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創新驅動發展 建設科技強國

2018-03-16 07:40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3月15日,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閉幕會。圖為全國政協委員劉偉、楊衛、李新民、馮健身(從右至左)在“委員通道”接受採訪。


全國政協委員李彥宏、鄧中翰、蘇權科(從右至左)在“委員通道”接受採訪。 本報記者 高興貴 攝

3月15日上午,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第三場“委員通道”採訪活動在北京人民大會堂中央大廳北側舉行,10位全國政協委員分別回答了中外記者的提問。

百度公司董事長李彥宏委員:

無人車今年將小規模量産

今年我們將推出一款與金龍客車合作小規模量産的無人車“阿波龍”,沒有方向盤和駕駛位,初期會在景區、碼頭等相對受限的道路上運營。從明年開始,百度將和主流車廠合作,推出無人駕駛家用轎車。這類車屬於高度自動駕駛狀態,在很多常見路況下可以自動駕駛。再有三五年的時間,相信能夠替代司機的無人駕駛車就會出現在完全開放的道路上。

汽車工業有上百年曆史,但從沒有像今天這樣面臨人工智慧、無人駕駛帶來的挑戰。現在很多公司通過開放平臺,向社會公開和共享人工智慧技術。比如在自動駕駛領域,“阿波龍”就是一個開放平臺,目前已經有90多家車廠和合作夥伴加入了這個項目。未來,正是因為有了開源和開放,最先進的技術幾乎可以被每個車廠立即獲得。我也相信未來這些車廠不僅很多能夠生存下去,也能夠給消費者提供更多選擇。

中國工程院院士鄧中翰委員:

為芯片強國作出新貢獻

沒有芯片的安全就沒有信息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核心的技術是買不來的,必須依靠自主創新。1999年我和“星光中國芯”團隊回到祖國,一直致力於自主的芯片研發工作,申請了幾千項專利,將數億枚芯片打入國際市場,徹底結束了中國無“芯”的歷史,兩次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近期,圍繞新一代人工智慧,我們研發了“星光智慧一號”,這是一款具有深度學習的神經網絡處理器,今年還將發佈“星光智慧二號”,芯片的能耗會更低,運算速度達到16倍。

雖然我們在一些領域取得了突破,但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芯片産業還有很大差距。今後我們首先要在成熟的技術路線上追趕國際巨頭。第二要在市場旺盛的一些新興領域與國際巨頭並跑,爭取彎道超車。第三需要有換道超車的思維,敢於在國際前沿的無人地帶進行自主創新,制定標準,打造新動能、新模式和新産業鏈,實現領跑。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總工程師蘇權科委員:

在跨海工程領域實現世界領先

港珠澳大橋的建成表明中國在超級跨海工程技術、裝備和管理等多個領域進入了世界領先行列。上百家單位、上千名科技人員,先後開展了300多項科技研究,創新了海上裝配化橋梁、人工島、超長沉管隧道的工程理論和核心技術,並且建立了工業化建造體系。重大成果主要有兩方面,一是跨海橋島隧集群工程的核心技術與標準體系,可為中國企業“走出去”和“一帶一路”建設打下基礎。二是首次由粵港澳合作共建重大工程,創立了三地協同決策、協調發展和協商解決問題的管理機制。這些成果在合作共建項目領域有更大價值。

下一步我們將開展3方面工作。首先是用好這座橋。我們已經進行了大量的調查、協調、論證,獲得了基本的解決方案,還在積極爭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落地。比如進一步放寬跨境通行政策,增強三地互信聯動機制,實現人車物“能上橋、願上橋”的良好局面。第二是維護管理好這座橋。在世界範圍超長跨海大橋的運營維護也面臨很多難題,我們將在科技部、交通部的支持下,研究開發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的管理平臺和裝備,為跨海通道的運營維護開創新格局。第三是總結推廣好創新成果。港珠澳大橋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先導工程和試驗田,在歷時14年的前期工作和建設過程中,創新發展了粵港澳共建共管模式,鍛鍊培養了一批專業人才,我們希望借鑒這種“一國兩制”下三地合作的基本經驗,推動大灣區前期規劃建設和重大決策工作。

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舒印彪委員:

中國電力工業有較強國際競爭力

去年12月21日,巴西美麗山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正式投運。這是國家電網公司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眾多成果之一。

截至目前,國家電網公司投資運營7個國家和地區的能源骨幹網,總資産超過650億美元,全部項目運營良好。同時,海外工程總承包合同額達400億美元,帶動中國裝備出口到80多個國家和地區。電力基礎設施建設已經成為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最為活躍的領域之一,合作前景十分廣闊。到2025年,我們預計全球僅可再生能源上的投資就將達到2.6萬億美元,同時,世界上還有10億人口沒有用上電。中國電力工業經過多年創新發展,在技術、裝備和管理上具有顯著優勢和較強的國際競爭力,能夠為全球能源轉型和解決電力貧困作出我們的積極貢獻。

中國工程院院士盧春房委員:

高鐵未來將更安全更快捷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鐵路總公司在技術創新方面重點做了兩項工作: 一是補短板,把非自主化的部分實現自主化。二是上水平,把我們先進的技術保持住。

下一步高鐵將如何發展?首先,在鐵路建設上,要保持我國鐵路建設高位運行態勢。到2025年,中國的高鐵里程將達到3.8萬公里,讓更多的人能夠乘坐高鐵。其次在科技創新方面重點做好幾項工作:一是安全。通過“人防、物防、技防”共同確保鐵路安全。二是智慧高鐵,要研發環境感知、自學習、自決策的智慧技術等。三是更快的高鐵,要研發高速磁懸浮列車、真空管道飛行列車。四是綠色高鐵,要研發更節能、更環保、噪音更小的動車組。將來的高鐵將更加安全舒適,更加方便快捷。

中國科學院院士楊衛委員:

呵護好基礎研究發展

在創新驅動發展的新時代,只有科技強,才能國家強;只有基礎強,才能科技強,這已是創新驅動發展的“金科玉律”。對我國來講,基礎研究不僅是創新驅動發展的源頭,也有可能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的“短板”。這是因為基礎研究有3個特點,一是人才培養週期長,不能“拔苗助長”。二是從基礎研究到經濟社會應用鏈條長,很難用短期績效來評估。三是基礎研究的探索性和可預見性差,所以不能按照設定的計劃來發展基礎研究。因此,必須穩定長期地呵護基礎研究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基礎研究發展非常迅速。我們國家學術産出已居世界第一,學術影響力躍居世界第二,學術産出質量也達到世界平均水平,可角逐國際大獎的成果逐漸開始出現,呈現了一個從數量到質量同步發展的良好趨勢。因此我向國家建議,要進一步加大對基礎研究的投入,這是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加油費”。

新希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永好委員、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委員、大慶油田鐵人鑽井隊隊長李新民委員、甘肅省政協原主席馮健身委員也亮相“委員通道”接受了採訪。(記者 熊麗 彭江)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石璐言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