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人文交流是培育瀾湄文化的關鍵

2018-01-11 21:14 來源: 中國社會科學網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1月10日,瀾湄合作第二次領導人會議在柬埔寨金邊召開,標誌著瀾湄合作邁上新臺階。自啟動兩年多以來,瀾湄合作機制迸發出了巨大活力,取得了豐碩成果,“瀾湄速度”和“瀾湄效率”令人印象深刻。在中國的引領和帶動下,瀾湄合作已經悄然改變了次區域合作的風貌,正如王毅外長總結的,瀾湄合作正在培育“平等相待、真誠互助、親如一家”的瀾湄文化。在“天天有進展,月月有成果,年年上臺階”的背後,體現的正是瀾湄文化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其中,人文交流已經並將繼續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為培育瀾湄文化做出關鍵貢獻。

一、瀾湄合作人文交流大發展大繁榮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開展人文交流的重大意義不言而喻。瀾湄合作是中國和湄公河國家共商、共建、共享的新型次區域合作機制,已成為本地區最具活力和最具發展潛力的合作機制之一。在建設面向和平與繁榮的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過程中,人文交流是瀾湄合作的三大支柱之一,有關國家給予了高度重視,並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在瀾湄合作六方的高度共識之下,瀾湄合作框架內的人文交流蓬勃發展,已呈現出大發展大繁榮的態勢。

第一,人文交流合作的領域幾乎達到了全覆蓋。各個領域均已開展了代表性的人文交流活動。文化藝術交流有首屆瀾湄國際電影周、瀾湄藝術節、瀾湄文化行等;青年交流有第二屆“瀾滄江—湄公河之約”流域治理與發展青年創新設計大賽、瀾滄江—湄公河青年創新創業大賽訓練營等活動、第12屆瀾滄江—湄公河中外青年友好交流活動等;婦女交流方面有瀾湄流域婦女論壇、瀾湄國家婦女實用技術培訓班等;旅遊方面有2016瀾湄國家旅遊城市(三亞)合作論壇、瀾滄江—湄公河旅遊城市合作聯盟等;教育方面有瀾湄國際職業學院、瀾湄職業培訓中心以及中國政府提供的1.8萬人政府獎學金和5000名來華培訓名額等;衛生方面有跨境聯控傳染病、為五國培養更多公共衛生領域專業人才,開展為當地白內障患者實施免費復明手術的“光明行”行動等;宗教方面有瀾湄六國佛教領袖對話、佛牙舍利赴緬甸泰國供奉等活動。除了這些較大規模的活動之外,還有大量中小型活動。可以説,瀾湄合作框架下的人文交流已經在起步階段觸及到了各個方面。

第二,人文交流合作根基深厚。人文交流合作井噴式的發展,並非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絕大部分合作是在現有大量成果積累的基礎上,經過進一步拓展逐漸成型的。瀾滄江—湄公河中外青年友好交流活動已經舉辦了十幾屆並取得了良好效果,這與中國和湄公河國家長期開展大量雙多邊青年交流活動密不可分。“光明行”行動是以中國國內大規模集中開展成熟的白內障復明手術這一社會健康惠民工程為藍本,在瀾湄合作機制平臺上予以跨國傳播和推廣。瀾湄佛教交流之所以能在短期內開展,部分源於各國佛教界長期秉持“法乳同源、和合共生”理念,廣泛開展了跨宗派對話。因此,人文交流方面的“瀾湄速度”是厚積薄發的實踐産物,是對長期零散的人文交流活動的再整理和重新盤活,由此體現出的國際人文交流厚度,也是人文交流能夠短時間內取得大量成果的原因之一。

第三,人文交流機制化程度正在不斷加深。從現有各類人文交流活動來看,注重人文交流的機制化建設已經逐漸成為合作主流。很多活動通過按期連續舉辦、設置常設合作機構、建立固定聯絡制度等方式,助推瀾湄人文合作紮實走向長期化、正規化。這實際上也符合開展國際人文交流活動的基本規律和一系列成功經驗。雖然人文交流的機制化並不會短期內立刻見成效,但是長遠來看,惟有實現機制化合作,才能確保人文交流行穩致遠。目前,瀾湄合作框架下的人文交流正在呈現這樣的可喜勢頭。

二、瀾湄文化是推動合作深入開展的內生動力

平等相待、真誠互助、親如一家,既是對瀾湄合作未來發展的期許,也是瀾湄合作啟動以來取得各項成果的經驗總結。這其中蘊含了瀾湄合作的平等性、開放性和包容性,浸潤著共商共建共享的精神。在這個意義上説,瀾湄文化不僅是瀾湄合作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而且是推動瀾湄合作深入開展的內生動力。質言之,瀾湄文化也是接地氣的“推土機”。

瀾湄文化從實踐中提煉,也必將在實踐中發揮重大作用。瀾湄合作剛剛起步之時,外界難免疑慮瀾湄合作是不是“別有所圖”?但是兩年多的實踐充分證明,誰越早搭上中國發展的時代快車,誰就越早獲益於中國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蓬勃發展優勢。瀾湄合作的開放性經受了歷史和現實考驗,瀾湄文化也在這一過程中得到了充分體現。通過45個早收項目、13個中方倡議和大量瀾湄合作基金的貫徹實施,平等相待、真誠互助早已成為解決問題的既定模式和開展合作的標準流程。這大大減少了有關國家積極合作的溝通成本和誤解幾率,各方可以加快共同發展進度,直入主題,由此逐步培養了瀾湄合作務實紮實的優良作風,不斷為瀾湄合作的順利推進,夯實共識和共贏的基礎,助推瀾湄合作走進“快車道”。

瀾湄文化是瀾湄合作的魂。瀾湄文化絕非可有可無,否則空泛的瀾湄合作只能浮于表面,遲早泯然于眾人。瀾湄文化塑造了瀾湄合作的國際氣質和風貌,也是對共享發展的鄭重宣示。從中國的角度講,瀾湄文化是對中國周邊外交政策理念的提煉和昇華,符合中國一貫堅持的親誠惠容理念和睦鄰友好政策,符合黨的十九大報告所提出的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要求。從湄公河國家角度講,瀾湄文化提供了舒適度和獲得感,可以實實在在以心相交,為大力推進合作保駕護航。

三、“親如一家”是培育瀾湄文化的長期目標

在瀾湄文化“平等相待、真誠互助、親如一家”三項內容中,“親如一家”是培育瀾湄文化的長期目標和落腳點。毋庸諱言,達到“親如一家”的程度對現階段的瀾湄合作來説還較為遙遠,但是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親如一家”是具有現實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關鍵就在於加大人文交流活動的力度,推動人文交流繼續保持繁榮,結出更多碩果。

人文交流是踐行“親如一家”最恰當的途徑。特別是在青年活動中,通過面對面的交流和溝通,互學互鑒,共同學習,使得參與瀾湄青年交流活動的六國青年人,可以在較短時間內培養深厚友誼。這一過程有助於引導六國青年人深入理解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學會包容理解。這正是“親如一家”的必經之路。正如參加第12屆瀾滄江—湄公河中外青年友好交流活動的一位泰國青年人所説的“(青年人應)多了解其他國家的文化,和他們交流。這樣,就可以加深彼此的了解”。在這樣的氛圍中熏陶出來的“瀾湄一代”,一定會為瀾湄合作框架下的人文合作注入新的活力,“親如一家”的理念也會通過他們更加深入人心。

人文交流為培育“親如一家”提供不竭動力。“親如一家”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讓各國人民要多走走多看看,互相“串門”,讓“神秘”的國家不再神秘,使得彼此真正成為鄰里。2017年,中國遊客赴越南突破400萬人次,赴柬埔寨突破100萬人次,赴泰國預計突破950萬人次,湄公河五國來華人次也有大幅上漲。這些旅遊新現象,既是人文交流大發展大繁榮的成果,也是進一步深化人文交流的良好基礎,同樣是邁向“親如一家”的重要一環。各國人民通過不間斷的交流,互相加深彼此理解,才能真正使得瀾湄合作落地生根,才能讓“親如一家”真正實現。

人文交流是培育瀾湄文化的關鍵,抓住這個關鍵,也就抓住了瀾湄之魂的核心。可以預見,在今後人文交流繼續大發展大繁榮的基礎上,瀾湄合作機制將進一步激發強大的活力,為六國人民持續造福。(劉暢,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韓昊辰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