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面對糾紛 你將不再感到無助——“1+1”中國法律援助志願者在行動

2018-08-04 14:56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8月4日電 題:面對糾紛 你將不再感到無助——“1+1”中國法律援助志願者在行動

新華社記者 王茜

九年前,我國還有400多個縣沒有律師或律師資源嚴重缺乏;新疆、西藏、青海等地的大部分縣(區),律師“零存在”。

如今,青海省消除了無律師縣,西藏實現了法律援助工作全覆蓋。

這個變化源於“1+1”行動的開展,讓中西部地區390多個律師資源短缺的老少邊窮縣的人們,在面對糾紛時,不再感到無助。

法援案案皆辛苦

“1+1”就是1名執業律師加1名大學生或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結成對子,到中西部欠發達地區開展為期一年的法律援助志願服務。在服務中,志願者們不計個人得失,不畏條件艱苦,化解了一起又一起社會矛盾糾紛。

奔走三個省區,顛簸五千多公里,幫助因車禍高位截癱、全家陷入絕境的農民田某討回91萬元損害賠償,負責這個案子的是當時在湖南保靖縣服務的律師汪忠流。據回憶,當時田某怕連累家人,已經多次要自殺,勝訴獲得的賠償金讓他又有了生的希望。

11位農民工長期被拖欠100多萬元的工資,有的家裏孩子求學面臨困難,有的老人臥病在床卻無錢就醫,忍無可忍,他們找到烏魯木齊市頭屯河區法援中心申請援助。

代理律師陳賢説,這個案子難在當事人的法律意識淡薄,彼此又各有訴求。為了用最短的時間幫助申請人擺脫困境,陳賢用通俗的語言反復認真地釋明法律程序和規定,甚至在開庭前還在做思想溝通工作,最終幫助他們討回了100多萬元的辛苦錢。

在貴州服務的譚海濤律師,日夜兼程上千余公里,連續8小時艱苦談判,終於讓惡意拖欠農民工薪資的項目施工經理,在當天晚上就簽署了勞務付款文書。

據統計,九年來,1100多名“1+1”志願者,辦理了6萬多件法律援助案件,化解了上萬起社會矛盾糾紛。

送到“心尖上”的法治

遇到糾紛找族長解決?這聽起來像是電影中的一幕。

在甘肅服務的雷青霞律師説:“這曾經真實地發生過,當地群眾遇到糾紛,都去找族長解決。現在,通過持續多年的普法宣傳,當地老百姓開始有了官司找律師走法律途徑解決的意識。”

九年來,“1+1”行動的律師們通過多種辦法把普法宣傳、法治講座送進了鄉村、社區、校園、工地、軍營、監獄,讓法治真正走到了人們的“心尖上”。

多播撒一粒法治的種子,就多一份安寧與和諧。

每個星期一的早上,服務新疆洛浦縣的律師黃勇都會深入到十幾個村子,帶領村民舉行莊嚴神聖的升國旗儀式,帶領大家升國旗,唱國歌。他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憲法和法律,講解《國旗法》《國徽法》和《國歌法》。

同樣曾在新疆服務的厲永剛,在有著300多名建築工人的施工現場開展普法宣傳,現場發放了200余份實用易懂的《法律援助服務指南》和《農民工法律援助服務手冊》,就勞動合同、工資工時、工傷保險篇、遭遇交通事故如何處理等法律知識開展宣傳,與建築工人零距離互動解答諮詢。

九年來,志願者們開展了2萬多場次普法宣傳和法治講座,1600多萬人直接受益。

培養人才讓“飛鴿”變“永久”

向服務地派出志願者是一種 “輸血式”服務,志願者一般停留的時間有限,難以長年在當地服務。為此,九年來,廣大“1+1”志願律師和他們的傳幫帶對象一起學習,一起工作,手把手地“帶徒弟”。

在貴州服務的楚嘯律師,聯絡自己所在的律師事務所和縣法律工作者結對幫扶,一對一言傳身教,在服務地打造了一支擁有14名執業律師、10名實習律師,平均年齡僅32歲的年輕律師團隊。

律師嚴桂琴在青海,每天都堅持為當地法律工作者做至少40分鐘的培訓,一年來風雨無阻。

在甘肅服務的律師劉永虎,為進一步增強項目的造血功能,他把這一年的工作重心集中到傳幫帶上來,他輔導三名當地法律工作者通過了司法考試,還把一位本地戶籍的少數民族大學畢業生培養成法律服務工作能手。

近年來,“1+1”中國法律援助志願者在所服務的地區大力培養法律人才,為服務地脫貧發展培養紮根本土的法律服務工作資源。這讓“永久”的當地法律服務工作者逐漸替代“飛鴿”的志願者,形成推動法律援助事業發展的長效機制。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張興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