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

2018-08-11 07:23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
穩預期,不畏浮雲遮望眼

7月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佈最新年度評估,認為“中國經濟繼續保持強勁發展勢頭”,該機構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預計2018年中國經濟增長率為6.6%,與其4月的預測一致。

此前,世界銀行6月發佈的《全球經濟展望》預計,受消費增長強勁等利好因素帶動,預計今年中國經濟增長6.5%,比1月份的預測值上調0.1個百分點。

看好中國經濟的不僅是世界兩大金融機構,還有眾多海外機構投資者。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數據顯示,7月境外機構連續第十七個月增持人民幣債券,倉位較去年同期增長60.92%。7月,借助滬深股通的海外資金保持穩定凈流入態勢,累計凈買入額達284.7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近30%。外資機構對中國市場的熱情,也折射出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的良好預期。

7月31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提出“穩預期”的要求。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王遠鴻説:“做好當前經濟工作,穩定預期十分重要。儘管面臨一些新問題新挑戰,但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保持戰略定力,化被動為主動,中國經濟穩的格局依然牢固,進的態勢更加凸顯,穩中有進的大趨勢不會改變。”

我國經濟保持總體平穩、穩中向好態勢,經濟穩則預期穩

穩預期,先要看懂中國經濟運行怎麼樣。

今年以來貿易保護主義加劇,全球經濟復蘇態勢出現分化,然而,上半年我國經濟運行仍延續了“多穩”格局。

穩在增速。上半年,我國GDP同比增長6.8%,經濟增速連續12個季度穩定運行在6.7%—6.9%的中高速區間。“這充分顯示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強大韌性和內在穩定性,為我們應對各類風險挑戰打下了堅實基礎。”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嚴鵬程説。

穩在就業。上半年,我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繼續走低,6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4.8%,為2016年全國月度勞動力調查開展以來的最低值。6月末,全國城鎮就業人員總量超過4.3億人,比上年末增加500萬人以上。在就業規模持續擴大、結構繼續優化的同時,就業質量進一步提升,1—6月規模以上企業從業人員平均工資比上年同期增長10.1%,增速提高2.1個百分點。

穩在物價。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呈現溫和上漲態勢,説明市場供求基本平衡。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同比上漲3.9%,既有利於工業企業利潤保持比較合理的增速,也有利於減輕對下游産品成本傳導壓力。

穩在效益。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7.2%,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6.51%,同比提高0.41個百分點,盈利能力明顯增強。

從經濟“年中報”來看,我國經濟保持了總體平穩、穩中向好態勢,經濟穩則預期穩。央行發佈的問卷調查報告顯示,今年二季度企業家信心指數為75.8%,比上季度提高1.6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提高10.4個百分點。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開展的中國消費者信心調查顯示,二季度中國消費者信心指數為121.3,連續3個季度處於較樂觀區間。

確保實現全年目標任務,我們有這個底氣和能力

穩預期,就要摸清中國經濟底牌有哪些。

上半年經濟成績單亮眼,但隨著中美經貿摩擦升級,外部環境發生明顯變化,社會上對下半年中國經濟走勢預期也存在一些疑憂。有人焦慮:“貿易摩擦會不會嚴重打擊國內企業,使實體經濟深陷困境?”有人擔心:“外貿出口會不會大幅下滑,並導致增長失速、影響手中‘飯碗’?”還有人悲觀地分析:“去杠桿讓短期流動性偏緊,中國經濟會不會出現‘硬著陸’?”……面對一系列新問題新挑戰,中國經濟能否如期實現年度目標任務?

“我們有信心、有底氣、有條件,也有足夠的能力,以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和持續健康發展的確定性,有效應對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確保實現年初定下的目標任務。”嚴鵬程説。

——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動力支撐強勁。

從需求結構看,上半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達78.5%,經濟增長對出口的依賴正大幅減弱,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日益強化,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越來越明顯。“我們擁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中等收入群體,隨著這一群體不斷擴容,巨大的消費升級需求還將持續釋放,這也意味著中國經濟增長的平穩性會進一步增強。”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説。

從動力結構看,過去5年,我國的市場主體數量增加近80%,現已超過1億戶,新動能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1/3;三大戰略、四大區域板塊協調聯動,新增長極、新增長帶競相涌現,開拓了較大的迴旋空間;對外開放的範圍不斷擴展,營商環境持續改善,今年上半年新設外資企業同比增長了96.6%。這些生機蓬勃的動力因子都是我國經濟穩中向好的“加分項”。

——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應對經驗豐富。

“一路走來,我們歷經無數坎坷,但每一次都能從容成功應對。改革開放40年,中國就先後成功應對了亞洲金融危機、國際金融危機等一連串重大外部衝擊,積累了大量有益經驗,能夠坦然直面並最終戰勝各類風險挑戰。”嚴鵬程説。

——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政策空間充足。

當前,我國財政赤字率、政府負債率較低,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撥備覆蓋率較高,企業負債率趨於下降,嚴鵬程認為:“我國的政策空間較大,調控工具多樣,完全可以抵禦外部不確定性衝擊。”

進一步堅定發展信心,全面深化改革將不斷釋放利好

穩預期,也要認準中國經濟潛力如何挖。

面對明顯變化的外部環境,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及時做出決策部署。接受記者採訪的專家學者紛紛表示,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必須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對於當前經濟形勢的分析判斷上來,徹底走出一些認識誤區:

——保持經濟穩中向好的勢頭,不能重走“大水漫灌”的老路,而要強化“底線思維”,以實實在在的舉措,全力應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不確定性。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堅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提高政策的前瞻性、靈活性、有效性。不少專家認為,讓財政政策在擴大內需和結構調整上發揮更大作用,同時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就能使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

“這是在既有政策框架下進行的微調,並非宏觀政策方向的調頭。要堅定做好去杠桿工作,但必須把握好力度和節奏,協調好各項政策出臺時機。”王遠鴻説。

——加大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力度,不是過度依賴“投資拉動”的舊模式,而要增強“改革意識”,切實發揮好內需的主導作用,確保經濟行穩致遠。

王遠鴻認為:“積極有為、補足短板,就要擺脫一味靠基建和房地産投資拉動經濟的慣性,通過抓關鍵薄弱環節,激發潛在活力,培育市場動力,抵消下行壓力,在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促改革、防風險之間取得新的平衡。”

展望下半年,全面深化改革還將不斷釋放利好:以補短板為重點,適度擴大有效投資,完善促進消費的體制機制,將挖掘更多內需潛力;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切實解決制約創新發展的堵點、難點和痛點,將催生新的市場活力;改善營商環境,持續減稅降費,讓企業輕裝前行,將增強內生動力;擴大對外開放,充分用好兩個負面清單,努力吸引更多的外資,中國市場將展現全新魅力。

不畏浮雲遮望眼,穿越風雨有信心。中國正處於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中國依然是世界上表現最好、潛力最大、韌性最足的經濟體之一,只要我們穩定預期,提振精神,眾志成城,真抓實幹,就一定能凝聚起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磅薄偉力。(記者 陸婭楠)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