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雲南景谷:昔日地震災區 而今美麗鄉村

2018-02-01 10:59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俯瞰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永平鎮遷毛村委會芒畔村小組(1月30日攝)。

近日,記者走訪了雲南省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永平鎮遷糯村委會大寨村小組和遷毛村委會芒畔村小組,這個昔日地震重災區的200多戶傣族群眾居住在寬敞漂亮的傣族風格新建民居中,以種植甘蔗、水稻和養殖業為主,2017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9000余元。

2014年10月7日,雲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發生6.6級地震。三年來,在各級政府的支持下,當地各族群眾以“建設生態宜居和諧新家園”為目標,完成了村莊道路、燈光、綠化、公廁、一水兩污、養殖等配套設施改造及農家客棧、果園、鄉村旅遊等配套産業項目建設,群眾安居樂業,村容村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秀美的傣寨鄉村呈現在眼前。

新華社記者 楊宗友 攝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永平鎮遷毛村委會芒畔村小組的一名小女孩在自家晾曬的玉米上玩耍(1月30日攝)。

近日,記者走訪了雲南省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永平鎮遷糯村委會大寨村小組和遷毛村委會芒畔村小組,這個昔日地震重災區的200多戶傣族群眾居住在寬敞漂亮的傣族風格新建民居中,以種植甘蔗、水稻和養殖業為主,2017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9000余元。

2014年10月7日,雲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發生6.6級地震。三年來,在各級政府的支持下,當地各族群眾以“建設生態宜居和諧新家園”為目標,完成了村莊道路、燈光、綠化、公廁、一水兩污、養殖等配套設施改造及農家客棧、果園、鄉村旅遊等配套産業項目建設,群眾安居樂業,村容村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秀美的傣寨鄉村呈現在眼前。

新華社記者 楊宗友 攝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永平鎮遷毛村委會芒畔村小組的傣族婦女王有芳在晾曬玉米(1月30日攝)。她家新建了190平方米的新居,2017年以種植甘蔗和烤煙收入近10萬元。

近日,記者走訪了雲南省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永平鎮遷糯村委會大寨村小組和遷毛村委會芒畔村小組,這個昔日地震重災區的200多戶傣族群眾居住在寬敞漂亮的傣族風格新建民居中,以種植甘蔗、水稻和養殖業為主,2017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9000余元。

2014年10月7日,雲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發生6.6級地震。三年來,在各級政府的支持下,當地各族群眾以“建設生態宜居和諧新家園”為目標,完成了村莊道路、燈光、綠化、公廁、一水兩污、養殖等配套設施改造及農家客棧、果園、鄉村旅遊等配套産業項目建設,群眾安居樂業,村容村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秀美的傣寨鄉村呈現在眼前。

新華社記者 楊宗友 攝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永平鎮遷毛村委會芒畔村小組村民在收甘蔗(1月30日攝)。

近日,記者走訪了雲南省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永平鎮遷糯村委會大寨村小組和遷毛村委會芒畔村小組,這個昔日地震重災區的200多戶傣族群眾居住在寬敞漂亮的傣族風格新建民居中,以種植甘蔗、水稻和養殖業為主,2017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9000余元。

2014年10月7日,雲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發生6.6級地震。三年來,在各級政府的支持下,當地各族群眾以“建設生態宜居和諧新家園”為目標,完成了村莊道路、燈光、綠化、公廁、一水兩污、養殖等配套設施改造及農家客棧、果園、鄉村旅遊等配套産業項目建設,群眾安居樂業,村容村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秀美的傣寨鄉村呈現在眼前。

新華社記者 楊宗友 攝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永平鎮遷糯村委會大寨村小組的傣族婦女陶美秀在打掃庭院(1月30日攝)。她家以開農家樂和種植甘蔗為主,每年收入達10余萬元。

近日,記者走訪了雲南省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永平鎮遷糯村委會大寨村小組和遷毛村委會芒畔村小組,這個昔日地震重災區的200多戶傣族群眾居住在寬敞漂亮的傣族風格新建民居中,以種植甘蔗、水稻和養殖業為主,2017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9000余元。

2014年10月7日,雲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發生6.6級地震。三年來,在各級政府的支持下,當地各族群眾以“建設生態宜居和諧新家園”為目標,完成了村莊道路、燈光、綠化、公廁、一水兩污、養殖等配套設施改造及農家客棧、果園、鄉村旅遊等配套産業項目建設,群眾安居樂業,村容村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秀美的傣寨鄉村呈現在眼前。

新華社記者 楊宗友 攝

俯瞰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永平鎮遷糯村委會大寨村小組新建家園(1月30日攝)。

近日,記者走訪了雲南省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永平鎮遷糯村委會大寨村小組和遷毛村委會芒畔村小組,這個昔日地震重災區的200多戶傣族群眾居住在寬敞漂亮的傣族風格新建民居中,以種植甘蔗、水稻和養殖業為主,2017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9000余元。

2014年10月7日,雲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發生6.6級地震。三年來,在各級政府的支持下,當地各族群眾以“建設生態宜居和諧新家園”為目標,完成了村莊道路、燈光、綠化、公廁、一水兩污、養殖等配套設施改造及農家客棧、果園、鄉村旅遊等配套産業項目建設,群眾安居樂業,村容村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秀美的傣寨鄉村呈現在眼前。

新華社記者 楊宗友 攝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永平鎮遷糯村委會大寨村小組新建的民居(1月30日攝)。

近日,記者走訪了雲南省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永平鎮遷糯村委會大寨村小組和遷毛村委會芒畔村小組,這個昔日地震重災區的200多戶傣族群眾居住在寬敞漂亮的傣族風格新建民居中,以種植甘蔗、水稻和養殖業為主,2017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9000余元。

2014年10月7日,雲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發生6.6級地震。三年來,在各級政府的支持下,當地各族群眾以“建設生態宜居和諧新家園”為目標,完成了村莊道路、燈光、綠化、公廁、一水兩污、養殖等配套設施改造及農家客棧、果園、鄉村旅遊等配套産業項目建設,群眾安居樂業,村容村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秀美的傣寨鄉村呈現在眼前。

新華社記者 楊宗友 攝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永平鎮遷毛村委會芒畔村小組的傣族婦女刀俊仙(左三)在招待幫助自家收甘蔗的鄉鄰(1月30日攝)。

近日,記者走訪了雲南省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永平鎮遷糯村委會大寨村小組和遷毛村委會芒畔村小組,這個昔日地震重災區的200多戶傣族群眾居住在寬敞漂亮的傣族風格新建民居中,以種植甘蔗、水稻和養殖業為主,2017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9000余元。

2014年10月7日,雲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發生6.6級地震。三年來,在各級政府的支持下,當地各族群眾以“建設生態宜居和諧新家園”為目標,完成了村莊道路、燈光、綠化、公廁、一水兩污、養殖等配套設施改造及農家客棧、果園、鄉村旅遊等配套産業項目建設,群眾安居樂業,村容村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秀美的傣寨鄉村呈現在眼前。

新華社記者 楊宗友 攝

3025.jpg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淼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