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介紹青少年健康相關科普知識

2018-05-23 12:03 來源: 中國網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就青少年健康相關科普知識舉行新聞發佈會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就青少年健康相關科普知識舉行新聞發佈會 中國網 宗超 攝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于2018年5月23日(週三)上午10:00在委機關2號樓新聞發佈廳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青少年健康相關科普知識。

【主持人】大家好。歡迎大家參加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5月份第二場新聞發佈會。這次發佈會的主題是向大家介紹精神衛生、用眼衛生和營養健康的相關科普知識。

今天請到四位嘉賓,他們是:北京回龍觀醫院醫院臨床心理科主任劉華清,北大六院兒童病房主任曹慶久先生北京同眼科主任楊曉慧女士,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所學生營養室研究員張倩女士,專家將介紹有關情況並回答大家的問題。首先,請劉華清主任介紹兒童青少年精神衛生有關知識。

【北京回龍觀醫院臨床心理科主任 劉華清】各位記者上午好!今天非常高興參加有關於精神心理衛生的發佈,我主要介紹一下我的領域的一些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相關話題。我普通話説的不是那麼標準,請大家原諒。

2016年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定不移貫徹預防為主方針,堅持防治結合、聯防聯控、群防群控,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全生命週期的衛生與健康服務”、“要重視少年兒童健康,全面加強幼兒園、中小學的衛生與健康工作”。2017年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到要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培育自尊自愛、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國家的發展本質上是人的發展,人的發展離不開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人在成長和發展過程中,認知合理、情緒穩定、行為適當、人際和諧、適應變化的一種完好狀態。心理健康是兒童青少年全面素質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現代化的進步,成人世界的各種關係過早地影響到兒童青少年。兒童青少年對周圍環境的適應、對人際關係的選擇、學習等方面壓力都成百倍的大於過去。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共青團中央國際聯絡部曾發佈的《中國青年發展報告》顯示,我國17歲以下兒童青少年中,約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困擾。根據世界衛生組織預測,到2020年以前,全球兒童心理障礙還會增長50%,將成為致病、致殘、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兒童心理疾病並不是説到十七八歲成人以後就完全好了,如果不治療,不及時干預,到成人世界裏面還會帶來,還會存在。所以,重視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全社會都來呼籲和干預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都知道,兒童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是祖國的花朵,未來都是青少年的。我們的國家強大就來自於青少年的強壯,青少年心理狀態的不穩定、認知結構的不完備性、生理成熟與心理髮展的不同步性、對社會和家庭叛逆及依賴的衝突、成就感與挫折感的交替等,使他們的焦慮情緒較重。同時,由於兒童青少年自我意識脆弱,生活閱歷較淺,抗挫折能力較低,因而更易産生心理行為問題。兒童青少年面臨的主要心理行為問題有:情緒問題、行為問題、應對方式問題和主觀幸福感缺失等,嚴重者還會産生心理疾病。影響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不僅僅有個人因素,還有家庭、學校、社會等多個層面的因素,要預防和減少兒童青少年心理問題的發生,必須採取家庭、學校和社會相結合的綜合措施。

家庭方面,家長要主動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和家庭關係,對孩子有適度的期望,用發展的視角來審視孩子和引導孩子。

學校方面要積極引導兒童青少年保持健康、積極的心理狀態。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學校各項教育活動之中,潤物無聲。要組織並引導孩子參加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和社會實踐活動,促進其全面發展。通過各種活動,加強中小學生思想、感情上的交流與溝通,努力營造有利於學生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認真做好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服務。通過個別諮詢、團體諮詢、電話諮詢、網絡諮詢、班級豐富多彩的團體活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行為訓練等多種形式,為中小學生提供及時、有效、高質量的心理健康教育與服務。如果發現存在嚴重的心理問題,要及早轉介到專業醫院進行治療和診斷。

社會層面要利用並規範大眾傳播媒介,積極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減少社會上不良風氣波及到學校,避免影響兒童青少年心理成長。積極利用各種傳媒豐富兒童青少年的生活,增長知識,提高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

綜上,全社會都應當共同維護和促進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為培育身心健康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助力,為健康中國助力。謝謝大家。

【主持人】謝謝劉主任。下面請全國防盲技術指導組辦公室副主任北京同仁醫院眼科主任醫師楊曉慧介紹青少年用眼衛生有關知識。

【北京同仁醫院眼科主任 楊曉慧】各位媒體大家上午好。我是一名眼科醫生,更關注孩子的眼健康,通過今天的新聞發佈我們主要想給大家推出一個預防為主的眼健康理念,樹立全民愛眼意識,共同關注青少年的眼健康,幫助他們掌握科學的用眼方法和知識,能夠養成良好的用眼衛生習慣,促進青少年常見眼病的社會性防治工作。

提到青少年眼病大家首先會想到近視,近視的發生發展和環境、遺傳這兩大因素都有很大關係。目前,針對近視的預防,主要是從改變環境因素入手。近距離用眼被認為是影響近視發生發展的首位影響因素,不但包含了近距離用眼的時間,還有近距離用眼的持續時間及我們閱讀距離比較近,這些都是近視發生發展的危險因素。

青少年時期的視覺發育尚未完成,他們的學習工作又非常繁重,他們對電子産品使用的自控能力比較弱。所以對於青少年來説要加強指導,儘量減少持續近距離用眼時間,以減少這種行為方式對他們視力的影響。此外,還要改善他們不良的用眼習慣,比如寫字時歪腦袋,還有握筆時指尖距筆尖太近,比如説在晃動的公交車上來進行閱讀,這些都是不良的用眼習慣需要改正的。在閱讀當中良好的採光、良好的照明也都是必須的。

另一方面,近視的保護因素是戶外活動,因為現在一些大樣本、多中心的臨床研究已經證實,如果每天戶外活動2個小時或者每週戶外活動10個小時,能夠很有效的降低近視的發病率。所以,我們倡導青少年積極地進行戶外活動,沐浴陽光,預防近視。

對已經近視的孩子怎麼辦?已經近視的青少年應該及時到醫院進行科學的驗光和矯正,不要使用劣質的眼鏡和質量不合格的眼鏡。而近視的度數會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而增加,所以大約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就要進行一次屈光狀態的重新檢查。

除了近視,斜視和弱視也是青少年最為常見的影響視覺發育的疾病,弱視能夠導致視力下降,同時影響他的雙眼視功能,斜視不僅影響美觀,而且會導致弱視和視覺發育的異常。對於斜視和弱視的防治,在於孩子們要定期的進行視力和屈光狀態的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它不僅能夠矯正眼位,改善我們的外觀,同時還能夠促進視力發育和雙眼視覺的建立。

第三個需要引起我們注意的是兒童的眼外傷。因為孩子的好奇心和模倣力都比較強,而對眼睛保護意識也比較弱,自我保護和躲避傷害的能力也相應較弱。所以,兒童眼外傷比較容易發生,絕大部分是意外傷害和誤傷。嚴重的眼外傷會造成視力殘疾,所以對於孩子要加強安全教育,使他們能夠注意保護自己的眼睛,遠離這種傷害。同時對於一些眼外傷的急救措施希望孩子們能夠了解,比如一些急性的酸鹼燒傷,應立即大量清洗沖洗以後再轉送醫院,而不是直接送醫院。近期由於激光筆使用比較廣泛,因為激光筆不適當的應用而造成的黃斑損害時有報道,這個應該引起學校和家庭的注意。

大家都説青少年是祖國未來,作為一名眼科醫生,作為醫務工作者我們願意和社會各界一起共同努力,關注孩子的視力健康,讓每個孩子都擁有一雙明亮的眼睛。謝謝。

【主持人】下面請張倩研究員介紹兒童少年營養健康的有關知識。

【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所學生營養室研究員 張倩】大家好。大家知道,兒童少年是生長髮育的關鍵時期,需要獲得營養均衡的食物,為體格和智力發育提供物質基礎。這一時期也是飲食行為和生活方式形成的重要時期,需要及時開展營養健康教育,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時,兒童少年營養健康受家庭、學校、社會等多方面影響,需要創建多層次的營養健康氛圍。原國家衛生計生委在2016年5月發佈了《中國居民膳食指南》,隨後出版《中國學齡兒童膳食指南》,指導兒童少年做到均衡膳食,吃動平衡,促進健康。綜合而言,要注重以下五個方面:

首先,食物多樣。兒童少年每天的食物要包括谷薯類、蔬菜水果、畜禽魚蛋、奶類豆類及其製品,食物品種達到每天12種以上,每週25種以上。做到餐餐有蔬菜、天天吃水果,每天喝牛奶或酸奶達到300克以上,常吃豆製品,適量吃魚、禽、蛋和瘦肉,適量吃堅果,且少鹽少油,足量飲水。為滿足身高迅速增長的需要,要多吃含鈣豐富的奶及奶製品和大豆及其製品,同時多吃含維生素D豐富的海魚、蛋黃等,多進行戶外活動,促進鈣的吸收和利用。為改善青春期生理性貧血,多吃含鐵豐富的食物,如瘦肉、肝等, 搭配含維生素C豐富的蔬菜和水果。

其次,吃好早餐。兒童少年要保證一日三餐,兩餐間隔4~6小時,三餐定時定量,做到早餐吃好,午餐吃飽,晚餐適量,少吃含高鹽、高脂肪或高糖的快餐,尤其是西式快餐。不僅要每天吃早餐,而且要吃好早餐。營養充足的早餐至少應包括以下四類食物中的三類及以上:谷薯類,如饅頭、米飯;肉蛋類,如雞蛋、醬肉;奶豆類,如牛奶、豆漿;果蔬類,如蘋果、黃瓜。要結合本地飲食習慣,豐富早餐品種,如芹菜牛肉餡的包子配豆漿,或者麵包夾煎蛋黃瓜配牛奶,都是營養充足的早餐。

再者,選對零食。零食是一日三餐以外吃的所有食物和飲料,不包括水。合理的選擇零食可以作為日常膳食的補充。兒童少年可以選擇天然的、新鮮的、營養價值高、乾淨衛生的食物作零食,首選蘋果、西紅柿等水果蔬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再選酸奶、豆腐乾等奶類、豆製品,可以提供豐富的蛋白質和鈣。還可以選花生、瓜子等堅果,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和維生素E。而糖果、薯片、及膨化食品所含的糖、鹽或脂肪很高,這些食物不宜做零食。更不要把“三無産品”、“五毛食品”或路邊小食品作為零食。吃零食的量要以不影響正餐為宜,兩餐之間可以少量吃。多數飲料含大量的添加糖,過量飲用容易發生齲齒或肥胖,建議兒童少年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更不能把飲料當水喝。要鼓勵他們喝足量的白開水,少量多次,每天達到800~1400毫升。

第四,足量運動。充足的、規律的運動可以強健骨骼和肌肉、提高心肺功能、提升學習效率,降低疾病風險。兒童少年先要保證運動時間,每天累計60分鐘以上身體活動,每次10分鐘以上。再要保證身體活動強度達到中等及以上,會感覺身體微微出汗,呼吸心跳加快,最好是戶外活動;每週最好進行3次以上高強度的身體活動。還要提高的運動技能,培養運動愛好。做到運動強度、形式以及部位的多樣化。另外,減少看手機、電腦和電視等視屏時間,每天不超過2小時,越少越好。還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小學生達到每天10個小時、初中生9小時、高中生8小時。

最後,認識食物。讓兒童少年走進大自然,認識食物,學習營養知識,促進身體健康。懂得食物要經過播種、除草、施肥,付出艱辛勞動,歷時幾個月才可能收穫。要讓他們走進廚房,參與食物採購、製備和烹調,培養基本生活技能,傳承優秀飲食文化。教會兒童珍惜食物、保護環境,從“光盤行動”做起,不剩飯菜;在外就餐點菜要適量,不鋪張浪費。教給他們購買預包裝食品時要仔細看食品標簽,不光看生産日期和保質期,也要結合配料、營養成分表選擇更加健康的食物。

總之,通過食物多樣選好早餐,選對零食,足量運動,及認識食物,讓兒童少年達到吃動平衡、保持健康的目的。記得要定期測量他們的身高和體重,了解營養狀況,科學認知體型,預防兒童少年的營養不良和超重肥胖。

謝謝大家。

【主持人】下面開始提問環節,按照慣例請大家圍繞發佈主題內容提問,提問前請介紹所在的媒體。現在開始提問。

【中國家庭報記者】請問張倩研究員,改善兒童營養健康這個問題,我感覺如果僅憑家長來做的話,可能還遠遠不夠。我們應該作出哪些努力促使全社會參與進來呢?

【張倩】首先,改善兒童營養和健康,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多方位共同努力才可以做到。作為學校和社會而言,我們應該針對多人群開展多形式的營養健康教育,提高學生、家長、學校教職員工、食堂工作人員乃至全社會的營養健康知識水平。其次要針對學校,充分利用學校的特點給兒童提供營養均衡、品種豐富的飯菜。第三要根據當地的特點開展有針對性的營養改善措施,比如説給學生提供早餐或午餐,住宿生要保證一日三餐,提供營養強化的食品或者營養包,或者開展豐富多彩的身體活動。

另外,我們強調兒童營養改善的過程中要及時進行學生營養狀況的監測,了解學生營養狀況存在的問題,為相關政策提供科學依據。還有學生營養改善的過程中,需要政府、社會組織和企業做到優勢互補、多方面共同配合改善營養狀況。

最後一點我強調一下,希望我們能夠逐步建立健全學生營養改善相關法律法規體系,用法律作為學生營養改善的持久保障。作為學生營養改善來説,目前國家正在實施的“農村義務教育營養改善計劃”和“營養校園”試點就是學生營養改善的很好示範。

【健康報記者】請問劉主任,現在很多家庭都存在焦慮的現象,這是否屬於一種精神疾病。這種焦慮情緒是否會傳染?第二個問題,現在遊戲已經從傳統的電腦已經轉移到手機上,遊戲很多,網絡成癮對青少年兒童來説是不是也是一種精神衛生問題,我們應該如何解決?

【劉華清】謝謝你的提問,在現代社會每個人都會處於焦慮狀態,焦慮有輕有重,輕度的焦慮讓我

們有適度的壓力,面對生活、面對困難還可以變成動力。比如説每個人擔心害怕地鐵能趕上嗎?飛機和火車能趕上嗎?能不能按點走?這都是適度焦慮,這是正常化的,每個人都會面對的。有一些焦慮相對比較重,寢食難安,恐懼害怕,對未來、對現在都不可名狀的擔心害怕過分了,影響他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了。更有甚者,有嚴重的焦慮表現,心慌氣短,睡不好覺,整日憂心忡忡,甚至變得不開心,影響正常的工作生活,可能就需要專業的精神科幫助了。

另外一個問題,我們怎麼樣處理。自身的思考和進步,學習包括家庭的教育都是非常重要的。另外,運動、跑步,和更多的家庭和智慧的長者交流,減輕自己的焦慮。世界衛生組織非常好的建議,各項的心理困難和痛苦,運動是最主要的輔助的處方,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處方,堅持每天2小時以上的鍛鍊,豐富多彩的集體項目的體育活動是非常重要。如果有嚴重的焦慮可以去專科醫院的藥物治療,更快迅速緩解焦慮。很多人擔心專科醫院的藥物副作用,其實它的利遠大於弊。過度的焦慮改善了,睡眠、飲食、日常工作正常了,給家庭和孩子帶來的利益還是非常多的,所以要選擇專業化的服務。

遊戲成癮的問題,全世界的心理健康和精神科專家對遊戲成癮的問題,是否列入精神疾病有不同的意見、不同的看法。其實,很多遊戲成癮或者網絡過度使用的孩子,本身家庭關係就有些問題,自己有身體或者精神問題。對於遊戲過度使用,比如超過3小時、超過6小時,嚴重影響工作和生活,以至於無法擺脫。一旦不讓去玩遊戲,就會有階段症狀,如身體不舒服、心慌氣短、寢食難安、飲食不好,這都需要精神科

專業化的幫助,就像酒精成癮、其他物質成癮一樣,需要專業人員的幫助。

【中國教育電視臺記者】請問楊主任,現在使用手機和IPAD的小朋友年齡越來越小,我們也了解到很多幼兒園其實也有一些電子化的教學設備,想問一下,頻繁使用這些電子設備,對於幼兒來説是不是危害更大,應該有什麼方法來預防?

【楊曉慧】手機和IPAD是一種近距離使用的産品,這種電子産品對於孩子的影響主要還是由於長期的近距離用眼造成的。小孩子0-3歲是他們屈光狀態發育的關鍵時期,3-6歲也是正在發育的時期,如果他們長期近距離用眼的話,他們的調節能力就處於一種非常緊張的狀態。在這裡做一個科普,我們人的眼睛在看遠處的時候是不需要調節的,在看近處的時候,我們要通過肌肉的收縮而調節才能夠看清近處。對於小朋友來説,如果長時間的看近處,他的調節狀態一直就處於緊張的狀態,而導致視力的暫時下降,一般來説這種暫時的下降被稱為“假性近視”,但是如果這種狀況不能夠被改善,最終會造成持續性的視力下降,也就是真性近視。所以,孩子在看IPAD和手機的時候,時間的總量多、單次時間長和用眼距離近,都會導致近視的發生和發展。

另外,還有一些是因為環境光線比較弱。有些孩子怕父母管教,所以偷偷的在黑暗中看或者偷偷在被窩裏看,這樣背景光線比較弱,顯得屏幕亮度相應增加。長期這樣做,就會造成眼睛的結膜充血、幹澀、流淚、分泌物增多,這些都是視疲勞的症狀。還有一個是因為手機和IPAD的內容比較豐富,畫面跳動比較快,速度也很快,小朋友在聚精會神的盯著看時,造成瞬目的活動減弱,因為我們的眼球是通過眨眼把淚液分佈到眼球表面而起到滋潤的作用,做眼保健操。大量證據説明戶外活動能夠降低近視發病率,所以説小朋友要在看完電子産品以後積極的走出窗外、走出校外,做沐浴陽光的活動。還有改善不良用眼習慣,比如學校促進孩子的讀寫要保證“三個一”,這些都是預防近視的一些保護措施。

【中國人口報記者】請問曹主任,現在家長對孩子在學校學習情況十分關心,一些家長反映孩子在課堂上容易走神,這種情況應該如何應對?

【北大六院兒童病房主任 曹慶久】孩子上課容易走神,我們要分情況,如果偶爾走神,對他學習沒有太多影響,可能很多孩子都有,不用特別的關注,如果孩子走神很明顯,影響他學習就要關注了。持續或者長時間的走神可能有幾種原因。第一種原因,孩子對於學習沒有興趣。很多孩子都有偏科現象,這個孩子喜歡科學,那個孩子喜歡語文。還有的孩子由於不太喜歡那個老師上課注意力也不集中。所以對於偏科或者不喜歡老師原因的注意力不集中就要改善我們的課堂設置,使課堂教學內容更加的生動,對孩子更加有吸引力,改進我們的教學方法,這樣可以使孩子注意力提高。

第二種情況,很多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因為他學的知識他都會了,現在孩子報的輔導班很多,很多輔導班的內容和學的內容是一樣的,所以學校老師講內容的時候他已經會了,上課就沒有興趣了。對於這種情況,家長要注意報輔導班的時候不要報和上課內容一樣的輔導班,比如數學、語文,在學校講課新鮮知識對於孩子更有吸引力。

第三種情況,很多孩子某一方面能力比較弱,比如學數學就比較困難一些,因為學不會也會對學習沒有興趣。針對這種情況,家長、老師要針對孩子的薄弱環節,重點給予他輔導、給他一些練習,使他能夠跟得上,跟得上他的注意力就更能夠集中了。

另一種孩子,上課的時候注意力特別分散,還有動作增多,上課坐姿不好,動來動去,和同學説話,不僅在學校表現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在家裏表現出作業做的慢、拖拉,做的比較粗心,平時做事也是丟三落四、虎頭蛇尾的,並且他在多種場合都會有這種表現,這種情況在我們醫學上有一個名詞叫“注意力缺陷多動症障礙”,俗稱多動症,這種孩子也是我們在學校中發現注意力不能集中的很主要的原因,因為注意力缺陷多動症障礙的患病率還是挺高的,大約5%左右,這種孩子主要是自控能力差導致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同齡孩子比比較弱。對於這種孩子,我們一定要進行積極的行為干預,如果影響學習、影響生活比較明顯,必要時做一些藥物干預。大體就是以上這些方面的原因。

【劉華清】容易走神的這個問題,確實和多動合併存在。有一個早年的兒童精神分析理論可以指導我們家庭養育的實踐。在走神和多動孩子的生活歷史當中,尤其在早年的生活當中有過被分離、被拋棄的體驗。一些家長工作很忙、很緊張,在孩子7個月、8個月、1歲,將孩子送到祖父母身邊撫養,就很容易引起注意力和多動的問題,這些問題在門診當中經常可以感受到,這些孩子早年有過被迫分開,到5歲、6歲才回到父母身邊上學,他用多動、注意力等不好的問題來吸引親人的關注和重視,當親人的關注和重視、打罵、批評、暴力對待的時候,孩子注意力和集中的問題更是個大問題。所以,在這方面新聞媒體的宣傳要讓0-6歲的孩子能和父母在一起生活有天然的聯絡,這樣心理健康更好,會避免將來在青少年期出現更大更多的心理衛生問題。

【新民晚報記者】請問楊主任,現在很多孩子去醫院配眼鏡時,醫生一般都會建議需要散瞳驗光,但是很多家長對此有誤解,就認為散瞳會使孩子視力模糊、畏光,然後影響孩子學習。我想問一下,為什麼配眼鏡前一定要散瞳?

【楊曉慧】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因為作為臨床醫生,我在門診上經常會遇到家長告訴我説我們要考試了,我們要有學習班,這麼長時間的散瞳,孩子為什麼要這麼散,直接去插片配眼鏡不行嗎。在這種情況下,為什麼醫生還要建議孩子做散瞳。如果一個孩子的視力下降到醫院的時候,醫生首先要判定他的視力下降的原因到底是什麼。首先考慮的疾病就是去屈光不正,屈光不正是一個大的範圍,它包含了近視、遠視、散光和屈光參差,孩子長期的近距離用眼,調節能力非常強,處於一種高強度的狀態,這種調節會對孩子的屈光狀態造成影響。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消除過度調節對檢查結果的影響,為了區分真性近視和假性近視,配一副合適的眼鏡,我們都建議青少年在視力不良的時候進行散瞳驗光,尤其對於那些不但視力不好,而且還有斜視、視力矯正不良、調節痙攣,這種情況下必須要散瞳的。目前來説,散瞳驗光也是國際上推薦的診斷屈光不正的一個金標準。

在臨床上散瞳常用的有兩種藥,一種是1%的阿托品凝膠,一種是0.5%的復方托吡卡胺,實際阿托品的散瞳作用比較強,能夠非常完整的抑制調節的影響,但是它的藥效持續3周左右,而0.5%的復方托吡卡胺的藥效持續8到10小時,在藥效持續中間由於藥理的作用,導致睫狀肌麻痹、瞳孔散大、孩子畏光,同時看近處看不清,也就是説孩子的閱讀和寫作業是受影響的,即使這種情況下,為了配副合適的眼鏡散瞳驗光是必須的。如果害怕影響他的學習,孩子可以在週末或者假期的時候來進行散瞳。

【健康諮詢報】請問張倩研究員,我們日常的採訪裏經常發現青少年在飲食結構上,比如攝入的蔬菜比較少、肉類比較多,想問青少年怎麼吃肉才健康或者三餐吃肉比例或者每一餐吃肉克數有沒有個建議?

【張倩】這是很多老百姓很關心的問題。很多老百姓都認為肉是比較有營養的,大家概念裏的肉通常包括魚肉、禽肉、豬牛羊等畜肉,總體説來各種肉類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維生素A、B族維生素、鐵、鋅,有些肉類含的飽和脂肪酸或者膽固醇的量相對比較高。總體來説,各種肉類的蛋白質含量差不多,但是各種肉類的脂肪含量和構成有一定差別,比如魚類含的脂肪量比較少,而且多數是不飽和脂肪酸,對於心血管的健康比較有利。豬牛羊等畜肉含的脂肪量相對比較高,同時都是飽和脂肪酸。而禽類脂肪含量波動比較大,比如老母雞的脂肪含量就很高,而鴿子肉的脂肪含量就很少。國外有研究表示,這種飽和脂肪酸的過多攝入,對心血管的健康或者是肥胖的發生是一種危險因素。所以,我們推薦兒童青少年適當多吃魚類,優選魚類,其次是各種禽類,豬牛羊等畜肉是最後的選擇。另外,畜肉我們推薦牛羊肉多吃一點。

關於你説的量的問題。《中國學齡兒童膳食指南》指出,不同年齡段的肉類攝入量不大一樣,6-10歲的兒童禽畜肉每天吃40克左右,魚類等水産類每天也應該吃40克左右。對於稍微大一點的10-13歲兒童這兩類都應該分別達到每天50克左右。對於14-17歲,進入青春期的兒童,量要稍微大一點,比如禽畜肉每天累計50-75克左右,魚等水産每天也是50-75克。另外,關於蛋類,蛋類的營養價值和肉類是差不多的,而且蛋黃是維生素和礦物質的主要來源,同時蛋黃中含有一定的膽鹼、磷脂,這些對於神經系統的發育都是很有利的,兒童青少年每天可以吃一個左右的雞蛋,希望兒童青少年保持適量的肉類攝入促進他們的健康。

【南方都市報記者】兩個問題。第一,我們注意到一些學校用智慧課堂系統監控學生的學習行為,這種是否有助於發現多動症的學生健康心理問題?第二,請問楊主任,有些青少年如果佩戴隱形眼鏡,是否需要經過醫生的處方?

【曹慶久】有些學校用智慧系統監控學生,不知道目的是什麼,監控學生學習還是監控注意力之類的,這種監控系統對於一些學生來説,學生往往會有一些心理方面的反應,很多青春期的孩子正處於自我意識快速發展的階段,他要求有隱私權,要求得到別人的尊重,要求得到別人的信任,所以如果裝監控系統監測孩子注意力的問題,如果説他注意力不集中了老師可能會發現,這樣往往會引起孩子的反感,所以要注意它對孩子心理方面的影響。

如果客觀上説,裝系統可能能夠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的注意力狀況。可以看到哪些學生在課堂上有持續的注意力不集中,對於這種孩子我們需要引起老師和家長的關注。但也有一些孩子學習一段時間會有一些活動,有一些走神,這都是正常的。我們知道正常人的注意力在保持一段時間的高度集中情況下,會有一段時間的注意力分散、注意力不集中,這是正常生理現象。它是我們保持持續學習、持續聽講的動力,如果只是這種情況不用特別擔心這個孩子有問題。如果經過監控之後發現他整堂課都不能集中注意力,一節40分鐘他有30分鐘都不能集中注意力還是要引起學校和家長的重視,最關鍵是安裝的目的是什麼。

【楊曉慧】孩子的近視矯正有兩種方案,一種是框架眼鏡,就像我戴的這樣,這也是我們首先向青少年推薦的,但是有些孩子不願意戴,有些孩子不能夠戴框架眼鏡,比如兩隻眼的屈光狀態超過300以後,兩個眼形成的物象在大腦中會形成混淆,這種情況下孩子不能接受框架眼鏡,這時候再考慮角膜的接觸鏡。角膜接觸鏡,實際它的驗配有嚴格的適應症,並不是説我願意到眼鏡店配一副就戴上去,而角膜的接觸鏡又分為軟鏡和硬鏡。每個眼鏡都有自己的適應範圍,對於青少年來説如果要戴這種接觸鏡一定要到正規醫院做檢查,相應的各個方面的指數綜合在一起判定是不是適合佩戴這種眼鏡,佩戴接觸鏡因為是扣在角膜上的,所以對孩子的衛生條件要求比較高,也要求孩子到醫院復診的時間更加頻繁。

【主持人】時間關係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