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瀋陽壓減建設項目審批時間,強化監管防失信

2018-06-22 07:49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瀋陽壓減建設項目審批時間,強化監管防失信
“告知承諾制”,用誠信激活加速度

《關於開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試點的通知》日前印發,決定在16個地區開展試點。通知要求,2018年試點地區審批時間壓減一半以上;2019年在全國範圍開展改革,上半年將審批時間壓減至120個工作日;2020年基本建成全國統一的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和管理體系。遼寧瀋陽,就在這16個試點地區中。

位於瀋陽鐵西區的中德産業園,去年已開始試行承諾制審批。當年8月中旬,華暠汽車零部件項目申請後,僅用1個多月就獲得了施工預許可證。獲證後施工方進園開工,比計劃早了近3個月。

壓減審批到施工的時間,這是各地在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中的共同目標。瀋陽在前期探索當中,取得了哪些經驗?日前,記者就此實地探訪。

項目審批週期長,難題亟待最優解

交了款拿了地,籌集資金到了位,項目卻遲遲不能開工。土地證、規劃、消防、環評、安評、人防……幾十個部門挨個審批,一圈走下來,順利的話也得半年時間,有的甚至1年多還蓋不完公章。

建設項目審批週期長,對東北這樣冬季漫長、施工週期較短的地區,影響更大。“一般政府部門都是年初立項,等招投標公佈,再申請土地等各種手續,經常到了下半年。11月份就停工,施工時間很短。”瀋陽一名建築開發商説。

建設項目審批“馬拉松”如何縮短?瀋陽市政府主要負責人要求國土規劃、建委等相關部門集中攻關突破這一難題。在中德産業園等項目的前期試點基礎上,今年4月23日,瀋陽出臺辦法,要求在全市範圍內對工業(工程建設)項目實行承諾辦理,對已取得項目土地使用權或已確定的項目主體,實行告知承諾辦理。施工單位向主管部門報施工圖設計文件,簽下承諾協議書,就可以辦理建設工程施工預許可證。

實行施工預許可,項目企業早受益

瀋陽市政務服務中心建委窗口,一張帶有防偽二維碼的“施工預許可證”打印了出來。有了這個證,瀋陽沈水灣污水處理廠提標升級改造工程的施工方——中鐵上海局項目部就可以提前1個多月進場施工。“從土地規劃到開工建設,用了24個工作日,還含公示期,時間上至少縮短了2/3。”項目負責人叢培軍感慨,“甲方要求10月31日通水,提前施工為按時通水贏得了寶貴時間。”

瀋陽市建委主任呂凡表示,辦理建設工程施工預許可證,是瀋陽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的一大亮點。項目單位在沒有取得正式施工許可證時,可提報建設工程規劃預許可證等要件,在報送施工圖設計文件後,根據聯合審查意見調整施工圖設計文件的同時,可簽訂承諾協議書,承諾其施工設計文件能夠符合相應建設標準或調整要求,即可辦理建設工程施工預許可證。

“這個證件有效期兩個月,這兩個月內,項目單位按照基本的程序繼續申請正式的工程施工許可,並完成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除了可以提前進場施工外,還允許建設工程項目分階段申請竣工驗收,這樣建設工程項目可以分階段投入使用,使項目儘早産生效益。”呂凡説。

“經初步測算,未取得土地使用證的建設項目相比原有審批程序可以節省3個月左右的審批時間。”瀋陽市營商局負責人介紹,“對於企業來講,提前幾個月施工、投産,可以早幾個月見效,大大降低了企業建設成本、財務成本。”

承諾關鍵在誠信,違約將入黑名單

“簽訂承諾協議,辦理完施工預許可證後,在承諾時間內,還需要辦理好其他必備手續。”瀋陽市建委負責人介紹,“這要求我們必須提高效率,防止卡殼。”

市建委在施工圖審查和竣工驗收環節中,由“串聯”改為“並聯”。在施工圖設計聯合審查上,瀋陽整合建設工程圖紙審查環節為統一的“施工圖聯合審查”,建委將牽頭組織規土、消防、人防、氣象等相關部門實施審查;在竣工驗收上,市建委將牽頭組織相關部門,統一審核驗收,限時辦結。

為防止企業不兌現承諾,瀋陽利用誠信體系,在項目單位簽訂項目承諾協議書後,將建設項目納入全國誠信平臺,及時發現、告知並糾正企業在項目審批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對於無法履行承諾的,會撤消行政審批決定,項目單位要承擔違反承諾造成的法律責任和經濟損失。同時,投資主體在全國企業徵信系統中的信用記錄是承諾制審批的重要前提條件,企業履行承諾的情況也會接入瀋陽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臺。

“在項目單位與審批部門簽訂承諾書後,規劃國土部門加強監管,及時發現並糾正項目單位在履行承諾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出現問題隨時叫停,做好風險防控;建立項目單位失信‘黑名單’制度,嚴格履行核實程序,對規劃實施過程全程監管,將違反承諾事項的單位計入信用檔案,列入失信‘黑名單’。”瀋陽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局局長嚴文復説。

在不久前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相關負責人談到推行告知承諾制度時表示,政府一定要在限期內檢查到位,看建設單位是否履行了承諾。另外,要加強信用體系建設,推行“黑名單”制度,把企業和從業人員的違法違規、不履行承諾的不良行為向社會公開,構建“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聯合懲戒機制。(記者 何勇)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