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點亮最美鄉村夢,他們打算這樣幹

2018-03-21 07:43 來源: 科技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要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産業,要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要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用‘三個讓’擘畫了中國鄉村發展的美好未來。”

3月18日,記者在河南鶴壁看到,中國(鶴壁)農業矽谷産業園裏新近挂上的“新農邦鄉村振興學院”牌匾,格外引人注目。

2018年初,《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的發佈,明確了鄉村振興戰略的思路、任務、政策、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鄉村振興道路有了頂層設計。“要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産業,要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要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用“三個讓”擘畫了中國鄉村發展的美好未來。

那麼,鄉村振興究竟該怎麼振、如何興?這個激蕩在廣袤鄉土大地上最為動人的夢想該如何實現?

轉變模式,“我們要抓住機遇期”

“鄉村振興戰略,給所有農業企業提出了一個新的課題。”

中化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寧高寧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過去,我們的農業追求産量、耕種面積,追求價格的補貼、政策的支持,也追求投入大量的化肥和水,今天,轉變是必要的。”在他看來,如今農業産量的問題越來越轉變為質量的問題、供給側改革的問題以及供應的量和質的差別問題。

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農業龍頭企業不僅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中的“精銳部隊”,也是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開路先鋒”。作為我國最大的農業投入品和現代農業服務一體化運營的農業企業,中化集團推出了一站式農業服務平臺——現代農業技術服務平臺(MAP),從種到銷全程託管,運用現代科技幫農民把地種好、把糧賣好。

“這轉變了企業的商業模式,過去企業想從農民那兒掙錢,今天則是通過幫助提升農民的收益,同時改變農業種植的方式,提高農産品深入市場的水平。”在寧高寧看來,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鄉村是一個大有可為的廣闊天地,農業企業也將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期。

從2017年開始,中化集團已在全國十多個農業縣開展了MAP模式的試點工作,為近百萬耕地提供了現代農業的綜合解決方案。未來3到5年,中化還將在我國的重要農業縣建設400座以上的MAP技術服務中心和近千座現代農業示範農場,實現線上線下協同技術服務。

“廣大農業企業家要轉變商業模式,發揮關鍵作用,做大做強企業,促進強勢農業發展;發揮示範作用,發展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形成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新動能;發揮帶動作用,實施專業化、標準化、集約化生産,組建農業産業化聯合體,引領小農戶共享發展成果。”農業部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司長張紅宇説。

多措並舉,“我們要下好一盤棋”

3月15日,對淮安市副市長肖進方來説有些特別。

當天,淮安市發佈了中國·淮安“淮味千年”農産品區域公用品牌。“我們通過對全域範圍的農産品品牌資源進行整合提煉,深度挖掘淮安獨有的地域文化內涵,創意形成了以‘淮味千年’為主題的淮安農産品整體形象標識。”肖進方説。

淮安是江蘇省乃至全國重要的農業大市、糧食大市、水利大市和農副産品精深加工基地。面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新挑戰,肖進方説,這就要求農産品消費市場轉型升級的步伐不斷加快,好的産品要得到消費者的認同認可,需要品質保證和創意推介,也需要系統思維和協同發力,下好一盤棋。

為此,淮安主動策應這一形勢的變化與要求,將按照全産業鏈構建和一二三産融合的模式,集中力量和資源,打造一批全省頂尖、全國知名的農産品品牌的“獨角獸”和“品類王”,更大力度地帶動和促進産業轉型與富民增收。

打造“淮味千年”品牌,正是為了幫助農民從提高産出注重産量向關注市場關注品質轉變,從供應簡單原料産品向供應高附加值品牌化産品的轉變,延伸農業産業鏈,提高價值鏈,拉長銷售鏈,引領鄉村旅遊、食品、餐飲等行業協同發展。

“鄉村振興要真金白銀地投,也要真刀真槍地幹。堅持問題導向、堅持補短板。”為了將鄉村振興戰略“落實落細”,各地正多措並舉,打響鄉村振興的“發令槍”——

安徽省農業農村經濟工作將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重點實施種植業提質增效工程、養殖業轉型升級工程、新産業新業態提升工程、農業産業化發展工程等“十大工程”;武漢市發佈《關於紮實推進“三鄉”工程積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提出以“三鄉工程”(市民下鄉、能人回鄉、企業興鄉)建設為突破口,強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武漢實踐,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

施展才華,“我們必須帶頭向前闖”

“3月14日,經專家現場驗收,在廣西金光農場實施的‘連片500畝旱地粉壟馬鈴薯示範’項目,在春節前後遇到幾次霜凍危害之後,粉壟種植的馬鈴薯比傳統耕作增産79.7%,這表明粉壟對不良環境影響有良好的抵禦作用。”提起這件事,粉壟技術發明人、廣西農科院研究員韋本輝很是興奮。

“粉壟技術”,是廣西農科院聯合中國農科院、中國科學院有關機構及廣西大學等,歷經10年成功研發了集增産、提質、保水、生態于一體的超深活土農耕技術。它以發明的粉壟機械“螺旋耕作鑽頭”垂直入土,比傳統耕作深墾深松1—3倍,可一次性完成整地任務。目前,粉壟技術已應用於22個省(市、自治區)33種作物,使其增産10%—50%,品質提高5%以上。

“現行農業資源與人口發展需求不相匹配,導致為了保障糧食安全,農業生産方式上不得不追求高産或超高産,堆施化肥及使用更多的農藥,造成土壤及水體、空氣易被污染的困境與難題。”韋本輝説,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讓農業新技術有了施展之地,也給科技人員帶來了展示才華的廣闊天地。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要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遼寧省海城三星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張青就是從農村走出去,又以科技特派員的身份返回了農村。

面對未來,張青説:“現在公司仍有20%左右的品種是從國外引進的,我們力爭用5年時間,實現水果類蔬菜的品種自主化,讓更多農民受益於現代農業的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我們農業科技人員必須帶頭向前闖。”(記者 馬愛平)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