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萬物互聯、萬網融合:消除信息技術的
壁壘還有“幾公里”?

2018-02-03 17:17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2月3日電 題:萬物互聯、萬網融合:消除信息技術的壁壘還有“幾公里”?

新華社記者 胡喆

隨著新興信息通信技術、新一代人工智慧技術的飛速發展,以語音識別、智慧圖像處理等智慧協同技術為入口的信息化時代正在到來。

如何消除信息技術的壁壘,進一步加快萬物互聯、萬網融合,成為建設科技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的技術制高點。近日,隨著智慧協同雲技術與産業聯盟的成立,通過智慧協同雲技術,打通信息聯網發展的“任督二脈”,消除萬物互聯的信息技術壁壘指日可待。

智慧協同雲:將信息空間與物理空間中的人、機、物、環境、信息智慧聯結

2018年1月31日,在智慧協同雲技術與産業聯盟成立大會上,來自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辦公室、公安部、中科院、工程院、國防科工局以及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等多部門的專家學者匯聚一堂,共同探討了萬物互聯、萬網融合時代的智慧化解決方案。

與會專家認為,當今社會正在從工業文明向信息文明變革,並瞄準智慧化前進。一個基於萬物互聯與融合的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雲化的嶄新時代正在到來,因此急需一個平臺來整合相關資源,進一步消除萬物互聯的信息技術壁壘。

智慧協同雲技術與産業聯盟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李伯虎介紹,從技術手段上來説,智慧協同雲恰是這樣一個全新的系統化解決方案。

智慧協同雲以新型互聯網絡及其組合為基礎,借助新興的信息通信科學技術、新一代人工智慧技術等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技術為工具,將信息空間與物理空間中的人、機、物、環境、信息智慧地聯結在一起。“用戶通過智慧終端及智慧雲服務平臺便能隨時隨地按需獲取智慧資源、産品與能力服務。”李伯虎説。

國防科工局系統工程三司副司長于繼科表示,隨著萬物互聯、萬網融合進一步深入,以智慧協同雲為特徵的技術和産品將無處不在,必將衍生基於數據的新興行業,促進我國産業邁向全球價值變得中高端,培育先進的信息技術産業集群。

消除信息壁壘:讓信息技術像自來水和電話一樣方便、實用

目前,信息化已經滲透到國計民生的方方面面。技術融合、産品融合、業務融合、産業融合,激發出發展的新動能,在涉及製造、生産經營管理、能源供給等領域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7年,多部門合力打造國家級專家庫,百度、阿裏雲、騰訊、科大訊飛等分別啟動建設“自動駕駛、城市大腦、醫療影像、智慧語音”4家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

基於“訊飛超腦計劃”,科大訊飛開啟了一場以語音和語言為入口的“認知革命”。過去幾年中,他們的語音識別技術準確率從60.2%提升到95%以上,已全球領先。

多年前,科大訊飛推出了全球首個語音雲開放平臺。目前,該平臺的日處理次數達到40億次。“在語音合成方面,中國已是國際上的領先者。”科大訊飛執行總裁胡鬱介紹。

據悉,此次智慧協同雲技術與産業聯盟成立,在航天科工牽頭組織下,聯盟聚合了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清華大學軟體學院、 360企業安全集團、科大訊飛等一系列專業團隊,共同為智慧協同雲技術的發展建言獻策。

智慧協同雲技術與産業聯盟理事長、中國航天科工集團董事長高紅衛表示:“此次聯盟成立,就是要消除信息技術的各種壁壘和應用壁壘,使得數據技術、網絡技術、智慧技術和雲技術,可以像自來水和電話一樣,為大眾方便、實用和無感地使用。”

數據多跑路:鏈結信息孤島、讓啞設備發聲

近年來,“數據多跑路、百姓少跑腿”“最多跑一次”等涉及百姓切身利益信息改革舉措,借助智慧化、雲化技術的不斷發展,使人民在改革與科技發展中切實受益。

在浙江省寧海縣,當地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稱,地理環境以丘陵為主、耕地較少,發展適合當地氣候特點的太陽能光伏産業成為寧海人的“致富經”之一。

當地供電部門根據大數據建立的計算模型進行電量測算,免費提供雙向計量智慧電表,並利用通信和計算機技術,進行電站數據的實時監控。通過科技創新提供綠色智慧的電力服務,讓“啞設備發聲”,為當地經濟産業發展提供保障,作出了萬物互聯基層實踐的生動詮釋。

“正如互聯網可以便捷人們的生活一樣,互聯網也可以為工業企業提供供需對接、信息共享以及産業鏈配套服務。以更公開透明的方式為企業尋求到適合的供應商,鏈結信息孤島。”高紅衛説。

據悉,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所屬的航天雲網就構建起了以工業互聯網平臺服務為基礎、以生産性服務為橋梁,以智慧製造、協同製造和雲製造為核心,以大數據服務為支撐的“互聯網+雲製造”産品服務體系。

目前,該平臺共有5萬多臺設備接入,發佈協作需求3500億元,協作成功1500億元左右。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