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互聯網+農業”帶動更多農産品出村

2018-07-04 07:40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7月3日電 題:“互聯網+農業”帶動更多農産品出村

新華社記者胡璐、高敬

“今年,村裏枇杷産量近150噸,我們有40%的優質枇杷通過‘網上枇杷節’賣出去了。”四川仁壽縣文宮鎮飛躍村64歲的村民徐友坤高興地説。

徐友坤所説的“網上枇杷節”,是仁壽縣近年探索的“互聯網+農業”農産品銷售新業態。今年在枇杷上市時節,當地舉辦第十八屆枇杷節暨第四屆京東網上枇杷節,讓農民嘗到了互聯網帶來的“甜頭”。

隨著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和電商扶貧等政策的實施,近年來我國農業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迅速,呈現東中西部競相迸發、工業品下行和農産品上行雙向流通的格局。據統計,截至2017年底,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達1.2萬億元,農産品網絡零售額達2400億元,同比增長53.3%。

“農業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有效帶動了生産與市場需求的精準匹配、重塑了農産品流通渠道,同時還突破了時空限制,帶動了偏遠貧困地區優質綠色農産品走出深山、走向市場。”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屈冬玉説。

在大力發展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的背景下,農産品出村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屈冬玉告訴記者,傳統的電商是通過互聯網把工業品、消費品送到農村,而對鄉村振興大業來説,更重要的是幫助農民把優質特色農産品賣到城市。

為此,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實施“互聯網+”農産品出村工程,強化電商企業與小農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産銷對接,加強農村網絡寬帶、冷鏈物流等設施建設,推動解決農産品“賣難”問題,實現優質優價帶動農民增收。

業內專家表示,我國較為分散的小農生産方式導致農産品標準化和商品化程度不足,以及生鮮産品對物流要求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産品出村的效率。當前各地通過互聯網,尤其是積極發展産業電商,有效帶動更多農産品出村。

發展産業電商,就是將電商的産業鏈向前延伸到農産品生産端,通過與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合作,把小農生産引入現代農業生産軌道,從耕地、播種、施肥、打藥、收割等環節就開始介入,實現農産品標準化,從而更有效地管控農産品質量風險。也可以將農産品産業鏈向後延伸,通過農産品深加工等方式增加産品附加值。如果能夠實現農産品品牌化經營,則會獲得更大收益。

作為農村電商的“國家隊”,供銷總社下屬的中國供銷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依託在農村地區的優勢資源,尤其是農業生産服務,大力發展産業電商。公司總經理丁璐介紹説,隨著土地、種植、採摘、初加工、運輸等每一個環節的標準建立、控制和不斷優化,能夠打造出一套完整的、可複製的、能夠廣泛應用於農産品上行供應鏈體系的解決方案。今年該公司重點圍繞農特産品中心、倉儲物流中心、批發市場、線下體驗店等供應鏈的關鍵節點,在重點地區投資具有資源掌控能力、品牌打造能力、盈利前景好的重點項目。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以推動“互聯網+”在農業生産經營管理服務各環節和農村各領域深度融合為主線,大力推動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數字農業農村建設,健全完善農村基層信息服務體系,推動農業技術進步、效率提升,為加快實現鄉村振興、夯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提供強大創新動力。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張興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