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青海:扶貧産業遍地開花 脫貧攻堅結出金果

2018-08-21 10:30 來源: 青海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我省是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和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全覆蓋區域,貧困發生率8.1%,高於全國平均水平5個百分點。近年來,全省上下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脫貧攻堅戰略部署,戮力同心,主動作為,堅持抓項目促效益,著力以開髮式扶貧提升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促使全省産業扶貧工作取得了新進展。

堅持生態優先,大力發展綠色扶貧産業

青海是一個資源大省經濟小省,由於生態環境獨特,要脫貧很難依賴傳統産業。近年來,我省綠色産業發展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迅速成為我省扶貧攻堅的新力量。

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光伏園區,各種集中式光伏電站鱗次櫛比,光伏組件形成一望無際的藍色光伏海洋。青海省扶貧開發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張宏成説:“根據保守測算,光伏電站每年的發電收益約為1.2億元,其中,要優先解決333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兜底問題,每戶每年可分得3000元,這部分合計近1000萬元。”

我省是全國光伏項目貧困村全覆蓋的唯一省份。8個縣150兆瓦光伏扶貧項目,帶動8000戶貧困戶年增收4000元。1622個貧困村471.6兆瓦光伏扶貧項目即將落地實施。項目建成後,每村每年收益預計在40萬元以上。收益將作為村集體經濟,一方面以工代賑、生産獎補等方式,帶動農牧民增收,另一方面作為滾動資金,進一步發展壯大扶貧産業。

不破壞當地生態系統和諧,發展貧困村旅遊資源優勢,生態旅遊作為一種新型産業模式,迅速成為我省脫貧攻堅的重要力量。每村安排旅遊發展資金300萬元,扶持208個貧困村發展鄉村旅遊業,帶動近6萬農牧民增收。“十三五”末旅遊扶貧村將達到300個,預計帶動8萬人。

堅持生態保護優先,統籌協調,著力在一個戰場上打贏保護生態和脫貧攻堅兩場攻堅戰役。大力發展特色種養業、現代服務業、生態文化旅遊業、民族特色手工業和新能源等“五大扶貧主導産業”,實現生態保護、扶貧開發、改善民生多贏。

改善人居環境,提升貧困村發展能力

我省始終把發展作為解決貧困問題的根本途徑,堅持多方聯動、協同作戰,深入實施十個行業扶貧專項行動,著力補齊民生領域短板,改善閉塞環境,為貧困群眾穩定脫貧、就業創業提供了有力保障,創造了便利條件。

2016年以來,累計投入行業扶貧資金157.7億元,新改建鄉村公路1.2萬公里,建設完成843個貧困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593個貧困村電網改造工程、400個貧困村綜合文化中心項目、464個貧困村寬帶建設項目。深入實施貧困村提升工程,堅持遠近結合,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著力解決影響脫貧致富的長期性問題,不斷提升貧困村經濟實力和帶動水平。

黃南藏族自治州尖扎縣昂拉鄉徳吉村,“水電路訊污廁”基礎設施和學校、衛生室、村公所、文化廣場、射箭場、綠化等公共服務設施一應俱全,並依託村子依山傍水的獨特優勢,開發了水上遊樂、露天沙灘、垂釣等娛樂項目,打造了百畝花海和蔬菜、果品農事體驗園,培育了30戶“農家樂”,為老百姓修築了一條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

省級財政一次性注入8.1億元,在1622個貧困村建立了50萬元的互助金組織,有效緩解了貧困村集體經濟薄弱、貧困群眾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大力實施村集體經濟“破零”工程,一次性投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17億元,按貧困村50萬元、非貧困村40萬元標準,扶持發展村集體經濟,實現全省4146個行政村全覆蓋。

按藏區人均6400元、農區5400元標準,扶持42.63萬貧困人口發展種養業、手工業、商貿流通等到戶産業,提前三年實現有意願、有能力的貧困人口全覆蓋。依託産業基礎,按每縣1500萬元標準,扶持貧困縣發展産業園,推動扶貧産業集聚發展,實現39個貧困縣全覆蓋,解決就業崗位8000個,輻射帶動15.8萬貧困人口年增收1000元以上。

我省大力培育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等經濟實體和新型經營主體,扶持經濟能人和致富帶頭人,提高群眾組織化程度,增強自我發展能力。

貧困家庭就業有路,全力推進創業就業

我省堅持把就業轉移作為貧困群眾最直接、最有效的脫貧方式,通過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扶持自主創業、開發公益性崗位等措施,拓展貧困群眾就業渠道,實現“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的目標。

拉麵經濟、金秋採棉、枸杞採摘等傳統勞務品牌已形成了規模,建立輸出輸入地勞務對接平臺,強化“一對一”就業指導服務,確保貧困家庭勞動力至少有一個就業門路。累計完成短期技能培訓和致富帶頭人培訓3.3萬人次,70%的受訓人員找到了就業門路,穩定就業率達到60%以上。

深入開展“青春創業”行動,累計投入擔保金4000萬元,撬動銀行貸款3.04億元,扶持1100余名青年創業,帶動8017名貧困人口和青年人就業增收。

不斷加大生態扶貧力度,全省累計開發生態公益性管護崗位16萬個,其中4.7萬貧困戶每戶安排一個管護崗位,戶均年增收最高達2.16萬元,生態扶貧已成為貧困人口穩定脫貧的重要渠道。積極開發環境整治、治安管理等公益性扶貧崗位1165個,實現勞務收入1.78億元,人均增收4238元。

我省始終把産業扶貧作為穩定脫貧的重要途徑,不斷完善産業帶貧機制,選準育強特色産業,切實帶動廣大貧困群眾發展生産,就業創業。特別堅持生態保護優先,注重脫貧攻堅與綠色發展協調推進,打好生態綠色牌,讓更多貧困群眾吃上“生態飯”,走上“致富路”。(記者 陳晨)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