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解讀政府工作報告中的“世界觀”:
獨領風騷 興不忘憂

2018-03-09 10:53 來源: 中國新聞網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3月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中新社記者 劉震 攝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一年一度的中國兩會吸引了全球目光,國務院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更是焦點。可以説,政府工作報告既是中國政府向國民提交的作業,也在一定程度上是對國際社會的宣示,體現了中國政府的“世界觀”。

在李克強總理今年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一些定量、定性的指標和提法,是置諸世界坐標上的。將這些內容予以集納,可管窺中國政府的國際視野,即從世界範圍來觀察和度量自身的整體或局部發展。

中國對世界經濟貢獻最大

——五年來,經濟實力躍上新臺階。國內生産總值從54萬億元增加到82.7萬億元,年均增長7.1%,佔世界經濟比重從11.4%提高到15%左右,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

——“一帶一路”建設成效顯著,對外貿易和利用外資結構優化、規模穩居世界前列

【解讀】

近幾年來,世界經濟復蘇緩慢,出現“逆全球化”傾向。把脈開方,中國主動下調增長目標,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推動經濟全球化再平衡,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中國為世界經濟注入了強勁動力。

五年來,中國進口貨物約58萬億人民幣,對外投資6900多億美元,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6200多億美元。“年均增長7.1%”、“佔世界經濟比重15%”、“貢獻率超30%”,有力回應了那些“中國經濟拖累了世界”的聲音。據世界銀行測算,2012年-2016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美、歐、日貢獻之和。

“ ‘內外兼修’‘厚積薄發’‘卓爾不群’‘獨領風騷’這四句話還是符合中國發展實際的。”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負責人、國務院研究室主任黃守宏底氣十足地説,“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在國際上是領先的,在主要經濟體中是最領先的,對世界經濟的貢獻也是國際上最大的。”

中國完全自主知識産權的高鐵列車“復興號”2017年6月首發,時速350公里列居世界第一。殷立勤 攝

新經濟引領世界潮流

——高鐵網絡、電子商務、移動支付、共享經濟等引領世界潮流。

——高速鐵路運營里程從9000多公里增加到2萬5千公里、佔世界三分之二

——完成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建成全球最大的移動寬帶網

【解讀】

為何中國經濟能獨領風騷?“新經濟撬動了經濟發展”成經濟界的共識。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大數據、互聯網+、分享經濟、數字經濟和人工智慧等先後被首次寫入當年政府工作報告,政策激勵下各領域不斷涌現新業態、變成新動能。

現在,網購、高鐵、移動支付、共享單車已成全球聞名的中國新四大發明。“舒適、省時、景色美”,高鐵已成中國新名片,“中國高鐵上,硬幣豎立不倒”的視頻火爆全球網絡,被國外友人點讚;移動支付規模亦居全球首位,激活了新零售,多國領導人希望借鑒。

“新經濟就是數字經濟,一是直接拉動GDP,二是改變傳統産業,2017年對中國GDP的貢獻佔到32%。”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説,“新經濟對中國社會影響巨大,如高鐵帶動扶貧等,都不能簡單用GDP來統計。新經濟方興未艾,5G時代中國將有更多的領域站在世界頂端。”

2017年5月5日,首架國産大飛機C919在上海浦東機場4號跑道成功起飛。楊駿 攝

創新驅動發展成果世界矚目

——五年來,創新驅動發展成果豐碩。全社會研發投入年均增長11%,規模躍居世界第二位

——我國科技創新由跟跑為主轉向更多領域並跑、領跑,成為全球矚目的創新創業熱土。

——我國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人力人才資源,這是創新發展的最大“富礦”

【解讀】

國際經濟的競爭是創新能力的競爭,誰能在創新上下先手棋,誰就能掌握主動。創新驅動發展,中國快速崛起的新動能,正在重塑經濟增長格局、深刻改變生産生活方式,成為中國創新發展的新標誌。

縱觀歷史,著眼未來。中國舉措力圖2030年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五年來,天眼、墨子、大飛機等相繼問世,天宮、神舟系列成果舉世矚目,量子調控、鐵基超導等領域步入世界領先行列。同時,實施組合拳防止經費流失、讓科研人員名利雙收,激勵“雙創”,日均新設企業由5千多戶增加到1萬6千多戶。

“會繼續走我們自己的創新之路、開拓之路,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中國創新發展之路。” 國務院研究室主任黃守宏強調,“結構的升級,質量和效益的提高,發展新動能的成長壯大,創新發展取得長足進步等等,這些東西是管長期的、管長遠的,能夠推動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2017年12月2日,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縣生態畜牧業合作社聯合社的分紅大會總分紅金額達1304萬元,藏族牧民用袋裝現金。孫睿 攝

民生成績驚艷世界

——五年來,人民生活持續改善。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貧困人口減少6800多萬,易地扶貧搬遷830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0.2%下降到3.1%。居民收入年均增長7.4%、超過經濟增速,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體

——社會養老保險覆蓋9億多人,基本醫療保險覆蓋13.5億人,織就了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保障網

【解讀】

發展經濟的目的之一就是改善民生,中國致力於為解決世界難題提供方案,織就了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保障網,致力於確保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消除絕對貧困。

近年中國每年減少超千萬的貧困人口,貧困發生率由10.2%下降到3.1%。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報告稱,中國對全球減貧的貢獻率超過70%。這令世界銀行行長金墉感動並點讚: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故事之一,中國的扶貧經驗值得中等收入國家借鑒。

並不止步於此。打好三大攻堅戰之後,中國貧困人口逐步向中等收入邁進。中國目前4億多的中等收入群體將不斷迅速增長。“中國是世界第一大出境遊客源國,中等收入群體不斷擴大,出境遊和消費人數不斷增多,對拉動世界各國經濟就業增長都帶來利好。”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蘇海南説。

2016年11月10日,河北石家莊藁城區屯頭村號稱“中國宮燈第一村”,該村絕大多數農戶開設網店,通過互聯網做買賣。中新社記者 翟羽佳 攝

仍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

——安不忘危,興不忘憂。我們清醒認識到,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仍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問題尚未解決。

【解讀】

儘管取得了上述諸多世界矚目的成績,但中國政府並未盲目樂觀,而是清醒地認識到自身的現實地位,即中共十九大報告指出的: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

強調“仍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顯示還面臨許多問題和繁重的任務,需要繼續艱苦奮鬥、砥礪前行。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説,中國各項人均指標並不高,人均GDP剛剛邁進中等收入國家標準,還需解決發展質量和效益不夠高、金融等領域風險隱患等問題。

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站在改革開放40週年的新起點,政府工作報告繪製了工作藍圖,要大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大改革開放力度,敢闖敢試,敢於碰硬,中國改革開放新舉措料超國際社會預期。(記者 程春雨 李金磊 吳濤 邱宇)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