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發展改革委舉行專題新聞發佈會
介紹培育壯大新動能有關工作情況

2018-08-24 21:01 來源: 發展改革委網站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8月24日上午,國家發展改革委舉行培育壯大新動能專題新聞發佈會,副秘書長、高技術司司長任志武,高技術司巡視員伍浩,安徽省發展改革委總工程師笪藝武,四川省西部辦專職副主任楊昕,深圳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蔡羽出席發佈會,介紹培育壯大新動能有關工作情況以及地方典型經驗做法,並就優化創新環境、中美經貿摩擦對高技術産業影響、“互聯網+政務服務”、共享經濟、安徽省新動能培育、四川省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等相關問題,回答了與會記者提問。政研室副主任、委新聞發言人孟瑋主持發佈會。60余家境內外新聞媒體80多名記者參加了本場發佈會。

附:發佈會文字實錄

【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 孟瑋】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國家發改委新聞發佈會。今天發佈會的主題是培育和壯大新動能。培育壯大新動能是深入貫徹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今年以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培育壯大新興産業,促進新動能加快成長,新舊動能繼續轉化,取得了積極的進展和成效。一些地方也充分發揮本地區優勢,積極探索,勇於嘗試,在培育壯大新動能方面,形成了一批典型的經驗做法。

為了便於大家更好地了解今年以來培育壯大新動能方面的工作情況和下一步的政策考慮,今天我們很高興地邀請到了我委副秘書長、高技術司司長任志武先生,高技術司巡視員伍浩先生,安徽省發改委總工程師笪藝武先生,四川省西部辦專職副主任楊昕女士,深圳市發改委副主任蔡羽先生出席發佈會,向大家介紹有關情況,並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下面,先請任志武副秘書長向大家介紹當前培育壯大新動能的總體工作進展情況。

【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高技術司司長 任志武】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上午好,很高興參加今天這場新聞發佈會,向大家通報當前培育壯大新動能的有關情況和工作進展。

黨的十九大提出要堅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今年以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扶持創新創業的政策舉措,著力培育壯大新興産業,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新舊動能轉換明顯加快。可以概括為“成長快”“活力強”“業態新”“環境優”四個特點。

一是“成長快”,體現為新動能保持高速增長,對經濟發展的引領支撐作用進一步凸顯。今年前7個月,高技術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1.6%和8.6%,分別快於規模以上工業5.0和2.0個百分點;新動能引領結構優化,高技術製造業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已經達到13%,同比提高0.7個百分點;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12.2%,增速比全部製造業投資高4.9個百分點,其中,集成電路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67.9%,醫療診斷、監護及治療設備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65.1%,光電子器件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45.5%;戰略性新興服務業、科技服務業、高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分別增長16.7%、16.4%和14.8%,增速快於規模以上服務業4.0、3.7和2.1個百分點。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集成電路産量同比分別增長68.6%、21.0%和14.5%,服務機器人、智慧電視、3D打印設備、生物基化學纖維、太陽能電池等新興産品産量保持高速增長。

二是“活力強”,體現為創新與創業互促共進,發展活力持續增強。近幾年來,我們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支持創新創業的政策舉措,政策效應正在持續釋放,突出表現為創新創業熱度不減,新增市場主體量質齊升。今年上半年,全國新設市場主體達998.3萬戶,同比增長12.5%,目前我國市場主體總量已超過1億戶,達到標誌性高點。更為可喜的是,新設市場主體的“質”也在同步提高,上半年,戰略性新興産業新設企業56.9萬戶,同比增長19.9%。特別是第二季度以來,大眾創業意願持續走高,4-6月每月新設企業均超過60萬戶,創歷史新高。

三是“業態新”,體現為互聯網與實體經濟加速融合,新業態蓬勃涌現。網上零售等新興消費繼續保持快速發展,前7個月,全國網上零售額47863億元,同比增長29.3%。其中,實物商品零售額36461億元,增長29.1%,增速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高19.8個百分點;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為17.3%,比上年同期提高3.5個百分點。互聯網與經濟社會各領域融合創新不斷深化,智慧零售、産能共享等新熱點持續涌現;行業生態加速重構,互聯網企業國際化拓展取得積極成效,投融資持續活躍。

四是“環境優”,體現為創新生態持續優化,新動能培育的制度建設不斷加強。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堅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特別是“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不斷激發全社會的創新活力。一是全社會的創新投入不斷提升。2017年全社會研發投入1.75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1.6%,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達到2.12%。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一系列普惠性稅收優惠政策調動企業不斷加大創新投入。二是全社會創新意識普遍增強。各級政府深入貫徹創新發展理念,圍繞支持創新不斷優化管理和服務,有利於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的管理模式逐步形成。企業面向市場和消費升級,大膽推進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新的增長點不斷涌現。三是有利於新動能培育的改革舉措陸續出臺。深入開展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出臺了創新管理、優化服務培育壯大新動能的一系列政策舉措。特別是今年上半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連續出臺了優化科研管理提高科研績效、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加強科研誠信建設、加強知識産權審判領域改革、推進人才評價機制改革等改革文件,進一步破除制約創新創業的制度障礙,釋放新動能發展的活力。

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貫徹黨中央關於下半年經濟工作的決策部署,深化落實培育壯大新動能的各項舉措,按照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總體要求,加速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加速構建國家創新體系,深入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著力打造“雙創”升級版,推動創新創業上水平,進一步優化新産業、新業態發展的政策環境,不斷壯大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我先通報這麼多情況,謝謝。

【孟瑋】下面,請安徽省發改委笪藝武總工程師向大家介紹安徽省在培育壯大新動能方面的經驗做法。

【安徽省發展改革委總工程師 笪藝武】各位媒體朋友,大家好,很高興借今天這個機會給大家介紹一下安徽省培育新動能的基本情況。

近年來,安徽省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實施五大發展行動計劃,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步伐。上半年,全省生産總值增長8.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9%,戰略性新興産業産值增長18.8%,戰略性産業佔規模以上工業産值比重29.7%、同比提高5.1個百分點。

一是圍繞培育新産業,大力推進“三重一創”。這是安徽省推動戰略性新興産業集聚發展的重要創舉,即通過建設重大新興産業專項、重大新興産業工程和重大新興産業基地,加快建立創新型現代産業體系。目前共啟動建設智慧汽車等18個重大新興産業專項,培育實施精準醫療等16個重大新興産業工程,佈局建設新型顯示等24個重大新興産業基地,包括設立了總規模300億元的産業發展基金。

二是圍繞發展新經濟,加快建設“數字江淮”。研究出臺加快建設“數字江淮”的指導意見,著力打造“數字經濟、數字政府、數字社會”三位一體的數據引領型發展模式。啟動建設“數字江淮”中心,整合匯聚全省數據資源,推進數據資源開發利用。出臺半導體産業和人工智慧産業發展規劃,加快培育數字經濟産業集群。大力實施“皖企登雲”計劃,支持建設數字化車間和數字化工廠。積極推進“電商安徽”建設,上半年全省實現網上零售額915.7億元,同比增長38.1%。

三是圍繞增強新能力,加快建設“四個一”創新主平臺。聚焦打造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合肥濱湖科學城、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省“四個一”創新主平臺,加快建設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首批10家安徽省實驗室和10家安徽省技術創新中心,統籌推進原始創新、技術創新、産業創新和制度創新,形成由點到面、由中心到全局的省域創新網絡。一批原創性科技成果、支撐性産業成果、示範性制度成果不斷涌現。2017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佔地區生産總值比重首次超過2%。今年上半年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8.6件,吸納技術合同數、合同交易額分別增長26.3%、38.4%。

四是圍繞增創新優勢,傾力打造雙創“升級版”。加快建設合肥高新區等4個國家級雙創示範基地,積極探索形成雙創高質量發展的制度體系和經驗。大力推廣眾創空間等新型孵化模式,累計創建國家級眾創空間42家、科技孵化器25家。深入推進 “放管服”改革和“四送一服”雙千工程,組織開展“創響中國”安徽創新創業大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發展,新登記註冊企業在連續6年快速增長的基礎上,上半年增長19%,截至7月底,全省實有各類市場主體406.9萬戶,其中企業110.2萬戶。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夯實原始創新基礎、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提升産業競爭力、激發創新創業活力,爭取在培育新動能方面取得新的更大成效。謝謝!

【孟瑋】謝謝笪總工程師。下面,請四川省西部辦專職副主任楊昕向大家介紹四川省典型經驗做法。

【四川省西部辦專職副主任 楊昕】新聞界的各位朋友,大家好!很高興參加今天的新聞發佈會,向大家介紹四川以全面創新改革驅動轉型發展、培育壯大新動能的基本情況。

近年來,四川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緊緊抓住全面創新改革試驗重大機遇,以推動科技創新為核心,以破除體制機制障礙為主攻方向,以推進軍民深度融合發展為著力重點,探索形成了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經驗,改革紅利不斷釋放,新舊動能加快轉換,創新型經濟特徵更加明顯。今年上半年,四川地區生産總值18327億元,增長8.2%,連續7個季度保持8%以上。三次産業穩定增長,需求結構持續優化,新動能加快培育,上半年,全省規模以上高技術産業增加值增長11.1%,比規上工業增速高3.1個百分點;高技術産業投資1122.5億元、增長43.2%,比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增速高32.6個百分點;新産品新業態快速成長,新設市場主體不斷涌現,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52余萬戶、增長13%,同比多增5.9萬戶。

一是聚焦軍民深度融合,努力推動新舊動能加速轉換。積極創新軍民融合體制機制,建立軍民融合發展組織管理體系和工作運行體系。探索制定軍民融合企業認定標準,完善軍民融合企業培育支持政策,推動民營企業參與軍工企業改制重組。獲批全國低空空域協同管理試點,建成國家軍民兩用技術交易中心。推進國防科研資源開放共享,整合價值超過36億元的4300台儀器設備,服務企業3400余次。航天及衛星應用、信息安全、無人機等十大軍民融合高技術産業集群加快建設,以軍民融合為特色的新興産業迅速興起,2017年四川軍民融合主營業務收入3122億元、居全國前列,今年上半年,軍民融合主營業務收入1250億元,增長8%。

二是聚焦科技與經濟結合,不斷釋放創新發展內在動力。堅持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雙輪驅動”,努力破除制約創新發展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加快推進科研院所分類改革,科技成果轉化機制進一步完善,出臺激勵科技人員創新創業16條政策,每年新增科技型中小微企業2萬家以上。率先探索職務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實施職務科技成果“先確權,後轉化”,進一步打通了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産力的通道。目前,全省20家試點單位完成400余項職務科技成果分割確權,作價入股創辦企業近60家,實施重大科技成果轉化示範項目155項,帶動實現總産值165億元。

三是聚焦科技與金融結合,切實提升金融服務創新能力。著力發揮科技金融對創新發展的支撐作用,目前全省科技支行總數達到9家。積極推廣面向中小企業的一站式投融資信息服務、應收賬款融資、專利權質押融資等全面創新改革經驗,釋放巨大改革紅利。如以盈創動力為代表的面向中小企業一站式投融資服務模式已覆蓋四川全省9個市(州),累計為12475家中小企業提供債權融資超過413.2億元,為400余家中小企業提供股權融資超過74億元,為19000余家中小企業提供投融資增值服務,助推80余家中小企業改制上市。

四是聚焦創新體系建設,加快形成創新發展的新格局。著力夯實創新載體支撐,加強創新能力建設,建成省級及以上科技創新平臺1485個。全省有國家雙創示範基地6個、各類孵化載體700余家,在孵科技型中小企業和創業團隊3萬餘個。堅持把發展新興産業作為創新發展的突破口,著力培育電子信息、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等重點産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涌現出新型顯示、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富有特色的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和産業基地,數字經濟加快發展。2018年上半年,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29%。

下一步,四川將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四川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的總體部署,深化拓展全面創新改革,突出創新企業、創新人才、創新平臺“三個重點”,提升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三個能力”,進一步打通軍民融合、科技與經濟結合、科技與金融結合“三個通道”,突破新技術、發展新産業、培育新業態、探索新模式,為推動四川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戰略支撐。

【孟瑋】謝謝楊主任。下面,請深圳市發改委蔡羽副主任向大家介紹深圳的經驗做法。

【深圳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 蔡羽】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很高興能夠結合深圳的經濟發展特點,從四個方面簡要介紹一下深圳在推進“雙創”方面的經驗和成效。

一、構建一個全方位雙創生態體系。

一是著力完善“政策鏈”。2017年以來,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先後發佈了《加快深圳國際科技産業創新中心建設總體方案和十大行動計劃建設實施方案》,形成精準化、差別化和組合型的政策供給。

二是著力打造産業鏈。重點是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加大核心關鍵技術攻關力度。去年,全市七大戰略性新興産業的增加值達到9183億元,增長了13.6%,佔GDP比重達到40.9%。其中,互聯網、生物等産業增長都超過了20%,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以及新能源節能環保、文化創意等産業增長也超過了10%。今年上半年,全市七大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仍然保持增長態勢,佔GDP比重也接近40%。PCT國際專利申請量超過7900件,位居全國大中城市第一位。

三是著力拓寬“資金鏈”。近年來通過設立了1000億市政府投資引導基金、150億中小微企業發展基金、50億天使投資基金等一批創新型發展基金,支持“雙創”發展。目前,創投和私募的管理機構達到了4583個,管理基金規模也超過了1.8萬億元。

四是著力強化“服務鏈”,積極建設功能健全、特色明顯的各類平臺,目前已經累計建成市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等創新載體超過1760家。

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超過1.12萬家,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公司數量也連續12年居全國第一位,每千人擁有的商事主體達到255.2萬家,企業達到149.4家,創業密度應該説在全國也是居首位的。

二、推進各類“雙創”示範基地建設。

目前一共擁有國家級孵化器5家,各類孵化器、創客空間以及創客服務平臺351個,以南山區為例,南山區是我們創新創業做得比較好的區域,著力構建“兩鏈一環”,建設一個“原始創新、技術創新、産業創新”的創新層級鏈和“自主創新、協同創新、開創創新”的創新形態鏈,打造優質創新生態之“環”。去年南山區新興産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64%,PCT國際專利申請量超過1.1萬件,佔全國23.7%。

三、凸顯大型企業示範引領和帶動作用。

重點是充分發揮大型企業示範引領作用,推動形成大中小企業協同創新的良好生態。比如説騰訊整合開放企業內部優質資源、信息和流量資源,孵化推動中小企業發展,目前在全國有30個城市落地眾創空間,總面積超過100平方米,孵化上市公司超過30家,帶動就業約2500萬人。招商局集團以産業園區為依託,以“雙創”主體搭建多個專業化、便利化、低成本的“雙創”孵化空間載體。目前已經建設和投入的産業園區面積約590萬平方米,入住孵化器超過40個,入住企業1480家,總體帶動就業人數超過10萬人。

四、進一步加強深港創新創業緊密交流。

近年來,深圳全方位擴大深港合作深度廣度,不斷拓展香港青年在深發展空間,為香港青年提供了全方位、全鏈條、全要素的創新創業服務。我們在南山區、福田區、羅湖區和龍崗區四個區都建立了深港青年創新創業的基地和平臺。其中,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累計孵化創業團隊292家,其中港澳團隊140家,而且超半數創業項目成功拿到融資,孵化項目涵蓋互聯網、智慧硬體、文化創意等多個領域,這些深港創新創業平臺,為深港兩地青年施展才華、實現創新創業夢想搭建了更廣闊的舞臺。

【孟瑋】謝謝蔡主任。下面請記者提問,按照慣例,請通報一下所代表的媒體。

【中央電視臺記者】我國經濟進入到了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創新是尤為重要,它已經能夠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新的動能。目前的創新環境如何?下一步,發改委會有什麼樣的舉措來優化我們的創新發展環境?

【發展改革委高技術司巡視員 伍浩】謝謝您提出的問題。確實,創新環境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我們都知道,創新位居五大發展理念之首。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圍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出臺了一系列重大舉措、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重點就是要優化創新發展環境。從今年7月初,聯合國世界知識産權組織等機構聯合發佈了2018年全球創新指數排行榜,中國內地的排名較去年提升了五位,位列17,這也是我們首次進入全球前20名。這個排名,客觀反映了我國無論是創新環境還是創新績效都是有明顯的改善和提升。

當然我們也要看到,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們仍然有不小的差距,還需要進一步努力。下一步,國家發改委將立足發展改革的職能定位,重點從“軟硬”兩個方面入手,兩端發力。一端是要夯實創新基礎設施,另一端是要優化創新的制度環境。

在夯實創新基礎設施方面:一是我們要在前沿領域加快部署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夯實基礎研究的物質基礎,支持發展前沿交叉研究平臺,培育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我們也要著力打造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三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加快推進北京懷柔、上海張江、安徽合肥三個綜合性的國家科學中心,要增強原始創新能力。

二是圍繞突破核心關鍵技術,啟動建設一批國家産業創新中心,推動創新資源的集聚和高效利用,構建創新網絡,提升産業邁向價值鏈中高端的能力。

三是通過政銀合作、校企合作、院企合作等方式,充分發揮國家企業技術中心的作用,促進大中小企業的協同創新,帶動産業創新水平整體躍升。

在優化創新制度環境方面,關鍵是要按照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總體要求,破解體制機制障礙,釋放創新活力,通過深化改革、簡政放權、優化投資環境、規劃引導、加強知識産權保護等多種方式,切實營造有利於創新創業的制度環境。我們考慮,要使這些政策更好地落地,重點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兩項工作。

關於“雙創”,一是要推動“雙創”上水平。今年上半年,我們會同有關部門,聚焦創新創業難點和堵點問題,開展了廣泛而深入的調查研究。下一步,我們還將在網上徵集“雙創”的堵點問題,並且圍繞消除這些制度障礙,研究針對性政策舉措,促進“雙創”政策更加精準化,更加接地氣。

二是要推動國家“雙創”示範基地高質量建設,更好地提供投資、融資、市場開拓、政策諮詢等服務,為創新型中小企業成長壯大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

三是要通過“雙創”活動周等活動,營造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今年全國“雙創”活動周將進一步體現新時代特點,體現黨的十九大新要求,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我們要注重與“一帶一路”、三大戰略的充分結合,注重全民深度參與,注重調動各類主體的積極性。

關於全面創新改革試驗,這是黨中央、國務院交給發改委和科技部共同牽頭的一項重大改革任務。目前,169項國務院授權的改革任務已經全面啟動,2017年,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第一批13項改革經驗經國務院同意後,已經向全國複製推廣,引起了社會的強烈反響。近期,第二批經驗已基本成熟,正按程序上報國務院批准發佈。

我們通過兩年多來的改革試驗,試驗區在加強知識産權保護、激發發明人內生動力、創新科技型企業融資新渠道、促進軍民創新資源雙向流動等方面,探索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辦法和舉措,為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也打開了新的局面。

比如,剛才四川的同志也談到了,四川開展單位與發明人共同擁有職務成果所有權試點,從根本上調動發明人轉化成果的主動性,西南交大在2017年以來,一年多的時間,完成了176項發明專利的所有權分割確權,創辦了16家高技術企業,成果轉化的數量、轉化收益分別是過去五年總和的44倍和82倍。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黨中央和國務院決策部署,深入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進一步調動和激發地方主動推進改革探索的積極性,及時對三年來的改革試驗進行系統的總結和評估,複製推廣更多更好的改革舉措。在此基礎上,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研究提出新時代下推進改革試驗的新思路、新目標和新舉措。

創新無止境,改革不停步,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大相關領域改革力度,不斷完善創新環境,激發全社會的創新創業熱情和活力。謝謝。

【路透社記者】昨天,美國又對價值16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了關稅,引起比較大的關注。請問,中美之間貿易摩擦對高技術産業發展有什麼樣的影響?以及下一步如何面對?謝謝。

【任志武】這是當前大家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當前,國際貿易形勢十分複雜,單邊主義、貿易投資保護有所抬頭,美國已經明確對涉及5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關稅,其中也包括了一部分高新技術産品,這樣將對中國、美國乃至全球的高技術企業都會産生一定的影響。但是,我們也看到,全球化創新合作發展的潮流不可阻擋,中國新興産業蓬勃發展的態勢沒有變化。新興産業全球化發展的特徵非常顯著,産業鏈、創新鏈都是全球化佈局,各國企業合作分工十分緊密,美國對中國産品加徵關稅,其影響將沿著産業鏈和價值鏈上下游進行轉移,最終影響的可能是包括美國企業和美國採購者在內的多國企業和多國消費者。我們也注意到,這種單邊主義的行為,實際上也受到了全球業界的共同反對。

最近幾年,中國的新興産業和高技術産業規模一直保持平穩快速增長,我們認為,中國新興産業和高技術産業保持快速增長有兩大主要因素:

一方面得益於中國主動融入國際創新網絡,中國高新技術領域與其他國家的投資、貿易、研發合作日益頻繁,已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發展共同體。同時,中國也在不斷擴大對外開放,大幅減少高新技術領域的外商投資限制。大家可能注意到,今年前7個月,中國高技術産業實際利用外資同比增長7.5%,佔全部外商投資的比例達到了21.5%。很多跨國企業持續將研發中心、製造中心向中國轉移,設在中國,企業間深度合作的趨勢,在這種複雜環境下更加凸顯。

另一方面,中國新興産業和高技術産業快速發展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中國自身的産業升級和消費升級對新興産品和新興産業發展的促進作用不可忽視。龐大的不斷升級的消費市場已經成為助推中國新産業加快發展的動力,應用導向的高附加值、高技術産品已經成為産業增長的重要引擎。當前,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中國的高端消費潛力還將得到極大的釋放,消費升級的浪潮不僅能夠帶來新興産業發展的巨大空間,同時也能夠帶動我國産業不斷提高質量,創新升級。大家也關注到今年上半年我們的智慧手機和互聯網領域的發展勢頭依然迅猛,這跟國內市場的新消費密切關聯。

下一步,我們將在密切關注中美貿易摩擦所産生的深層次影響的同時,堅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激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活力,夯實創新發展的基礎。正如剛才伍浩同志所講的一樣,我們要進一步夯實創新的物質條件,也要打造有利於創新發展的創新生態。支持企業練好內功,依靠創新,提升産品和服務質量。同時,我們將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一方面支持企業多元化開拓全球市場,更好地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另一方面還要進一步不斷優化營商和投資環境,為高新技術領域外商投資創造更好的條件,讓各國企業都能分享中國新興産品市場加速崛起的發展空間。

我相信,儘管國際經貿形勢出現了一些波折和變化,但我國新興産業、培育新動能、壯大新動能的前景依然十分廣闊,開放發展、加速發展的態勢不會發生變化。謝謝大家。

【安徽日報記者】安徽在培育新動能方面該如何發揮區位優勢,更好地融入長三角?

【笪藝武】長三角地區是中國經濟最具活力也是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安徽與滬蘇浙地區地緣相近、人緣相親、文化相通,互相之間的交融非常多,互為基礎的事情也非常多。從1990年以來,安徽做出了開發皖江、呼應浦東的決策,皖江就是長江的安徽段。2005年,安徽省又實施了東向發展戰略,2008年,我們加入了三省一市的長三角合作機制,安徽與長三角的參與度、緊密度、融合度不斷提升。

總書記關於推動長三角地區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批示,為包括安徽在內的長三角地區的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動力。今年6月份,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人座談會在上海舉行,會上形成了豐碩的成果。我們將按照更高質量的根本要求,緊扣一體化的工作主線,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著力打造水清岸綠産業優的美麗長江(安徽)經濟帶。

關於長三角的合作,安徽主要是在兩個方面加大力度:一是以建設世界級産業集群為目標,全方位深化與滬蘇浙産業分工合作,優化重點産業佈局,推動産業鏈深度融合,加快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當好長三角産業發展的生力軍。我們將聚焦平板顯示、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智慧家電、智慧語音等優勢領域,共建國家級産業和技術創新聯盟,積極承接滬蘇浙高端製造業産業轉移,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堅持優勢互補、利益共享,加快中新蘇滁現代産業園、張江蕭縣高科技産業園區的建設步伐,積極謀劃共建長三角産業合作示範區,更好地支撐引領産業轉型升級。

二是依託長三角地區科技資源多、創新能力強的優勢,主動加強與滬蘇浙創新合作,開展一體化創新,促進優勢疊加,當好長三角地區的創新策源地。在長三角地區,安徽的合肥和上海都是國家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的地方,同時也是國家級綜合性科研中心的建設地點,所以科技創新資源是非常豐富的。我們將積極構建以滬寧杭合為核心基地的長三角科技創新圈,加快建設G60科創走廊,促進合肥濱湖科學城與上海張江高科科學城“雙城同創”,推動知名科研院所在長三角地區互設分支機構,吸引更多高端創新要素向包括安徽在內的長三角地區集聚。聯合爭創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在腦科學、核聚變堆、天地一體化、人工智慧等領域,探索運用“總部+分佈+多點”的組織模式,開展聯合攻關,集聚整合區域內創新人才資源,努力實現前瞻性技術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的重大突破。

今年長三角地區領導人座談會上佈置了很多加快推進一體化的課題,比如準備加快建設長三角地區的科技創新圈,加快建設長三角地區的産業合作示範區,同時還在三省一市開展生態補償的示範區建設。明年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人座談會由安徽輪值,剛才講的這些重大建設項目課題研究,在明年的座談會上進一步得到落實。我們也歡迎各位記者參與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人座談會。謝謝大家。

【四川日報記者】剛才楊主任介紹的四川全面創新改革試驗以軍民融合為特色,請問下一步四川以全面創新改革培育新動能、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有哪些考慮?

【楊昕】謝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關於這個問題,四川省委已經做了全面部署,今年6月,四川省委召開了十一屆三次全會,圍繞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決勝全面小康、建設經濟強省,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出臺了兩個決定。一個是中共四川省委關於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決定,第二個是中共四川省委關於全面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決定。這兩個決定都對深化拓展全面創新改革做出了進一步部署和安排,強調要深化拓展以軍民融合為特色的全面創新改革,培育發展新動能,加快建成國家創新驅動發展先行省。

從全創改的角度看,我理解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著力深層次的創新改革。改革進入深水區,需要我們啃硬骨頭。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發揮市場配置創新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政産學研用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這裡面提到,要進一步強化企業的創新主體培育力度,培育一批主營業務突出、競爭力強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要建立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的機制,實施重點企業研發活動全覆蓋。尤其要加強對各種所有制經濟的産權保護,強化知識産權的創造、保護和運用。大力支持民營經濟的發展,強化民營企業産權保護和激勵,制定四川省企業和企業家權益保護條例。另一方面,要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聚焦關鍵性改革,攻堅突破。要推進營商環境體制機制改革,制定四川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公佈各層級“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的目錄,建立以信用承諾、公示、失信聯合懲戒為特點的新型監管機制,為創新創業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這是更加突出深層次的創新改革。

二是著力創新發展的示範引領。當前,四川經濟已經總體上從要素驅動為主轉向創新驅動為主的階段。一方面,要加快構建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現代産業體系,積極發展電子信息、裝備製造、食品飲料、先進材料、能源化工和數字經濟,推動産業數字化和數字産業化,促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我們正在制定四川省推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的意見,制定區域産業佈局指導意見和引導目錄。另一方面要加強創新能力建設,強化戰略科技力量的支撐,強化高水平創新能力佈局,正在謀劃部署一批支撐高水平創新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前沿交叉學科平臺,積極創建綜合性國家産業創新中心。同時,正在佈局建設國家級和省級的産業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大力培育技術創新、産業創新一體化發展的新型研發機構,打造一批創新策源地。

三是著力軍民融合的深度發展。軍民融合發展是四川全面創新改革的核心任務,我們將切實做好軍民融合深度發展這篇大文章,一方面從體制機制改革入手,解決軍民融合發展體制機制的障礙,要創新“軍轉民、民參軍”的體制機制,優化軍品市場準入制度,深化軍工科研院所分類改革和軍工企業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擴大軍民融合大型科學儀器共享平臺的覆蓋範圍,做實做強國家軍民兩用技術交易中心。加快推進低空空域協同管理改革試點,促進通用航空産業全鏈條發展。強化軍民融合科技協同創新,創建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另一方面,從軍民融合産業發展入手,進一步發揮軍民融合對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的雙向支撐拉動作用,加快建設一批軍民融合高技術産業基地,努力構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軍民融合産業集群。謝謝。

【南方都市報記者】請問蔡主任,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即將出臺,請您介紹一下深圳在主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有關舉措?謝謝。

【蔡羽】謝謝您的提問。深圳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一個重要城市,必須要以走在最前沿、勇當尖兵的使命擔當,把灣區建設作為改革開放的二次創業,攜手周邊城市共建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發揮好示範帶動作用。

第一,加快建設深圳國際科技産業創新中心。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已經賦予深圳建設科技産業創新中心的戰略任務,去年5月,我們也出臺了國際科技産業創新中心建設總體方案,剛才我也介紹了十大創新行動的實施方案,組成了“1+10”的創新政策體系。主要是圍繞建設國家高水平科技創新基地,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新興産業集聚區,營造更具活力的綜合創新生態和建設全球創新網絡樞紐城市這四個主要任務。我們提出了118項具體創新舉措,主要聚焦于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和增強産業競爭力這兩大方面。

第二,打造深港科技創新新平臺。這個新平臺其實有兩個,第一個平臺是攜手推動河套深港科技創新特別合作區的建設。兩地政府已經基本上確定,在落馬洲河套地區香港一側建設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在深圳河的北側毗鄰河套地區建設深方科創園區,這兩個地區在地理上是連在一起的。目前深方已經成立了建設領導小組,有關部門也在抓緊編制合作區域的發展規劃。這個合作區的面積,在港方0.8平方公里,深方大概3平方公里左右,這個合作區將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新的重大合作平臺,促進港深及國際創新資源的有機對接。未來將建設一批以跨境協同創新為特色的高標準的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加強深港高等院校産學研聯動,推動香港高校在河套地區設立科研中心和産業化基地,推動科研成果區內的産業化,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中心的重大功能引擎。第二個平臺,今年4月份確定的,選址光明新區集中佈局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交叉研究平臺。光明新區正好處在廣深科技走廊,深圳和東莞交界的位置上,目前我們想舉全市之力建設一個光明科學城,為科技創新的長遠發展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光明科學城首期將建設合成生物學、腦解析和腦模擬、生物醫學成像、空間引力波、材料基因組、空間環境地面模擬裝置等六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重點發展包括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等等領域的重大設施。光明科學城建成以後,將在國家創新中心體系當中發揮積極的作用,主要功能,一是加快提升科技發展的原始創新能力,為深圳乃至國家在關鍵共性技術、前沿技術和顛覆性技術方面實現更多的突破提供一個支撐。二是想通過聯合香港、廣州、澳門、東莞等地的高校和研究機構共建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通過建設這些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可以共同發起一些大科學計劃和工程,推動粵港澳合作示範區新的平臺的建設。

第三,我們還要繼續深化港澳青年來深創新創業,這方面將著力打造深港青年交流合作的示範性平臺,多舉措促進香港青年在深創新創業、成長成才。目前我們在四個區已經建立了創新平臺,目前也在為香港大學生提供實習崗位。

第四,著力加強深港教育、醫療領域的合作。在教育方面,目前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已經引進了包括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茨獎的得主,國內的院士在內的知名教授270個人。醫療方面,2012年開始,香港大學的深圳醫院已經正式落地深圳,成為深港醫療合作、深圳市公立醫院改革的一個探索者。還有首家港資醫院也成功開業,這種合作對推動醫療衛生體制的改革,還有提升醫療衛生的水平,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未來,我們將緊緊圍繞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的各項任務,來積極認真地落實規劃綱要提出的各項舉措,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儘早實現發展目標。謝謝。

【新華社記者】李克強總理曾多次強調要大力發展互聯網+政務服務,變群眾跑腿為數據跑路,打造不打烊的數據政府,請問發改委在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麼成效?謝謝。

【伍浩】謝謝您提出的問題。政務服務確實關係到每一個人,關於辦事難、辦事慢、辦事煩的問題,我們在座的每一位其實或多或少都有所經歷。我想,互聯網等新興技術的不斷發展,對我們更好地開展政務服務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手段。黨中央、國務院對互聯網+政務服務、政務信息共享等相關問題也是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讓百姓少跑腿、數據多跑路,不斷提升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剛才新華社的同志也談到了,李克強總理連續在2017、2018年兩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對“互聯網+政務服務”做出了部署,從去年7月份以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發改委和相關部門一道大力推進政務信息系統的整合共享工作,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方便群眾辦事,以數字化手段提升政府服務的水平。同時,我們通過這些制度的完善,也可以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能。

總的來看,目前全國政務信息共享的大動脈已經基本打通,並且逐步在向毛細血管滲透,形勢不斷向好。簡要概括,我個人認為可以體現在“三通一優”。

一是構築信息共享“大通道”,不斷深化“網絡通、數據通”。目前71個部門、31個省級政府和新疆建設兵團都已經全面接入了電子政務的外網和國家數據共享的交換平臺,這是我們一個基礎的網絡,應該説網絡通的工作基本實現。基於網絡通,我們基本建成了全國一體化的數據共享交換平臺體系,構建了包含53萬條目錄的政務數據資源體系。這為我們支撐跨部門、跨地區的政務服務提供了一個基本的保障,目前我們的數據交換量已經達到了340億條。同時,我們還發佈了國務院有關部門第一批的數據共享責任清單,共享了694個數據項,其中涵蓋了我們經常用的企業身份校驗、失信懲戒、納稅證明、企業基礎信息、企業信用信息等,為優化商事服務提供了有力的支撐,數據通也初見成效。

二是持續破解企業、群眾辦事堵點、難點,”業務通“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從今年4月中旬以來,發改委、新華社、政府網啟動了“群眾辦事百項堵點疏解行動”,分批分領域向社會徵集群眾辦事遇到的堵點問題。截至目前,我們共徵集了60項堵點問題,涉及到教育、身份證明、商事服務、社保醫療、居住出行等多個領域。在這個基礎上,各個地區加強業務協同,主動減免辦事材料,優化服務流程,也疏通了一些企業和群眾辦事的堵點問題。未來,我們要爭取實現,凡是政府部門有的數據信息,不用群眾、企業辦事再重復提供。在這裡,我也想懇請我們各位媒體的朋友給予我們這項工作更多的監督和指導,遇到的問題,你們也可以提出來,你們出題目,我們來努力去解決。

三是以數據共享優化營商環境,促進釋放市場活力。主要是開展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助力提升商事服務水平,打造一批標桿應用,形成一批典型模式經驗,並且逐步在全國範圍內推廣。比如説河南省通過數據共享,優化企業登記流程,實現了全流程無紙化網上辦理,提升了企業的獲得感。山東省通過國省兩地數據共享平臺對接國家發改委、稅務總局、市場監管總局的信用、納稅、工商登記等信息,讓金融機構主動牽手中小微企業,也取得了積極的成效。今年6月,國務院批准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推進政務服務“一網一門一次”改革實施方案》,我們將進一步推動在企業開辦經營投資項目審批、建築許可等領域開展信息共享和聯合審批,推進企業和群眾辦事“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這也將有助於降低我們制度交易成本,促進創新創業。

下一步,我們也將持續推進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工作,深化“網絡通”“數據通”“業務通”這三通,持續以數據共享優化提升商事服務的水平和環境。我們今年要重點要抓好“共享十條”,實施好“1234”工程。“1”是要堅持數據安全的準則,確保在共享使用過程中的安全;“2”是要開展百項問題疏解和百家案例兩大行動;“3”是建立完善共享責任清單,系統的底數清單和政務事項清單,三張清單;“4”是要完善平臺授權、限期反饋、多方考核和督查問責的四個機制。謝謝。

【中國戰略新興産業雜誌記者】最近共享單車等此前被視為新動能的標誌性行業,有潮水退去的感覺,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

【伍浩】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大家可能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觀點。我想,對這類問題還是應該辯證、客觀、全面地來看待。

首先,要觀大勢,看主流。我們共享經濟發展的基礎是什麼?實際上就像你剛才講到的,共享單車是共享經濟的典型業態之一,這幾年我們也都有親身的體會。它為什麼這麼快速地發展呢?我個人認為,主要是解決了我們在出行交通特別是城市交通出行中的難點問題,就是“最後一公里”問題,使用很方便,所以才有這樣的市場需求。同時,在市場需求驅動的同時,共享單車還有技術驅動的一面,所以這是技術驅動和市場需求導向共同作用的一個結果。

再放大一點來看,我個人認為,“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一系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及技術革命和産業變革的大潮流、大趨勢都是不可逆轉的,未來我們這些新的技術和實體經濟的融合,還會有更好的發展,這也是數字經濟重要的內容。您講的潮水問題,我想,潮水嘛,就是有漲有落,還可以一浪高過一浪,我們要做的是勇立潮頭,無論是企業還是創業者,都要爭做弄潮兒。

去年7月,發改委和有關部門印發了《關於促進分享經濟發展的指導性意見》,我們的基本原則是鼓勵創新、包容審慎,這是培育這些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基本政策出發點之一。同時,從政策導向上來看,也要堅持發展和監管並重。總的來講,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我國共享經濟發展的勢頭也是迅猛的,在國際上的影響和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發揮的作用也是有目共睹的。共享經濟的發展使得我們經濟社會發展又有了新的“生力軍”,也為我們培育新動能提供了重要的支撐。這是下一步我們轉型升級、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的一個重要的手段。

第二,我們要明底線、守紅線。我們現在也看到了共享經濟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視。比如剛才説到的共享單車的問題,也有一些無序增長、惡性競爭,包括管理滯後的苗頭性問題,包括在新舊産業之間,也會出現一些碰撞。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一些新興的業態,包括創業者,應該有個最基本的出發點,那就是守法經營。新業態發展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能跟風炒作。企業發展還是要靜心專注實業,紮實創新。共享經濟的發展的核心要義是創新。增強核心競爭力關鍵要靠創新。對於新業態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政府也很關注,及時採取了一些措施,比如説前段時間發改委、交通運輸部也相繼制定出臺了《關於做好引導和規範共享經濟健康良性發展有關工作的通知》,《關於鼓勵和規範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的指導意見》,這些政策文件對相關行業的發展也起到了積極的引導作用。任何行業都是有起伏波動的,特別是新興産業、新生事物也存在著不確定性,我們還是要按照審慎包容的態度對待。下一步,互聯網的發展還將更深入地融入到經濟社會各個方面。

第三,我們要促創新,防風險。特別要強調,國家各類政策將繼續大力支持各類符合人們美好生活需求、有利於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創業活動,對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實施包容審慎的監管政策,對符合發展方向但出現了這樣或者那樣一些問題的,要及時予以引導,或者加以糾正,使之有合理的發展空間。對潛在風險很大,特別是涉及安全和造成嚴重不良社會後果的,有關部門也將採取果斷措施,予以嚴格限制。對於以創新之名行侵權欺詐之實的,要予以嚴懲。

我想,下一步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不斷優化政策環境,從構建綜合治理機制、實施分類治理、壓實企業主體責任、完善信用體系、規範市場競爭秩序等多個方面,共同推動共享經濟和實體經濟的各領域融合創新,積極探索發展共享經濟新業態、新模式,加快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謝謝。

【孟瑋】謝謝任秘書長、伍司長,還有安徽、四川、深圳地方發改委領導剛才的介紹和回答記者朋友們的提問,剛才有位記者朋友的問題沒有機會提問,發佈會後可以和我們新聞辦聯絡。最後,任志武副秘書長還有幾句話要和記者朋友們説。

【任志武】長期以來,媒體朋友對於高技術發展和培育新動能都給予了高度的關注,也開展了大量的報道,對我們的工作也提出了許多非常積極的建議。我也借此機會對媒體的各位朋友對高技術工作長期以來的關心、支持、理解表示十分的感謝。同時,我也相信,未來培育壯大新動能,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特別是我們今天上午介紹的提升創新能力、培育新興産業、發展數字經濟等還將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工作,我們也期待媒體界的朋友能夠共同關注和支持我們的工作,把新動能培育工作推上一個新的臺階。最後再次感謝各位媒體朋友!

【孟瑋】謝謝各位媒體朋友,今天的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