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以現代化經濟體系跨越關口

2018-02-02 07:39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進行第三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現代化經濟體系,是由社會經濟活動各個環節、各個層面、各個領域的相互關係和內在聯絡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寫好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這篇時代大文章,關鍵要在“相互關係”和“內在聯絡”上謀好篇、布好局。

國家強,經濟體系必須強。蘇聯農、輕、重比例長期失衡,畸輕畸重,造成人民生活必需品嚴重短缺。當前一些發達國家經濟空心化嚴重,結構扭曲、失業高企,社會矛盾突出。這些例子啟示我們,必須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深刻認識到:只有形成現代化經濟體系,才能更好順應現代化發展潮流,贏得國際競爭主動。這其中,難在“體系”,貴在“體系”,破題的要害也在“體系”。

“體系”的深意,當從新發展理念中去品悟。創新發展瞄準動力,要建設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産業體系;協調發展瞄準平衡,要建設彰顯優勢、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綠色發展瞄準人與自然關係,要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體系;開放發展瞄準內外聯動問題,要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開放體系;共享發展瞄準社會公平正義,要建設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除此之外,還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實現“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建設充分發揮市場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經濟體制。這些體系一體建設、一體推進,成為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

縱觀這一“體系”,實體經濟是底座、是根基。經濟體系的現代化,首要是實體經濟的現代化。無論是防範金融風險、避免“脫實向虛”,還是創造財富與就業、改善民生,都需要加快建設製造強國、發展先進製造業。從産業演進規律看,製造業為主體的實體經濟發展好了,以金融為代表的虛擬經濟才可能持續發展。把著力點切實放在實體經濟上,築牢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堅實基礎,同樣離不開創新驅動發展、城鄉區域協調、開放型經濟、經濟體制改革等方面的精準對焦、協同發力。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貫穿這篇大文章的主線。發展實體經濟,目前去産能、補短板是重頭戲。去産能去的是“三高兩低”。不再搞嚴重過剩的、缺乏競爭力的低水平實業,推動實體經濟轉型升級,與其他産業協同發展,重點是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的融合。補短板補的是創新能力。加緊推進利用人工智慧和現代管理技術,提升製造業質量水平,提倡激勵工匠精神,培育更多的原創性、顛覆性技術革新,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

查缺補漏、高質量發展,是體系建設的題中之義。現代化經濟體系是系統性的,首先是領先與跟進成系列,其次是門類齊整、無缺門,再次是高中低端相互配合、無斷條,以完善國民經濟的架構,促進中國製造邁向全球價值鏈的中高端。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強化戰略科技力量,優化空間佈局,利用全球資源和市場,激發全社會創新創業活力,就能轉換發展動能,建設“質量強國”。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不斷堅持和完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穩中求進、一筆一畫把這篇新時代的大文章寫好、寫出彩,我們必能闖關奪隘,贏得發展先機。(周人傑)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