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開闢扶志新路徑
——安徽潛山脫貧攻堅打造“20分鐘就業圈”調查

2018-09-05 15:59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合肥9月5日電 題:開闢扶志新路徑——安徽潛山脫貧攻堅打造“20分鐘就業圈”調查

新華社記者 陳尚營、劉方強

“爭當貧困戶”“扶貧養懶漢”……在一些地區,類似的現象時有發生。扶貧要扶志,首先要找準“志短”的根源,再對症下藥。安徽省潛山市通過走訪調研大量貧困戶,找到了部分貧困群眾不願就業、不能就業的原因,通過打造“20分鐘就業圈”,讓貧困群眾以家為中心, 在20分鐘左右路程半徑範圍內就近就業並接受就業服務,讓他們從“家裏蹲”“麻將桌”走進了“手工坊”“加工廠”。

工作讓貧困戶重拾生活信心

面對台下200多人,第一次“站”在舞台中央的儲芳,還是有點緊張。不過,當她開始講述自己的故事,便平靜了很多。

“每月發工資的時候,我最開心最得意。雖然只有幾百塊錢,但就是這幾百塊錢,讓我覺得和別人沒什麼不同,也可以和他們一樣用雙手掙錢。”儲芳説。

這是潛山市近日舉辦的一場助殘特別活動,28歲的儲芳作為殘疾人代表上臺分享了自己的就業故事。儲芳的家在余井鎮進士村,是典型的因病致貧家庭。儲芳因為小兒麻痹症導致全身肌肉萎縮,手腳變形,身高80厘米,體重50斤,只能依靠輪椅活動。

“對於一個身體健康的勞動力來説,一天幾十塊錢甚至十幾塊錢的崗位,肯定沒有吸引力,但對貧困群體特別是殘疾人來説,意義特別。”潛山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曹曉革説,通過打造“20分鐘就業圈”,讓很多貧困群眾不用出遠門就能獲得培訓,在家門口實現就業。

儲芳的工作是組裝手機挂件。“供貨商把材料送到我家裏,手把手教我怎麼做,現在已經很熟練了。”儲芳説。供貨商呂振宇通過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組織,成為一名來料加工勞務經紀人,他從義烏小商品市場接單從事來料加工業務,把扶貧就業驛站建在了進士村。

“這個驛站吸納了貧困人口20多人,有空他們就來車間裏做,沒有時間就把材料拿回家,組裝好了送過來,掙錢顧家兩不誤。”呂振宇説。

“兩難”困境倒逼“三下鄉”

如何讓類似儲芳這樣的貧困群眾有合適的就業崗位,一直是就業扶貧的核心難題。

“‘城裏有事招工難’和‘農村有人找事難’,是我們就業扶貧的一個矛盾。”潛山市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局長余本緒説。

潛山市地處大別山東南麓,是一個年輕的縣級市,也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全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近9萬人,貧困發生率16.82%,脫貧任務艱巨。潛山市經過摸底調查發現,全市農業人口52.7萬人,每年外出務工人員超過13萬人,但仍有超過7萬年齡偏大或家中有人需要照料的貧困群眾,無法離家進城就業。

“兩難”困境之下,潛山創新了就業扶貧模式,推進“三下鄉”。“工廠下鄉”,把扶貧車間建到村;“服務下鄉”,把就業崗位送到戶;“送智下鄉”,把技能培訓對接到人。“讓群眾在‘家門口’就業,做到既能照顧家庭,又能賺錢養家,‘看家、養家’兩不誤。”潛山市勞動就業管理局副局長汪炎勝説。

“就地就近就業好,照顧家中老和小。”在潛山市大大小小的30多個就業驛站裏,這是最醒目的標語。在水吼鎮水吼村扶貧驛站,市裏一家生産雨具的企業在這裡設置了近30個崗位,目前有近10個貧困群眾在這裡就業。

51歲的馬騰雲家庭貧困,自己和丈夫身體都不大好,“我以前也想出去上班,但年齡大身體差,還要照顧家裏,出遠門不行,就一直在家裏閒著”。從去年5月1日開始,馬騰雲到扶貧驛站做雨具,現在一個月能掙1500塊錢左右。“關鍵這裡離家還近,騎車過來,也就10分鐘,很方便,家裏有事也能隨時回去。”馬騰雲説。

扶貧扶志,脫貧才能可持續

曹曉革説,産業是“20分鐘就業圈”的核心支撐,潛山按照“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旅則旅”思路,優化“就業圈”産業佈局。

天柱山位於潛山市境內,是全國知名的旅遊景點。天柱山腳下的水吼鎮馬潭村充分利用水資源,發展竹筏漂流等旅遊項目,全村100余名男勞動力成了筏工,種田、行筏兩不誤,20多名貧困群眾在景區內工作或銷售旅遊商品,貧困群眾就近吃上了“旅遊飯”。

潛山各地根據實際,推廣綠色農業、農村電商、來料加工等模式,讓“20分鐘就業圈”內實體增多、要素集聚。

“一個崗位可以改變一個人,一人就業可以脫貧一個家,一個‘20分鐘就業圈’可以激活一個村。”潛山市委書記張勁松説,潛山通過打造“20分鐘就業圈”,讓貧困群眾實現就業“立志”,也盤活了農村人力資源,一舉多得。通過實施就業扶貧、産業扶貧等舉措,2014年以來,潛山市累計脫貧1.71萬戶、5.9萬人、30個貧困村出列,貧困發生率降至5.6%。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