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中國是‘安全港’的標桿”
——非洲人士為中國社會安全點讚

2018-02-11 07:22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近年來,中非人文交流日益密切。在中國經商、留學、訪問的非洲人越來越多,其中不乏許多“中國通”。在他們眼中,中國是一個超級安全的國家,他們在中國生活、工作都很有安全感。他們認為,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經濟社會取得了非凡成就,社會安全程度在全球位居前列,這些都與中國政府的良好治理、中國人民的努力奮鬥密不可分。

良好的社會治理,確保經濟發展與社會安全

浙江師範大學非洲研究院東非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和丹·奧斯曼來自索馬裏,不久前,她拍攝了一部名為《非洲人在義烏》的紀錄片。她與中國的故事開始於12年前。“高中畢業後,家裏人決定讓我去海外上大學。但是母親堅決不讓我去西方留學,因為她經常從電視裏看到外國留學生在西方被加害的新聞。”和丹介紹説,由於自己是女孩,要單獨出國留學,對她家裏來説最關鍵的是安全因素。“在中國生活了很久的叔叔建議我去中國留學,母親一下子就同意了,因為在她眼中,中國更為安全,她非常支持這一決定。”

“2005年來到中國後,我到過很多地方旅行。當我一個人旅行或者晚上出去時,都感到無比安全。”和丹表示,她在浙江大學西溪校區的時候,每天晚上9點跑步去西湖,回來的時候都夜裏11點了,但她從沒有為安全感到擔憂。“當我打車的時候,知道出租車上有攝像頭。如果我打110,警察就會從監控視頻裏知道我在哪上了出租車。每想到這些,都讓我感到非常安全。但我去倫敦、紐約、洛杉磯等城市,卻沒有足夠的安全感,不敢冒險做同樣的事情。”

和丹説,“我們在中國感到的安全感,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中國政府採取的安全措施,包括建設良好的基礎設施、出臺嚴厲的懲處措施,並採取對犯罪‘零容忍’的態度”。

“真正的經濟發展,無法脫離安全的環境而存在。好的治理便是兩者的核心所在。”和丹表示,良好的社會治理確保了政策的落實,在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確保社會安全。“我們發現,中國政府對小城鎮的發展傾注了心血。在農村人口轉變為城市人口過程中,政府致力於提高新市民的生活水平,提供優惠政策,撥付了大量財政款項幫扶新市民找工作或學習,讓他們在城市競爭中有了很好的立足點。”她認為,這樣的舉措避免了貧民窟的出現,而世界上有些國家的城市化進程缺少政府引導或政府監督,當農村人口涌入城市,導致城市安全環境降級,青年大量失業。因此,中國城市化的治理經驗非常寶貴。

違法犯罪行為,在社會中沒有立足之地

南非—中國友好協會副秘書長卡特萊霍·莫科尼亞內的中文名叫海麗,她已經在上海生活了6年。2016年她結束學業後回到了南非。一年後,她又選擇回上海生活。除了對中國文化的熱愛,社會治安也是她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作為一名直接或間接的犯罪受害者,選擇回中國並不是一個很難的選擇。當機會來的時候,我想也沒想就來上海了。”她説。

“在中國,我不再為犯罪問題或安全問題感到困擾。我在全球很多國家旅行過,我真誠地認為,中國就是‘安全港’的標桿。”海麗説,身為一名年輕女性,無論白天還是晚上,當她漫步上海街頭,從來沒有感到任何擔心。“很多國家的人對犯罪問題已見怪不怪,將那些不正常的東西正常化了。”她説,中國在安全問題上清楚地表明態度,“犯罪和違法行為在社會中沒有立足之地”。

海麗説,在打擊犯罪和社會安全領域,中國已經成為全球領導者,這是因為中國政府採取了嚴肅認真的立場,致力於減少貧窮、減少失業,而貧窮和失業往往是導致一個社會被犯罪所充斥的兩個主要因素。她認為,非洲國家可以從中國治理中學到很多經驗。

任職于深圳一家通信企業的多哥人阿韋梅岡,在中國生活了5年,他表示,中國政府在保障民眾安全方面做了令人稱道的工作。“中國的經濟發展與良好治理,沒有讓貧民窟出現。中國每年接受了很多非洲留學生,很多人回到他們各自的國家,為自己國家的發展出力。”

在安全保障方面,打造一個完整的網絡

坦桑尼亞中國校友會秘書長麗娜斯·卡伊莎曾在中國生活了6年,現在還經常往返于中國與坦桑尼亞之間。“我覺得中國非常安全,在中國就像在我的祖國一樣舒服與放心。”她説,作為一名外國人,自己在中國可以深夜出門買東西,可以做任何事情,無論早晚都不用為安全發愁。“有認真負責的警察,也有先進的科技手段,比如監控攝像頭,這都讓我覺得很難有人能傷害到我。中國是一個超級安全的國家。”

在中國生活多年的卡伊莎將中國視為另一個故鄉。她認為,中國在社會安全保障方面有很完善的體系,政府做了很多工作,保護老百姓以及外國人,“這是一件非常棒的事情,因為這是更安全的”。她説,與其他許多國家相比,中國有更好的安全措施,每個小區都有保安,即便深夜也都值班站崗,從個人到社區,人人都相互協作,打造了一個完整的安全網絡。

“經濟發展與安全環境是並行不悖的。唯有擁有和平與安全的時候,人們才有精力為經濟發展做出更大貢獻。因為財産、人身安全得到了保障,人們能更容易地出行,更自由地工作,發揮個人才能,為經濟發展做貢獻。”卡伊莎認為,非洲應當向中國學習先進技術。

北京大學的喀麥隆留學生約瑟夫·門杜説,在中國的大城市生活令人感到安全,深夜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從沒有感到危險與害怕。他表示,中國政府在維護公共安全方面的努力非常突出。這讓老百姓感到很安心和放心。(記者 李志偉)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張興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