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專家:打造質量共治機制 助力“中國製造”品質變革

2018-03-16 18:20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3月16日電 題:專家:打造質量共治機制 助力“中國製造”品質變革

新華社記者王優玲

如何改變我國製造業大而不強的局面?如何激發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專家在中國質量協會近日召開的中國製造“品質革命”座談會上表示,要集中優勢力量,共同打造質量共治機制,為“中國製造”品質變革夯基壘臺。

“中國製造要想扭轉大而不強的現狀,必須開闢新路徑。”中國質量協會會長賈福興説,要集中優勢力量,打造質量共治機制,引導企業把改革創新作為“源頭活水”,把著力點放在推動産業結構轉型升級上,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夯實高質量發展的根基。

我國為世界第一製造大國,超過200種主要工業産品的産量居世界首位,但我國製造業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産品附加值不高,總體仍處於全球産業鏈和價值鏈的中低端。

中國企業聯合會駐會副會長尹援平説,我國的技術和生産完全能夠生産出高品質的消費品,但由於生産商、經銷商和消費者長期以來形成了成本導向的生産和消費模式,在産業上下游項目鎖定的市場體系中,單一企業努力不僅難以提升品質,還可能被市場淘汰。

“一些企業缺乏對産業鏈的控制,建立品質導向的産銷體系遠非易事。”尹援平説,只有實現産業鏈上下游的整體提升,才能打破這個不利局面。這既需要市場引導和政策推動,更需要企業自身的努力。

標準是質量提升的“牛鼻子”,不主動提升標準,必然阻礙行業整體發展。與會專家表示,要高度重視以技術和標準引領品質提升。一些行業要打破大企業佔山為王式的標準壟斷格局,向全球産業先進標準看齊,才能提升産品品質的整體提升;要高度重視標準化手段提升零部件産業的品質,以高品質的零部件保障高品質的産品。

研發轉化成産品的環節也是我國製造業品質提升的“短板”之一。中國礦業聯合會會長彭齊鳴説,應鼓勵各類中小企業積極參與技術轉換和産品研發,引導企業聯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通過研發合作競爭,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避免大量投入形成高質量研發成果後卻沒有最後形成産品的局面。

好的市場環境對質量提升非常重要。工信部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主任苗長興説,一方面,要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支撐企業提高質量、打造品牌;另一方面,要紮實減輕企業負擔,使企業能夠專心提高質量。

“構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是一個系統工程,既要考慮到中國製造業的現狀,又必須結合國際,面向未來,這就需要一個多層次、各領域相互關聯的學科體系作為支撐。”賈福興説。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