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腰鼓百面如春雷 打徹脫貧花自開

2018-06-13 17:12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西安6月13日電 題:腰鼓百面如春雷 打徹脫貧花自開

新華社記者沈虹冰、梁娟、張斌

陜北的盛夏,驕陽剛剛西斜,延安市安塞區馮家營村的腰鼓就已擂響,震撼的鼓聲響徹雲霄。在這個剛剛開業不久的文化民俗村裏,火紅的腰鼓表演是主打節目,也最受遊客歡迎。

獨具魅力的安塞腰鼓舞動起來,會掀起漫天黃塵,將黃土高原農民樸素而豪放的性格展現得淋漓盡致,堪稱“中國一絕”。退耕還林後的陜北被綠色籠罩,為了重現表演效果,馮家營村前不久在村中空曠地帶用黃土特意堆建出一個新舞臺。

33歲的王毅站在隊伍最前面,和上百位鼓手一起舞動鼓槌。王毅皮膚曬得黝黑,打鼓時表情誇張,跳躍時動作利落,腳下塵土高高揚起,場面震撼人心。

在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安塞,“上至九十九,下至剛會走”,幾乎人人會打腰鼓,人人能唱民歌。作為腰鼓之鄉的後生,王毅依靠這門“鄉土絕活”,打來了姻緣,也打走了貧窮。

“以前打鼓是換不來飯吃的”。2015年整體脫貧之前,安塞區有貧困戶7955戶、貧困人口20059人。

“我只上過小學,以前主要靠種蘋果和彈棉花掙錢,家裏沒有額外收入。”王毅説,因為收入微薄,2013年他家被評為貧困戶。

“我始終相信,只要勤勞肯幹,生活是能改變的。”説起往事,王毅眉宇間寫滿驕傲,“我婆姨就是我打鼓唱歌追下的。家裏窮,找婆姨不容易,她是大學生,又有正式工作。只是因為我打鼓唱歌好,人勤快,才決定跟我過。”

結婚後,多才多藝的王毅肩上的責任更重了,他開始思忖著靠腰鼓去掙錢。為了生計,他走街串巷,沿路詢問人家需不需要腰鼓表演,只要對方有需求,他就召集村裏人去表演,而且演得十分賣力,鼓藝也不斷精進。

不久後,王毅參加了區裏的勵志腰鼓隊,他還特意選擇貧困群眾作為隊友。“打腰鼓的時候,大家好像一切煩惱都沒有了,就剩下高興,越打越有勁兒。活動之餘,大家就琢磨著如何把事業做大,一起脫貧。”

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王毅成立了安塞鼓藝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有人專門負責聯絡項目,有人專門負責召集大家排演節目。王毅和許多群眾一道,摘掉了貧困的帽子。

“你別看,這從小打到大的腰鼓還真的能換飯吃,能賺錢。”王毅説,“剛開始,我們出去表演,一個月只能收入4000元左右,後來能掙到八九千元。”

門路越來越廣的王毅還發現,不少外地人對安塞腰鼓也很感興趣。瞅見商機的他決定,不但表演腰鼓,還要教人打鼓。“為了擴大知名度,我專門製作了名片,逢人就發。”王毅樂呵呵道,“2016年,靠著腰鼓這一項目,公司就收入十多萬元,一起打腰鼓的群眾也都不同程度增加了收入。”

靠著這項流傳千百年、專屬黃土高原的特色表演,不少深處陜北貧困地區的安塞群眾從中探尋到了更為寬廣的脫貧門道。安塞區白坪街道辦黨工委書記李學義説,以往的安塞腰鼓重在文化,但也僅僅停留在文化傳播層面。近年來,在當地政府引導下,安塞腰鼓開始逐步發展成産業,通過文化旅遊帶動當地脫貧。

“就目前來看,一期建成的民俗文化區效果很好,開業10天就迎來5萬多名遊客,後期我們還將打造休閒度假和農耕文化體驗區,不斷豐富遊覽功能,通過發展文旅産業加速帶動群眾脫貧致富。”李學義説。

安塞區委書記任高飛説,安塞區不只有腰鼓,剪紙、民歌和農民畫等陜北特色文化資源都很豐富。眼下安塞正通過深挖這些黃土風情文化資源,發展文旅新業態,不僅新建和打造了馮家營“千人腰鼓”表演村、魏塔“東方畢加索”繪畫村、西營“陜北信天遊”大舞臺3個文化産業村,同時還在著力讓文化走出去、遊客走進來、産業做起來、市場火起來,加速促進文化資源、旅遊市場和脫貧攻堅深度融合。

眼下,王毅又接了一個大單,要去北京市通州區給600人培訓“新式腰鼓”。

腰鼓百面如春雷,打徹脫貧花自開。“我正在研究,要把腰鼓的動作和體操的動作結合起來重新編排,讓腰鼓不僅在黃土高原上表演,同時推廣成為一項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時尚體育運動!”這個後生一邊説著,一邊演示他不久前編排好的新動作。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