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國家高新區:驅動中國經濟創新發展的高地

2018-01-04 08:41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編者按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基本特徵就是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國家高新區是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我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歷經近30年的建設,國家高新區已步入“三次創業”階段。作為中國創新密集區域的典型代表和國家創新系統的核心中樞,其發展歷程折射了中國經濟社會創新發展的變遷。日前,由科技部火炬高技術産業開發中心、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中國高新區研究中心聯合編寫的《國家高新區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17)》在北京發佈。報告顯示——

“至2016年底,147家國家高新區的GDP總和達8.98萬億元,相當於我國2016年GDP的12.1%。”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中國高新區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會武介紹,除了經濟總量,國家高新區創新也受到全球矚目:2016年高新區企業的研發經費支出5544.7億元,佔我國全年R&D經費支出的35.8%;新增授權專利26.2萬件。

科技部火炬高技術産業開發中心主任張志宏表示,進入新時代,國家高新區要認真學習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努力成為踐行新發展理念的示範區,以創新創業為抓手,發展新經濟,加速産業優化升級,以體制機制改革為突破口,激發創新活力。

1、在經濟新常態的發展背景下,國家高新區的創新能力持續提升

經濟新常態的發展背景下,國家高新區的創新能力在高位持續提升。

2016年國家高新區創新能力總指數為199.1點,較2015年增加18.9點,增幅進一步擴大。自2010年為基期開展評價的六年來,國家高新區創新能力總指數六年來共增長了99.1點,2016年的增速高過10%。

近年來,國家高新區創新能力整體保持增長趨勢,尤其是創新創業環境指數自2012年後持續高速增長,反映出國家高新區近年來在打造創新環境、優化創業生態方面的成效顯著。

創新的國際化指數的指數值和增速都高位運行,反映出在“一帶一路”倡議和全面開放的戰略背景下,高新區開放創新和融入全球的創新步伐愈發加快。

國家高新區具有持續加大富集創新資源的能力。尤其以高新技術企業為代表的創新主體數量,2016年較2015年同比增長31.3%,比2015年10.9%的增速再度提高了20.4個百分點,反映出我國“以企業為主體創新”的國家導向正在國家高新區加速實現。

國家高新區“雙創”平臺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2016年國家高新區內共有科技企業孵化器1701家,較2015年增加325家,增長率為23.4%;科技企業加速器471家,較2015年增加83家,增長率為21.4%;以眾創空間為代表的新型孵化平臺達到1656家,較2015年增加582家,增長率為54.2%;其中科技部備案的眾創空間為554家,較2015年增加324家,增長率高達140%。

國家高新區的創業高度的活躍,並且一年比一年旺盛。2016年當年國家高新區新註冊企業29.8萬家,同比增長28.6%。

與活躍的創新創業相伴隨,國家高新區創業投資的機構數量和實際投資規模都迅速壯大。2016年高新區擁有的風險投資機構數量達4843家,同比增長16.2%;這些機構在高新區實施的創業投資和風險投資總額2016年達到280.1億,同比增長38.0%。

2、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全國範圍內落地

按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創新型科技園區,創新型特色園區和非三類園區看,我國創新型特色園區共有22家,這些園區2016年整體的創新指數增速達到13.0%,增速遠高於現有的6家一流園區(6.6%)和22家創新型科技園區(8.0%),非三類園區中的其他97家園區2016年的創新能力指數平均也取得了12.5%增長。這説明以特色園區為代表並且佔國家高新區多數的後發園區開始從側重樹立産業特色優勢向追求全面創新的綜合競爭優勢發展。

2010年後的新升級園區發展勢頭強勁。到2016年統計期截止,90家新升級高新區的創新能力指數突飛猛進,2016年較2015年平均增速是14.7%。國家高新區大家庭中的二線三線高新區的後發優勢正開始展現,也強烈表現出目前我國實施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正從個別一線城市的局部示範引領層面廣泛擴展到全國範圍的全面創新輻射帶動層面。

報告顯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正在全國高新區範圍內普遍展開,區域不平衡的發展狀況有了至關重要的逆轉。就四大區域(東北、東部、中部和西部)觀察,2016年國家高新區的創新能力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尤其搶眼的是東北地區和西部地區,遏制住了創新能力增速下滑的態勢。東北、西部兩個地區國家高新區的創新能力總指標由下降轉為上升(東北地區現有國家高新區總數24家,東部地區現有國家高新區57家,西部地區現有國家高新區總數33家,中部地區現有國家高新區33家)。

東北地區高新區2015年創新能力指數平均增速是-7.0%,2016年達到9.5%,實現了從加速滑落到加速趕超的絕地反彈。西部地區高新區2015年創新能力指數平均增速是-1.0%,2016年達到6.3%,實現了從徘徊不前到欣欣向榮的轉變。尤其值得指出的是,中部地區國家高新區創新能力指數2016年平均增速達到11.0%,在四大地區中最高,中部崛起的勢頭最為強勁。

東北地區和西部地區國家高新區創新能力指數增速的強勢反彈,作為在該地區具有區域發展動力源和發動機地位的國家高新區,其創新發展能力指數的加速提升和持續向好對所在區域突破瓶頸和擺脫經濟發展困局是重大利好。

3、部分指標接近或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總體與發達國家的先進園區仍有差距

報告顯示:中關村、上海張江、杭州、武漢、深圳、廣州、成都、西安、合肥等高新區的創新能力繼續處在全國國家高新區的前列。2016年,西安、北京中關村、成都、深圳、武漢、上海張江等高新區從業人員中本科及以上學歷人員佔比,在50%上下,遠高於國家高新區28.5%的平均水平,已經接近或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並且西安、北京中關村高新區本科及以上學歷人員佔比均較矽谷地區居住人口中本科及以上學歷人員佔比(48.8%,2015年)高出4個百分點以上。

劉會武表示,人才結構的提升,直接反映這些園區在創新資源和雙創平臺的聚集、高端産業和新興産業的發展、體制機制創新和政策支持力度等方面,繼續發揮著對國家高新區的引領和示範作用。

2016年,國家高新區人均營業收入、人均凈利潤、人均上繳稅額分別為153.3萬元、10.3萬元、8.7萬元,勞動生産率為31.5萬元/人。但同時也需要看到,2016年美國整體的勞動生産率是84.8萬元/人,尤其是美國矽谷地區的勞動生産率為114.4萬元/人,二者都高出我國國家高新區整體的勞動生産率水平。

“儘管目前國家高新區的價值創造和經濟效率是全國的高地,越來越多的國家高新區在向著更加進步、美好的方向發展,但總體來説,與全球發達國家和發達園區相比仍有差距,仍需我們付出更大努力,推動國家高新區的持續創新和發展。”劉會武表示。(記者 袁于飛)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陸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