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中歐合作,向深度和廣度拓展

2018-07-16 07:32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圖為在德國漢堡,塔吊將一個中歐班列集裝箱放置在一輛卡車上。新華社記者 單宇琦 攝

7月5日至10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先後赴保加利亞和德國進行正式訪問,出席在索菲亞舉行的第七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並主持在柏林舉行的第五輪中德政府磋商。

保加利亞媒體連日來持續熱議本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認為會晤後“16+1合作”有了新的內涵和發展。會晤成果顯示,中國希望與中東歐16個國家的合作能促進歐盟團結和歐洲一體化。索菲亞通訊社援引保加利亞總理鮑裏索夫的話説:“中國在本地區並非要和歐盟分庭抗禮,對歐盟在本地區的援助是一種補充。”

此外,李克強總理還于當地時間7月9日到訪德國,並在柏林總理府與德國總理默克爾共同主持第五輪中德政府磋商,引起各方媒體廣泛關注。

在兩國總理會談及政府磋商結束後的24小時內,路透社、彭博社、德國《商報》、德國之聲、新加坡《聯合早報》等紛紛以“中德總理共同維護自由貿易”為主題進行了報道。彭博社敏銳捕捉到默克爾對中國加大對外開放步伐的積極肯定,報道稱:“默克爾對中國對外資的開放表示讚賞”。路透社則援引默克爾的話稱,此次與中國達成的合作有著“全新的高質量”。

路透社7月11日報道,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裁屠紹光在巴黎參加金融會議時表示,歐洲有很多活躍的行業,“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準備在歐洲擴大和深化投資”,和金融機構加強合作。

李克強總理此次訪歐行程可分為兩部分,一是訪問保加利亞並出席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二是訪問德國並主持中德政府磋商。這兩部分都是中歐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升中國與歐洲以及中國與中東歐等此區域內國家間關係都有頗多助益。

“16+1合作”是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關係的創新之舉。6年來的實踐證明,這一制度是富有成效的,如自2015年5月在斯洛文尼亞召開首次林業合作高級別會議並正式成立“16+1”林業合作協調機制以來,“16+1”林業合作建立了定期高級別會議機制,成立了聯絡小組,開通了林業合作網站,並積極開拓在科研教育和林業産業的合作潛力。林業合作已列入歷年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發表的合作綱要以及《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中期規劃》。

此次李克強總理中東歐之行,也取得了新的成果。在中國—中東歐國家“16+1”領導人會晤後,雙方發佈了《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索菲亞綱要》(簡稱“綱要”)。在金融領域,綱要提出的主要成果包括投融資、金融機構網絡化佈局、金融監管、金融科技等領域的合作。此外,包括羅馬尼亞、塞爾維亞、保加利亞等國在內也簽署了雙邊的涉及基礎設施、食品和農林業、電子商務等領域的合作文件,可以説,“16+1”合作不僅拉近了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關係,更成為“一帶一路”框架下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展開闔作的有力平臺。

而德國作為歐洲最大的經濟體,也與中國在人工智慧領域有廣泛的合作空間,且作為歐洲的政治經濟大國,德國與中國關係的進一步發展對中歐關係具有非常重要的引領作用。

目前中歐合作更多的仍是基於經濟上互有需要,中歐對彼此的市場、資金與技術的倚重驅動著雙邊合作不斷推進。

過去十多年,歐盟作為一個統一經濟體一直是中國的第一大貿易夥伴。而另一方面,中東歐國家對中國投資極為重視,西歐則看重中國的龐大市場。除了貿易投資領域之外,雙邊在全球治理、人文交流等領域也有很大的合作空間。

未來,面對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的變化,中歐作為世界上非常重要的兩大經濟體,合作機遇始終存在,對中歐合作前景應始終保持樂觀,如全球治理領域,雙方在維護全球多邊貿易體系、維繫開放的投資環境、維護伊核協議等議題上擁有一致立場。

如此次中德會晤期間,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德國支持世貿組織原則和聲明,也會支持歐盟履行《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議定書》第15條條約的義務,因此今後雙方還有很大的合作空間。當然,中歐在合作中也存在著一些挑戰,如仍需提升彼此信任度,更好地處理中歐貿易摩擦,推動雙邊經貿關係進一步健康發展,是中歐雙方領導人需要考慮並加以解決的問題。(受訪專家: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 馮仲平 吳虛懷 採訪整理)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