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在繼承中發展 在發展中創新——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履職工作綜述

2018-03-04 07:34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過去的五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的五年,也是人民政協事業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的五年。全國政協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圍,全面貫徹落實中共十八大、十九大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圍繞黨和國家中心工作,團結依靠全體委員,積極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取得了突出成效。

協商民主見實效

黨的十八大以來,推動人民政協更好履行民主監督職能已成為黨中央發揮政協作用的重要著力點。在全國政協委員蘇如春看來,本屆全國政協的一大特點就是監督性視察調研明顯多了,“我基本上每年都要參加一兩次監督性的視察調研,這樣的視察調研深入、接地氣,對提升履職能力大有裨益。”

近年來,全國政協組織開展的各類視察調研活動中,監督性議題逐年增加,2015年為12項,2016年為18項,2017年則增加到20項。在政協重點提案中民主監督性提案的數量也明顯增加,並加強了重點提案督辦。

民主監督既要內容,也要形式。在內容上,本屆全國政協在抓重點問題專題監督上下了功夫。比如,持續關注農村貧困人口脫貧,年年聚焦,接力建言,五年來涉及扶貧問題的視察調研遍及17個省區市,實現了脫貧攻堅主戰場全覆蓋。連續兩年圍繞精準扶貧問題召開專題議政性常委會。在形式上,本屆全國政協集成運用各種民主監督形式,寓監督于協商會議、視察、專題調研、提案、大會發言、反映社情民意等活動中,切實增強了監督實效。

此外,全國政協還積極探索更加靈活、更加經常性地開展民主監督的方式方法,如在視察調研工作中強化成果跟蹤落實,通過社情民意信息進行監督,試行政協全會大會發言網絡直播等。

“監督性調研+雙週協商座談會”就是近年來全國政協探索的一種較好的民主監督方式。2014年初,全國政協調研組冒著嚴寒,先後兩次就“建築工人工傷維權有關問題”開展專題監督性調研。當年11月13日,以“建築工人工傷維權”為議題的雙週協商座談會在京舉行,20余位委員、專家、學者與相關部委負責人通過廣泛協商達成了共識。在全國政協的積極推動下,一個多月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人社部等四部門聯合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做好建築業工傷保險工作的意見》,為建築工人工傷權益保護提供了保障性保障。

監督性調研掌握了第一手材料,有助於以理服人和建有據之言、獻務實之策。對此,全國政協委員楊金生有一個比較精闢的總結:“發現問題得沉下去,可處理問題要高上來,從頂層設計上著手。這‘一高一低’相結合,既符合中國國情,也體現了協商式監督的價值。”“協商”二字,讓民主監督從政協的一項職能成為一種文化、一個品牌。

勤於學習謀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於人民政協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部署、新要求,強調要“以改革思維、創新理念、務實舉措大力推進履職能力建設”,要提高“政治把握能力、調查研究能力、聯絡群眾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要“懂政協、會協商、善議政,守紀律、講規矩、重品行”……這些內涵豐富、簡潔有力的文字,為政協推動履職能力建設指明了方向。

五年來,十二屆政協進行了一系列探索,在不斷學習中提高委員履職盡責的能力水平。自2013年6月至2017年8月,全國政協常委會學習講座共舉行了17場,其中16場由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親自主持。講座由各領域的權威擔任主講人,內容從經濟到法治,從歷史到外交,從轉基因到人工智慧無所不包,各種知識和見解在學習和交流中碰撞、昇華,豐富了常委和委員們的知識儲備。

對於新委員來説,要一下子就做到“懂政協、講規矩”並不容易。為此,十二屆全國政協先後舉辦三期新任委員學習研討班,共有32個界別的878位新任委員參加學習研討班,佔應參加集中學習委員總數的92.8%。

政協的民主氛圍是寬鬆的,但履職活動容不得一絲馬虎,從十二屆全國政協一開局,建設機關幹部隊伍就被擺到了很重要的位置。位於全國政協機關二樓的常委會議廳,是機關幹部職工的一個“高端講堂”。近五年來,全國政協主席和多位副主席,都曾走進這個講堂,給幹部職工講課。大到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戰略新思想,小到社會生活中的具體問題,都能在這個講堂上找到權威的闡釋與解答。

政協不是權力機關,但政協絕不是黨風廉政建設的“真空地帶”,“建設乾乾淨淨的政協機關和乾乾淨淨的幹部隊伍”,是本屆政協的努力方向。五年來,全國政協依章程對嚴重違紀違法的36人撤銷委員資格,從嚴抓好班子,抓好隊伍,堅決維護了政協組織形象。

心繫人民根更深

政協前面有“人民”二字,政協委員心中更要有“人民”二字。過去的五年,政協委員深入基層,做雪中送炭、濟貧扶困的工作,做春風化雨、解疑釋惑的工作,讓廣大人民群眾感到政協委員就在身邊、人民政協離自己很近。

作為近年涌現出來的眾多紮根基層、為民履職的政協委員群體中的一員,安徽省政協委員何宗文有諸多稱呼,但老百姓最喜歡稱呼他為“何委員”,他也最珍惜這個稱呼。他説,評價一個合格政協委員是否稱職的標尺,不是“有錢、有權、有地位”,而是“對人、對社會、對國家有沒有盡職盡責”。

是否稱職,不是自己説説的,而是由人民群眾評價的。今年,家住貴州大方縣鳳山鄉的81歲老人張正英搬進了新家,“這要感謝人民政協,沒想到政協委員離我們老百姓這麼近。”2015年12月19日,在全國政協謀劃關心下,恒大集團與大方縣簽訂協議,計劃3年內無償投入30億元,通過發展教育扶貧等一攬子綜合措施,幫助大方縣到2018年底實現18萬貧困人口脫貧。

十二屆全國政協以來,關係改善民生的提法,年年出現在常委會工作報告中:2014年的報告提到“高度重視改善民生和創新社會治理,維護社會和諧穩定”;2015年提到“堅持履職為民,促進民生改善與社會和諧穩定”;2016年提到“關注群眾期待,努力推進民生改善”;2017年提到“堅持履職為民,致力民生改善和社會建設”……“履職為民”“致力民生”這些主題詞,是始終貫穿于十二屆政協工作全過程的高頻詞。

議政殿堂上心繫人民,調查研究時根植人民。委員們圍繞人民關心的問題,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人民政協的根係在人民的土壤裏生根生長。(記者 姜天驕)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張興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