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改革驅動法治政府建設提速

2018-01-05 07:15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年初制定的法治工作要點哪些完成了?哪些沒完成?”“作為一把手,你今年是如何推動法治建設的?”

不久前,一場覆蓋四川21個市(州)的依法治省年度考核開考。不打招呼,不預設路線,各考核組直插基層、隨機抽查,讓被考察地的幹部直呼“冒汗”。考核工作真刀真槍,考核結果全省通報,對排序最後三位和退步較大的市(州),由省委約談問責。

與經濟社會發展同部署、同推進、同督促、同考核、同獎懲,曾經被視為“軟指標”的法治政府建設,日益成為各級黨委、政府的硬任務。

黨的十九大提出深化依法治國實踐新要求,對“建設法治政府,推進依法行政,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作出重要部署。在法治下推進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各地著力把政府活動全面納入法治轉道,法治政府“進行時”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加速度”。

牽住牛鼻子 改到更深處

“關鍵少數”當好第一責任人

雲南日前出臺新規,自2018年1月1日起,縣級以上政府及其工作部門因重大行政決策失職失責,將對有關責任人員實行終身責任追究。

決策是行政權力運行的起點,是確保政府各項活動在法治軌道上運行的“第一粒扣子”。進一步健全依法決策機制,係好“第一粒扣子”,成為各地各部門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發力點。

在成都,有個“常務20分”,説的是市政府常務會前20分鐘,由部門主要負責人講法,圍繞相關法律法規的出臺背景、主要內容、政府職責、法律責任、影響及應對進行講授和解讀。“加快建設法治政府,要抓住領導幹部這一‘關鍵少數’。”成都市法制辦主任薛志明説。

在山東,省政府研究重大決策事項、重要合同審查、重大信訪案件,法律顧問和法律專家必定到場,必定發言。這些專業意見,最終融入政府決策。

法律顧問既不是擺設,也並非“光環”。連續擔任兩屆省政府法律顧問的山東康橋律師事務所主任張巧良説:“省政府法制辦對法律顧問有一套考核體系,參與不積極的、提供的法律建議和服務質量不高的,得分就不高。”

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已經全面推行,全國現有公職律師1.25萬多人。

2017年6月,國務院法制辦公佈《重大行政決策程序暫行條例(徵求意見稿)》,這是國家層面“把權力關進制度籠子”的又一重要舉措。截至目前,我國已有17個省級政府和23個較大的市政府出臺了規範重大行政決策程序的規章。“拍腦袋決策、拍胸脯表態、拍屁股走人”的現象大幅減少,科學民主依法決策正在成為常態。

法治觀念強不強、法治素養好不好,成為評價幹部的重要標準;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辦事,成為考核幹部的重要內容——納入政績考核指標體系,完善考評體系、細化考評指標、優化考評方式,法治工作正由虛變實、由軟變硬。

刀刃向內 服務向好

行政權力納入法治軌道

“第一個,很有紀念意義。”2017年12月26日,在山東平度市民服務中心,市民劉雲霄拿到了蓋有“平度市行政審批局”專用章的第一份營業證照。

平度市行政審批局是山東首家正式運營的行政審批局。大廳一角,24枚公章被封存在了玻璃櫃裏。局長王永佐介紹,原先分散在24個部門的185項行政許可事項,全部劃轉至行政審批局,真正實現了“一枚印章管審批”。

24枚印章變1枚,見證了“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進,映射出法治政府建設的堅實步伐。

“政府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履行職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建設法治政府第一位的要求。”國務院法制辦黨組書記、副主任袁曙宏説,當前,我國全面深化改革已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對政府管理和服務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就需要政府繼續實現權力“瘦身”、職能“健身”。

地處偏遠的雲南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州長張秀蘭對清理行政審批事項深有感觸。在她看來,有的不下放關鍵事項,甚至搞變相審批;有的不想主動“減肥”,只等別人“動刀”。“根本上還在於觀念轉變沒有到位,跟不上改革的節奏、發展的要求。”張秀蘭説。

從制定州、縣、鄉三級行政許可事項通用目錄,到整合涉及20個部門的32項涉企證照,逐步實現工商登記註冊“一套材料”通辦、企業辦事“一照走天下”……文山州日前推出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的20條“幹貨”,進一步理順職能職責、精準簡政放權。

“最大程度減少對生産經營活動的許可,最大限度縮小投資項目審批、核準的範圍,最大幅度減少對各類機構及其活動的認定。”貫徹執行《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15—2020年)》,各地落實“該管的事一定要管好、管到位,該放的權一定要放足、放到位”要求,以清單管理推動減權、規範用權。如今,31個省區市均已公佈省市縣三級政府部門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看得見的手”該幹什麼、不該幹什麼,一目了然。

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各地進一步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規定和做法,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優化營商環境。

這邊,浙江省群眾和企業到政府辦事“最多跑一次”改革正全面推進;那邊,山東省市兩級集中推出首批3萬多項“零跑腿”和“只跑一次”事項清單,其中“零跑腿”佔了1/4。

上海率先試點的“證照分離”改革,已複製推廣到全國10個自貿區等更大範圍;營商環境改革專項行動計劃正在抓緊實施,目標直指“到2018年,相關領域的短板弱項明顯改善,部分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到2020年,各領域的營商環境便利度全面進入國際先進行列”。

把該“放”的堅決放開,該“簡”的堅決精簡,該“管”的真正管好,該“服”的服務到位。各地深化改革不停步,為企業“松了綁”、為群眾“解了絆”、為市場“騰了位”,為廉政“強了身”,也為法治政府建設“提了速”。

朝著問題改 向著基層去

讓市場主體感受更多公平正義

“看得見的管不著,管得著的看不見。”説這話的是山東日照嵐山區綜合行政執法大隊周軍,“以前執法,各帶各的人,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經常脫節,形不成合力。”

兩年前日照市實施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市縣鄉三級同步改,將浮在上面的執法機構合起來,執法權放下去,執法力量沉下去,一頂“大蓋帽”,統管百姓事。“一線執法力量增強了,執法效果和質量提高了。”周軍説。

“法貴必行。”行政執法成效是法治政府建設最直觀的標尺。不同層面的執法探索和改革,均指向解決執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真正做到十九大強調的“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保障群眾合法權益,讓群眾感受到更多公平正義。

執法體制中存在多頭執法、權責交叉、爭權諉責問題,群眾不滿意怎麼辦?出路在改革。

河北100個縣(市、區)工商、質檢、食藥監部門“三合一”整合組建了市場監督管理局,169個縣(市、區)文化、廣電和新聞出版等部門合併成立了文廣新局,構建了一體化、廣覆蓋、專業化、高效率的監管服務體系。安徽蕪湖建立集信息歸集、事件調度、執法管理、監督考核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監管信息網絡,已建立市場主體“一戶一檔”電子檔案6.4萬多戶。

執法隨意性大,處罰畸輕畸重,“同案不同罰”……規範有形之“手”,嚴防行政過度干預和亂作為,關鍵是改革。

廣州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執法全過程記錄、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3項制度試點,強化社會監督,防範行政機關不作為、亂作為,39個市直部門全部完成行政執法數據公開。北京市食藥監局創造性地設計了縱向坐標和橫向坐標,對違法行為進行綜合裁量、網格化判定,有效遏制了寬嚴失度現象。

一些“紅頭文件”亂給群眾設義務、限權利,給政府擴權、減責,頻遭詬病怎麼辦?辦法也在於改革。

針對“規範性”文件不規範,江蘇邀請第三方公開點評“紅頭文件”。“專家們就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進行點評,一開會就是半天。”南京市胸科醫院原副院長唐進,曾參加規章和規範性文件備案審查專家點評會,“第三方點評更客觀、更科學,提高了點評質量和政府公信力,比總是‘自己點評自己’好很多。”

法治與改革共生共進。進一步探索改革行政執法體制和方式,將不斷提高法治政府建設水平,人民群眾的認同感和獲得感也將與日俱增。(記者 劉成友 記者王明峰、王偉健、楊文明、魏本貌參與采寫)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張興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