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黑龍江:農業正在成為有奔頭的産業

2018-01-29 10:55 來源: 黑龍江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我省大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農業生産連年豐收。陳寶林 攝

調結構,轉方式,提質量,促增收。我省大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農業生産連年豐收,綜合生産能力穩定提升,農業農村經濟穩中有進、穩中提質、穩中增效。2017年在主動大面積調減玉米的情況下,全省糧食産量仍達到1203.76億斤,連續7年位居全國之首。

據初步核算,2017年全省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3036.2億元,比上年增長5.5%,增幅同比提高0.2個百分點,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5個百分點。其中,種植業、林業、畜牧業和漁業增加值分別增長5.7%、5.8%、4.5%和6.2%。

回眸2017年,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方位佈局、全産業鏈出擊,紮實推進,構成了農業農村經濟質效同升的核心力量。

在黑河,當地建設了6個萬畝大豆高産攻關示範片,面積6.7萬畝,畝産達到203公斤,比全市平均單産增加43%;在嫩江,87個省級“互聯網+農業”高標準大豆示範基地面積達44.6萬畝,高蛋白有機大豆、無腥味大豆、小粒大豆、黑豆等功能性食用大豆面積達460萬畝,佔全市大豆播種面積的34%,平均畝效益430元,比普通大豆增收22%;在全省最大可養魚水面的杜爾伯特縣,通過打造“一條魚的完整産業鏈”,充分釋放水産業“原字號”潛力,兩年時間就打造出2個省級著名商標、3個國家地理標誌農産品,獲評“中國大銀魚第一縣”,産品出口日本、韓國、歐盟。2017年,全縣水産品總産量達3.7萬噸,實現産值5.9億元,分別增長10.5%、63.9%,漁民人均純收入達22100元。

圍繞市場需求,我省以提高農業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益為目標,努力打造各具優勢特色的生産區帶,提高農業生産集中度。在四、五積溫帶大力調減玉米生産面積,增加優質非轉基因食用大豆、強筋小麥、薯類、雜糧雜豆等種植,擴大青貯玉米、苜蓿等優質牧草料生産,加快發展優質北藥、優質漿果和優質堅果。在玉米優勢産區,重點發展高澱粉、高賴氨酸加工型專用品種,2017年全省玉米品質是近年來最好的一年。在大豆優勢産區,重點發展食用型非轉基因高蛋白大豆種植,高蛋白大豆面積近4000萬畝。依託“黑土、凈土、凍土”的優越生態條件,大力推廣“鴨稻”“蟹稻”“魚稻”“鵝玉米”等生態種植養殖模式,加快綠色有機食品提檔升級,推動大糧倉向綠色糧倉、綠色菜園、綠色廚房轉型升級。2017年全省綠色有機食品認證面積達到7600萬畝,兩年來調減玉米種植面積3000多萬畝,新增蔬菜、雜糧雜豆等700多萬畝。政府投入並引導社會投資260億元,建成500多個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奶牛平均單産由4.5噸提高到8噸以上,生鮮乳品質明顯提升。

來自省經濟作物技術指導站的信息令人欣喜:在蔬菜産業上,我省重點打造了五大優質設施蔬菜産業集群、七大露地大宗蔬菜産業集群和四個特色蔬菜優勢區、六大食用菌和馬鈴薯優勢區域帶以及五個鮮食玉米主産縣。據農業調度數據顯示,2017年全省蔬菜總播種面積1160萬畝,拉動農民人均增收172元;食用菌幹鮮混總産達到70萬噸以上,總量穩居全國第3位;鮮食玉米總面積增長近兩倍。

一方面,調區域結構、調生産結構、調品質結構,向“種得好”要效益;一方面,全力抓“營銷”,靠“賣得好”倒逼帶動“種得更好”;同時,發揮“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的産業拉動效應,通過融合發展大力提升農業增值空間。通過産權重組、合約、特許經營、申報地理標誌農産品等方式,全省形成1000多個農産品品牌。通過營銷16條、少賣水稻多賣大米四條路徑和農業創業八條路徑等,政府手把手教農民如何闖市場、怎樣實現“賣得好”,在銷區建立100多家黑龍江農産品銷售旗艦店、3000多家品牌連鎖店。2017年農村電商線上交易額超過120億元,農業創業人數達150萬人。廣大農民的市場意識顯著增強,一大批生産經營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應運而生,營銷對産業發展的拉動作用凸顯。

深化改革激發的內生動力,使農業綜合生産能力顯著提升,新動能逐漸顯效,新增長領域不斷發展。突出水利、農機、科技、生態四條主線,我省大力推進農業“三減”,發展綠色生産,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創新農村金融保險改革,釋放生産力發展潛能。2017年整合涉農資金1400多億元,建成生態高標準農田5957.7萬畝;農業綜合機械化率、科技貢獻率分別高於全國平均水平30、10.5個百分點。(作者:張桂英)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