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開啟全面依法治國新境界

2018-03-13 07:59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來自科技等領域的代表委員和科技界人士表示堅決擁護憲法修正案
——開啟全面依法治國新境界

3月1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這是工作人員在發票。新華社記者 王曄攝 全國政協委員王效彤(右二)、王桂玲(右一)在小組會議間歇展開討論,他們認為此次修改憲法是黨和國家各項事業興旺發達、長治久安的保證。本報記者 高興貴攝 人大北京代表團審議憲法修正案草案分組會上,閻建國代表(前排左)在發言。經濟日報記者 祝惠春 攝

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這是時代發展所需、黨心民心所向,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舉措。代表委員們紛紛表示,堅決維護,長期堅持,全面貫徹。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周衛健:實現國家指導思想與時俱進

全國人大代表、中科院和西安交大共建加速器質譜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周衛健説,我國憲法的自我完善是同中國共産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實踐分不開的。本次憲法修改,把實踐中成熟的、得到人民廣泛擁護的、符合憲法自身發展規律的經驗和成果規定下來,很及時很必要。

周衛健代表説,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黨和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憲法的各項規定必須遵循客觀規律,適應時代要求。根據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形勢、新任務,對我國憲法作出適當修改是必須的,是符合憲法發展規律、符合時代發展和實踐需要的。

周衛健代表表示,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領導下,通過憲法修改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確定的重大理論觀點和重大方針政策,特別是以國家根本法的形式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指導地位,實現國家指導思想與時俱進,修改後的憲法也必將在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征程中發揮出自身更大的作用。(記者 雷婷)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潘復生:憲法的權威在於實施

“憲法修正案調整充實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和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內容。”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重慶市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潘復生説,憲法修正案明確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潘復生代表説,憲法的生命在於實施,憲法的權威也在於實施。全面貫徹實施憲法,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首要任務和基礎性工作。“五個文明”寫進憲法,這是國家實現科學發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憲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也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根本保障。在憲法規定的制度框架下,中國的科技創新一定能夠實現大的突破。

“我們説推動高質量發展並不是停留在嘴巴上,而是要上升到國家根本法、最高法,通過憲法保證國家全面協調可持續地發展。”潘復生代表説,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大會表決通過憲法修正案,就是為了更好發揮憲法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進全面依法治國中的重大作用。(記者 李萬祥)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劉忠范:監察制度設計彰顯法治精神

3月1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了憲法修正案,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劉忠范表示,這次憲法修改順應了時代的發展和人民的呼聲。憲法是一個國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一方面需要相對的穩定性,另一方面也需要不斷完善。

“我特別關注憲法修正案中有關設立國家監察委員會的內容。這是我國依法治國一個非常重要的進步。”劉忠范委員表示,一方面,過去一個時期,中國共産黨在反腐倡廉、從嚴治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功的經驗。憲法中增加監察委員會一節,是對我國政治體制、政治權力、政治關係的重大完善,是對國家監督制度的重大頂層設計,順應了把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推進的迫切要求。

另一方面,把設立國家監察委員會寫入憲法,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成果,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重要保證。以國家法律的形式將執政黨、民主黨派、所有團體,尤其是國家的公務員系統都納入監管,是依法治國思想的體現和進步。(記者 廉丹)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科院當代中國研究所副所長張星星: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重大舉措

3月11日,憲法修正案在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上獲得通過,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科院當代中國研究所副所長張星星表示,憲法修改是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和戰略高度作出的重大決策,也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舉措。

張星星代表説,要深刻理解在總體保持憲法連續性、穩定性、權威性的基礎上對憲法作出適當修改的必要性和重大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毫不動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道路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形成了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對現行憲法作出必要的適當的修改完善,把這些最新的創新成果通過寫入國家根本法確認下來,使之成為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遵循,對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各方面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導和引領意義。(記者 王玥)

全國政協委員、西北大學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所長謝陽舉:“生態文明”入憲遵循發展規律

3月11日,憲法修正案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上獲得通過,體現了黨和全國人民的意志,表明黨中央決定對憲法進行適當修改,是經過反復考慮、綜合方方面面情況作出的,符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

全國政協委員、西北大學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所長謝陽舉認為,根據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形勢新實踐,有必要對我國憲法作出適當修改,及時將黨的十九大確定的重大理論觀點和重大方針政策,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新成就新經驗新要求載入國家根本法。

謝陽舉委員表示,憲法修正案將憲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修改為“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將“生態文明”納入憲法,這是從當代文明歷史和趨勢出發,吸收有關文明發展前沿認識,合乎文明的邏輯。這是我們黨遵循科學、堅持科學的表現。(記者 王玥)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航星機器製造有限公司機械加工部數控組組長戴天方:制度保障黨的全面領導

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11日投票表決通過了憲法修正案。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航星機器製造有限公司機械加工部數控組組長戴天方表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要進行偉大鬥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必須堅持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必須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憲法修正案的通過是時代所趨、事業所需、民心所向,充分表達了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高度信任。憲法的修改必將對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産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戴天方代表表示,憲法是國家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也是黨和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修改憲法,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共産黨的領導載入憲法的總綱,為堅持和完善黨的全面領導提供了根本的制度保障。(記者 祝惠春)

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南大學城市設計研究所所長王建國:順應新時代高質量發展要求

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南大學城市設計研究所所長王建國表示,在保持憲法連續性、穩定性、權威性的基礎上,推動憲法與時俱進、完善發展,是我國憲法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更有利於發揮憲法對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巨大作用。

3月11日,憲法修正案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獲得通過,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後的第一次憲法修改。其中,確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國家政治和社會生活中的指導地位,對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創新型國家作出重大戰略部署,是非常必要和及時的。

他表示,面對新時代、新使命、新目標,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也意味著國家和人民對美的追求越來越高。廣大科技工作者肩負著神聖的使命,必須自覺踐行新發展理念,肩負起科技創新的重大使命和歷史責任,我所從事的城市設計、建築設計和城市形態規劃設計工作等都要順應並體現這個大趨勢,在今後的規劃設計工作中,為建設美麗中國貢獻力量。(記者 郭靜原)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二研究院二部三室副主任李旭:社會主義立法體系更加完善

憲法修正案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獲得通過,這意味著設區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和它們的常務委員會,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制定地方性法規,報本省、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施行。

李旭認為,這是事關全局的重大政治體制改革,從國家根本法的層面擴大了地方立法的主體和權限範圍,是完善社會主義立法體制的重大舉措,是對我國地方立法實踐探索與成功經驗的提煉昇華和憲法確認。

我國各地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即使在同一省份,一些地方之間的自然條件、歷史文化和發展水平差異也比較大。此次,憲法修正案把設區市立法權進一步提升到國家根本法的高度予以權威確認,必將極大推動地方因地制宜運用立法手段解決本地具體問題,讓社會主義法治的觸角更加靈敏,使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活力和創造力充分迸發。授予地方立法權,讓一些成功的改革經驗獲得合法性,是對改革創新的一種鼓勵,將激發出更多接地氣的改革思路和舉措,也有利於成功經驗在更大範圍內推廣。(記者 姜天驕)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