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三大數據彰顯我國上半年穩中向好就業形勢

2018-07-27 19:03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7月27日電 題:三大數據彰顯我國上半年穩中向好就業形勢

新華社記者葉昊鳴

在近日召開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二季度新聞發佈會上,一組數字展現了我國今年上半年的就業情況:全國城鎮新增就業752萬人,同比增加17萬人;二季度全國城鎮登記失業率3.83%,同比下降0.12個百分點。同時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6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4.8%,連續3個月低於5%。

穩中有進,走勢良好,這是上半年我國就業的整體狀況。數據切切實實體現我國穩中向好的就業形勢。

找工作難嗎?一些崗位多於求職人數

三月開春,正是各地企業重新招聘時節。已經連續舉辦過9屆的“長三角地區人才交流洽談會暨高校畢業生擇業招聘會”也於此時在上海拉開了帷幕。招聘會當日,來自全國的1000余家企業為1.3萬名求職者提供了2.3萬餘個工作崗位。現場“搶人”情況不斷,一些崗位一人難求。

“監測數據顯示,二季度的市場求人倍率是1.23,同比增加0.12,市場崗位需求大於求職人數。和求職人數相比較,崗位進一步增加。”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政策研究司副司長盧愛紅説。

今年以來,在經濟發展趨於緩和的情況下,社會上出現“招聘崗位不多”“找工作難”的聲音。但根據公佈的權威數據來看,為什麼實際就業市場崗位還能供大於求?

“一方面,中國經濟的體量在不斷加大,民營企業數量在增加,拉動的GDP在增加,對就業有促進作用。另一方面,目前‘雙創’産業發展迅速,經濟增長方式、經濟結構調整有利於增加就業崗位。”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失業保險研究室主任袁良棟説。

但就業崗位的增加並不意味著我國“就業難”的問題已經得到解決。袁良棟表示,結構性就業矛盾依然是我國現階段就業面臨的突出矛盾,“還需大力發展就業容量大的高新技術産業和現代服務業,進一步組織開展大規模職業技能培訓。”

農民工出現返鄉潮?在外打工1.8億人

從寧夏回族自治區青銅峽市大壩鎮三棵樹村走出來的李幼松,是一名負責輸煤設備運行情況的巡查員,手中的一本工作日記,記錄了他工作以來的大小事項。工作多年,這本日記陪伴他走過了1萬公里的巡查路程,也見證了他從一名普通的農民工成長為電廠的技術能手。

“我也曾是一名門外漢,但通過自學和向前輩請教,才能迅速熟悉基本規範和作業流程。”李幼松説。

今年以來,不時有因工廠倒閉導致農民工失業的輿論出現,“農民工出現大規模返鄉潮”的説法也頻頻出現。但數據顯示並非如此。

“二季度末,全國農村外出務工勞動力總量為1.8億人,比去年同期增加149萬人,增長0.8%,這是非常可喜的。”盧愛紅表示,在就業增長、失業率處於低位的情況下,取得這樣的成績,表明我國的就業質量獲得進一步提高。

今年上半年,通過實施企業新型學徒制、穩步提高農民工群體技能培訓、統籌推進農村轉移勞動力等措施,1.8億名農民工走出鄉村,依靠自己的技術手藝獲得了心儀的工作。

今年5月上旬,國務院印發了《關於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的意見》,對農民工等重點群體的就業問題予以政策幫扶。

困難人員“就業難”?91萬人實現就業

夏日夜晚,黃河岸邊,陜西省延安市延川縣乾坤灣鎮碾畔村村民郝世斌開的烤肉店,賓客滿門、生意紅火。這樣一家烤肉店,一年為他帶來20多萬元的收入。

郝世斌家中有3名癱瘓在床的老人,2個孩子需要供養,家庭負擔重。但他依靠自己的手藝和村幹部的幫扶,郝世斌自己脫了貧,也向他人分享了“致富經”,成為當地致富的“領頭羊”。

郝世斌的脫貧經歷只是一個縮影。來自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共有91萬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

就業困難人員是就業“困難戶”,91萬人如何跳出“就業難”怪圈,實現就業?

“就業困難人員需要有生活保障,要通過接受技能培訓獲得崗位,滿足他們的需求,政策幫扶必不可少。”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莫榮説。

隨著我國紮實推進對就業困難人員的進一步幫扶,各級政府響應中央號召,落實就業幫扶政策,積極開展春風行動、就業援助月、民營企業招聘周、農村貧困殘疾人就業幫扶等專項服務活動。

除此之外,因地制宜發展具有當地特色的第三産業,也是部分地區擺脫貧困、實現脫貧的重要方式。安徽、寧夏、甘肅等省份通過引進就業幫扶企業進村頭、引導當地村民發揮自身特長、加強技能培訓等方式,多渠道開發就地就近崗位,使貧困人口就業規模和就業穩定性得到進一步提高。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白宛松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