

新華社記者趙久龍

江蘇近年在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過程中,引領傳統農業“觸網升級”、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改革農村集體産權制度、引入金融活水“喚醒”農村“沉睡資産”……一系列舉措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

“攀網結線” 開啟現代農業新時代

77歲的單玉佩“一指禪”敲擊電腦鍵盤發單,夢想照亮“夕陽紅”;31歲的耿巍曾是網癮青年,500元起步,如今一年賣出約兩億元襪子……在宿遷,2.4萬家農村網店帶動5.1萬人直接參與網絡經濟,實現增收1.9億元。

在蘇州,僅陽澄湖大閘蟹就集聚500多家網店,年電商交易金額超過10億元。秉常村2000多人“觸網”銷售枇杷等農産品,450多家網店今年已賣出1200多噸枇杷,為村民戶均增收2.3萬元。

江蘇去年農産品網絡銷售額達285億元,連續多年保持20%以上增速。江蘇供銷系統打造“網上供銷合作社”,今年前三季度實現電商銷售額172億元,同比增長71.7%。

“江蘇人多地少、耕地資源不足,卻實現了農業持續增效、農村持續發展、農民持續增收,新技術應用功不可沒。”江蘇省農委主任吳沛良説,江蘇將物聯網與農業智慧結合,創建省級智慧農業示範基地127家,全省規模設施農業物聯網技術應用面積佔比超過14%。

“你外出掙錢,我代你種田”

施肥有專人,農藥由無人機噴灑,余糧可換下一季種子、肥料……把土地委託給公司種,農民成了“甩手掌櫃”,地還是自己的,又不耽誤外出打工。説起農業全程社會化服務的好處,淮安市漣水縣南集鎮村民李壽才讚不絕口。

李壽才提到的“公司”是淮安市供銷社獨資組建的農業社會化服務企業。今年上半年,江蘇供銷系統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面積達495萬畝,其中土地託管407萬畝,土地流轉88萬畝,開展耕、種、管、收、加、貯、銷等環節系列化服務,為農民節約農業生産成本1.2億元。

“田保姆”託管土地,既節省成本又增加效益。射陽縣四明鎮託管的土地,由於規模化、集約化和專業化經營,糧食品質和産量雙提高,平均每畝地一年分別增收約200斤水稻和小麥,折合增加收入400多元。“一畝地一年可實現1300元左右純收入。”村民梅鶴飛説。

農業管理服務電子化、網絡化進程同步加快。多年來,農機作業供需雙方信息不對稱現象突出,農忙時“農民找機難、農機找地難”。宿遷農機部門發佈“嘀嘀農機”手機軟體,推出農機作業“網上打的”業務,成功將“滴滴模式”移植到“嘀嘀農機”,受農民歡迎。

“兩權”抵押引金融活水 産權變革讓“村民變股東”

泗洪縣返鄉創業青年張松以數百畝土地經營權作為抵押物,累計獲得本地農商銀行40萬元貸款,種植富硒黑花生、西瓜和“上塘貢米”等,並經營農産品深加工,生意逐漸做大。

在提出“探索農村承包經營權、農民住房財産權可抵押”改革方向後,農村“沉睡資産”被“喚醒”。

點“土”成金,“死資源”變“活資本”。江蘇建成全省聯網的農村産權交易信息平臺,每筆土地流轉和經營權抵押信息都進入平臺,抵押時,平臺向金融機構提供“他項權證”,防範“一女多嫁”騙貸,平臺累計放貸金額已逾20億元。

“我們一家三口都享受村裏股東分紅,今年每人分了6157元,加起來超1.8萬元。”2011年以來,江陰市先鋒村村民沈松定一家已享受村級股份合作社股權分紅合計8.79萬元。

“村民變股東,戶戶有分紅。”近年來,江蘇全面推進以股份合作制改革為主要形式的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通過明晰産權歸屬、界定成員資格、固化量化到戶,盤活了農村資源要素,活了經濟,富了農民。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陸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