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衛生健康委介紹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等3個文件的有關工作情況

2018-09-14 19:37 來源: 衛生健康委網站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2018年9月14日專題新聞發佈會文字實錄

時 間:2018年9月14日

地 點:委機關2號樓新聞發佈廳

主持人:宋樹立 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

嘉 賓:焦雅輝 醫政醫管局副局長

        黃 勇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常務副院長

        蔡秀軍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院長

主持人 宋樹立: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好。歡迎出席專題新聞發佈會。為了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有關要求,進一步規範互聯網的診療行為,發揮遠程醫療服務的積極作用,提高醫療服務的效率,保證醫療質量和安全,我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制定了《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互聯網醫院管理辦法(試行)》《遠程醫療服務管理規範(試行)》三個文件。為了加強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促進醫學科學發展和醫療技術進步,保障醫療質量和患者安全維護人民群眾的健康權益,我委近期也制定了《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辦法》,今天我們就利用這場專題發佈會向大家來介紹這幾個文件的一些情況,同時就大家感興趣的話題來進行互動交流。我介紹一下今天在發佈臺就坐的嘉賓,他們是: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常務副院長黃勇,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院長蔡秀軍。歡迎各位嘉賓的到來,下面我們就首先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焦雅輝副局長介紹有關情況。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醫管局副局長 焦雅輝:

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上午好!很高興參加今天的新聞發佈會。今天新聞發佈會的主題是: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等3個文件的發佈與相關的工作情況介紹,以及我們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辦法的發佈,我想借此機會,代表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向長期關心、支持醫政醫管工作的新聞界朋友們和社會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謝。下面,我介紹一下相關的工作情況。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互聯網+醫療健康”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推進“互聯網+教育”、“互聯網+醫療”等,讓百姓少跑腿、數據多跑路,不斷提升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李克強總理強調,要加快醫聯體建設,發展“互聯網+醫療”,讓群眾在家門口能享受優質醫療服務。《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提出鼓勵醫療機構應用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拓展醫療服務空間和內容,允許依託醫療機構發展互聯網醫院,並對發展遠程醫療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按照國務院辦公廳文件有關要求,國家衛生健康委在總結地方經驗,充分聽取各方意見建議的基礎上,研究制定了《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互聯網醫院管理辦法(試行)》和《遠程醫療服務管理規範(試行)》,主要思路是:

一是根據使用的人員和服務方式將“互聯網+醫療服務”分為三類。第一類為遠程醫療,由醫療機構之間使用本機構註冊的醫務人員,利用互聯網等信息技術開展遠程會診和遠程診斷。第二類為互聯網診療活動,由醫療機構使用本機構註冊的醫務人員,利用互聯網技術直接為患者提供部分常見病、慢性病復診和家庭醫生的簽約服務。第三類為互聯網醫院,包括作為實體醫療機構第二名稱的互聯網醫院,以及依託實體醫療機構獨立設置的互聯網醫院。互聯網醫院可以使用在本機構和其他醫療機構註冊的醫師開展互聯網診療活動。互聯網醫院可以為患者提供部分常見病、慢性病復診和家庭醫生的簽約服務。此外,當患者到實體醫療機構就診時,由接診的醫師通過互聯網醫院邀請其他醫師進行會診時,會診的醫師可以直接出具診斷意見並開具處方。其中,第二類和第三類均屬於醫療機構通過互聯網為患者來提供服務。

二是明確互聯網醫院和互聯網診療活動的準入程序。互聯網醫院作為一類醫療機構,可以按照醫療機構設置程序申請設置,也可以作為實體醫療機構的第二名稱,由實體醫療機構申請設置並按規定進行執業登記;已經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醫療機構準備建立互聯網醫院,由核發證機關按照《醫療機構管理條例》、《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的有關規定辦理執業登記。

三是明確互聯網醫院的法律責任關係。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互聯網醫院是法律責任主體。互聯網醫院合作各方按照合作協議書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下一步,國家衛生健康委將與各地共同推動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等3個文件的落實,加強互聯網醫療服務新業態的準入和監管,營造有利於互聯網醫療服務健康發展的政策環境,保障人民群眾健康權益。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以部門規章發佈了《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辦法》,旨在通過加強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的頂層設計,建立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的相關管理制度和工作機制,強化醫療機構在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中的主體責任以及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的監管責任,一方面有利於規範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保障醫療技術的科學、規範、有序和安全的發展,另一方面,為保障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提供法治保障,維護人民群眾健康權益。以上簡要的通報有關情況,歡迎新聞媒體朋友們對我們的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謝謝大家!

主持人 宋樹立:

下面我們請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黃勇常務副院長介紹情況。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常務副院長 黃勇:

尊敬的各位領導、媒體朋友們,大家上午好!非常榮幸有機會和大家交流。根據安排我就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遠程醫療服務的相關情況作一個簡要介紹。

作為國家部署在西部地區的國家級疑難危急重症診療中心,為充分發揮華西優質醫療資源的引領輻射作用,我院自2001年起,開始探索華西遠程醫療服務模式。目前華西遠程已覆蓋以西部地區為主的全國23個省、市、自治區的650家醫療機構,惠及全國3億人口。累計為基層醫療機構提供疑難疾病遠程會診諮詢服務3萬餘例次,遠程教學培訓醫護人員439余萬人次。我院以“遠程質量管控、雙向轉診構建、分級協同創新、基層能力提升、應急防控處置”為核心,進行了五大探索:

一是以專業化技術管理機構為依託,保障遠程醫療質量安全。2002年,我院設立華西遠程醫學中心,並配備專職人員,從管理、技術、臨床三大模塊,負責遠程醫療服務質量管理與控制工作。同時制定系列遠程管理文件,多措並舉確保遠程技術的質量和遠程醫療的可靠性。

二是以疑難遠程會診為紐帶,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我院為基層醫院提供多途徑、實時交互式遠程會診諮詢服務。2017年我院遠程會診5009例次,其中疑難重症病例佔總會診量的63%。凡經我院專家認定有轉院指標的患者,均可通過華西網絡進行轉診,真正實現了將常見病、多發病留在基層,危急重症轉往華西的有序就醫格局。

三是以遠程分中心為載體,創新分級協同醫療服務模式。2014年,我院開始構建“華西遠程中心—華西遠程分中心—基層醫療機構遠程站點”分級協同醫療服務體系。遠程分中心作為整個網絡體系中承上啟下的重要樞紐,實現了三級遠程醫療協同化、常態化。

四是以遠程防控指導為導向,提升區域重大疾病救治能力。按照健康扶貧工作要求,針對邊遠、貧困地區,我院以重大專病為重點,建立MDT遠程指導團隊。2014-2017年,我院肝包蟲病多學科協同團隊通過“遠程會診+疑難病例討論”方式,持續幫扶基層肝包蟲疾病診治,開展相關疑難病例遠程會診指導816例,培養了一批藏區肝臟外科醫生,實現了90%的肝包蟲患者均留在當地治療。

五是以遠程輔助應急為補充,彰顯“國家醫療隊”責任擔當。在數次應急災害性事件中,我院遠程為在位救援提供了快速及時補位支撐,在區域性健康維持網絡中發揮了重要功效。下一步,我們將認真研讀學習,及時梳理總結問題,共同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為分級診療制度的建設貢獻力量。謝謝!

主持人 宋樹立:

謝謝黃院長。下面請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蔡秀軍院長介紹情況。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院長 蔡秀軍:

尊敬的各位領導、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我在這裡分享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在互聯網診療實踐中的經驗與做法:一是將“數據信息多跑路,病人少跑路”的理念貫穿于院前、院中、院後,在診療過程中實踐基於“互聯網+醫療健康”的便民惠民新舉措。二是通過遠程平臺的搭建,實現基層患者家門口看名醫,基層醫生家門口學技術,用信息技術下沉優質醫療資源提升區域醫療均等化水平。

一、“互聯網+”覆蓋院前院中院後,患者就醫更便捷。急診更快速,實施一體化綜合急救模式。醫院建立了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創傷中心等為患者提供醫療綠色通道和一體化綜合救治服務。通過院前急救信息化系統,急診醫護人員可提前獲取120救護車轉運患者的各種信息,並進行評估,急救小組及各相關部門在患者到達前做好各種急救準備。有效贏得搶救時間,提高搶救成功率。門診更順暢,患者就醫可以實現零排隊。2014年,醫院在國內率先實現門診醫療服務全流程移動智慧就醫,實現了在線預約掛號付費、院內導診、健康諮詢、在線報告查詢、在線評估等功能,並成為國內首家省醫保移動支付試點單位。門診大廳設綜合服務中心,影像、內鏡等各類輔助檢查均實現中心化預約;門診預約應用“大數據”計算每位醫生過去3年的平均就診時間,調配預約間隔時間,讓患者看門診時間和檢查預約時間均精確到“分”,患者門診就醫時間從原來的4-5小時縮短為1.7小時,病人滿意度達到95%以上。“一站式”服務使住院更省心,出院更便捷。醫院于2007年設立國內最早的入院準備中心,充分利用有限床位資源。平均住院日6.31天,為國內三甲醫院最短。患者在入院準備中心完成入院前檢查以及術前麻醉會診,在床邊完成出院結算。物流系統配送藥物到病房等措施有效提升運行效率。

二、構建醫療健康雲平臺,打通服務基層“最後一公里”。聯動更迅速,轉診更便捷。醫院率先建成了全國首個以分級診療為核心、以實體醫院為主體的智慧醫療雲平臺,將服務的觸角延伸到了34家協作醫院以及新疆的3家醫院,實現了線上諮詢、會診、支付、雙向轉診、協同檢查檢驗、互聯網處方、第三方藥物配送、遠程聯合門診、遠程教育、遠程手術會診和技術指導,打通了服務基層患者、醫生的“最後一公里”。分診更可行,復診更方便。平臺上的“雲門診”已接入社區醫院近百家,有效實現“首診在社區、大病去醫院、康復回社區”的分診閉環。“雲復診”實現了患者在家中復診。醫生在平臺開具電子處方,通過藥師在線審方後,進行第三方藥物配送,直接將藥送到患者手中。

第三個,我們對基層的醫務人員提供非常好的一個繼續教育,我們健康雲服務定期的會給他們一些醫學知識的教育,這樣會提高他們的這個理論以及實際的領域。

第四個我們對基層的有些病人的情況,比如説在手術臺上這些問題不能判斷的時候,醫生趕過去來不及的時候,我們通過遠期的視頻來進行指導,這樣遠程的效果就發揮出來了,一個是對遠程的分級診療提供了很好的平臺,第二個對危重病人的應急情況可以及時的通過視頻來進行會診,對住院的病人提供方便,當然還有一點,打造健康中國,可以通過我們健康雲平臺對老百姓進行健康知識的普及,大家知道我們國人的健康知識的普及率還不是很高,通過這個互聯網遠程的健康教育提高老百姓的一個健康知識水平的普及,前面我介紹了邵逸夫醫院互聯網診療以及遠程診療上面一些做法和經驗,謝謝。

主持人 宋樹立:

謝謝蔡院長。下面,請大家提問,提問前,請通報一下所在的媒體單位。

健康報道記者:

想問一下焦雅輝副局長,就是此次發佈的三個文件主要是針對於我們醫療服務的新業態,在政策的創新點上有哪些,請您介紹一下,謝謝。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醫管局副局長 焦雅輝:

謝謝你的提問,其實我們這三個文件都是創新,從互聯網+醫療健康來講它就是一個創新,這些年尤其最近幾年在醫療服務領域新業態也是不斷的在涌現,其中最活躍的就是互聯網+這樣一個業態,我們通過互聯網的技術來提供一些相應的醫療服務,那麼總結概括起來呢,我們這次主要的創新點有以下這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就是我們對“互聯網+醫療”進行了一個分類的管理,那麼大家可以注意到我們這一次是三個配套的文件,並且剛才也跟大家介紹了我們這三個文件是如何來分類的,那麼我們在起草這三個文件之前對全國現在“互聯網+醫療”整體進行了一個梳理,大致分為兩大類,一是利用互聯網技術開展一些診斷和治療的核心業務,第二類是圍繞著診斷治療以外的內容,像預約掛號,診間結算,移動支付,信息推送等等,這些是在診斷和治療以外的這部分,這三個配套文件主要是針對第一大類的,也就是圍繞著診斷和治療的這個核心業務來進一步的再給它梳理和劃分。那麼圍繞著診療服務我們劃分成了遠程醫療服務,這是醫療機構和醫療機構之間的,或者是醫療機構通過第三方平臺跟其他的醫療機構開展的這種服務叫遠程醫療服務。

第二種就是叫互聯網診療服務,就是醫療機構利用互聯網技術把它的服務的空間來進一步的拓展和延伸,像我們今天來參加發佈會的兩家醫院,華西和邵逸夫醫院都開展了相應的互聯網的診療服務,還有第三類就是互聯網醫院,是大家最關注,也是熱議最多的,並且也是爭議最大的一個領域,所以分類管理是我們一個創新點。

那麼另外的第二個創新點就是創新了監管方式,因為這些醫療服務的新業態對於我們來講也是挑戰,尤其是對於互聯網上的行為監管,不僅是“互聯網+醫療”在監管方面存在著一些挑戰和困難,在各個行業,各個領域涉及到了“互聯網+”的,在監管方面其實都存在著同樣的挑戰,所以我們這一次提出來要對互聯網醫院進行準入審批前,首先要建立省一級的互聯網醫療服務的監管平臺,也就是説建立這個監管平臺是審批互聯網醫院一個重要的前提,如果省裏邊沒有建立起互聯網醫療服務監管平臺的話,就不能審批互聯網醫院,這個監管的平臺要對所有的不僅僅是互聯網醫院,包括互聯網診療,包括遠程醫療服務,要對所有通過互聯網的在線醫療服務進行監管,包括醫務人員資質的監管,包括診療行為的監管包括處方流轉的監管,包括信息安全的監管等等,只要通過互聯網開展醫療服務的,必須都要接入到互聯網的醫療行為監管的平臺。同時,遠程醫療和互聯網診療的主體都是實體醫療機構,所以這個是線上線下一致的監管,這個是毫無疑問的。對於互聯網醫院,其中有一種形式是第三方來申請設置互聯網醫院,但是它提供服務必須落地在實體醫療機構,這個是實現線上線下監管的一個很重要的前提,那麼也就是説把實體醫療機構和互聯網醫院變成一個責任共同體,雙方共同的來承擔相應的這個法律責任,這樣的話更加有利於我們實施線上線下統一的監管,這是第二個創新點。

第三個創新點就是進一步明確了法律責任。這個也是前期我們在徵求意見的過程當中大家最為關注的,一旦在互聯網上的診療行為發生了損害,或者發生了糾紛以後,患者去找誰投訴,誰來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那麼這個也是我們的一個創新點,在三個文件當中都分別明確了法律責任的主體,互聯網診療責任主體就是提供互聯網診療服務的實體醫療機構,互聯網醫院首先要向所在地的衛生健康行政部門來提出訴求,由這個落地的實體醫療機構和互聯網醫院共同來承擔責任,那麼他們兩者之間的法律責任的分擔根據協議承擔各自相應的責任。遠程醫療服務分為兩類,一種叫遠程會診,一種叫遠程診斷,遠程會診現在用的比較多,會診的受邀請方只是提供診療的意見,最後診斷和治療的決策權依然在邀請方,所以相應的法律責任承擔由邀請方來承擔,那麼遠程診斷,現在我們很多大醫院都在建立醫聯體,在醫聯體內我們利用遠程的方式,採取一種措施解決基層人才能力不足的問題,就是“基層檢查,上級診斷”,這種情況下由邀請方和受邀方兩者共同來承擔法律責任。所以我們在三個文件當中分別針對不同的診療的形式,明確了承擔法律責任的主體,這也是我們的第三個創新點。在這個探索的過程當中,我們也會加以總結和完善,謝謝。

主持人 宋樹立:

好,謝謝,下面我們來繼續提問。

第一健康報道記者:

提問蔡院長,剛才聽到互聯網醫院管理辦法的介紹,作為一線醫療機構的您是如何看待互聯網+醫療健康的全面發展,它對於醫生醫院醫患三者有哪些相互的影響?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院長 蔡秀軍:

這個問題非常好,我從幾個層面給大家介紹。首先,從國家層面來説,互聯網+醫療健康的全面實施,是以人民為中心具體體現,讓老百姓尤其一些偏遠地區的老百姓,能夠通過互聯網這項技術得到大醫院的優質資源。同時也為國家能夠落實好分級診療政策提供了非常好的紮實平臺。通過“互聯網+醫療健康”的應用,醫生在雲平臺上就可以實現會診、轉診、協同檢查檢驗、互聯網處方、遠程聯合門診、遠程教育、遠程手術會診和技術指導等。此外,通過互聯網的技術實現病人資料、檢查結果互聯互通,可以避免病人的重復檢查,節省醫療資源。第二,從醫院的層面來説,作為一個公立醫院的院長,我覺得互聯網技術為一家醫院的精細化管理提供了非常好的技術平臺,例如我們邵逸夫醫院通過智慧創新性的發展,現在已經有80%的病人通過移動端進行預約掛號。如果國家給予更多政策支持,我想很多醫院將來的掛號收費處完全可以取消,節約管理成本;同時這也能建立起對醫務人員管理的有效平臺,例如因為門診全流程移動智慧化,病人就醫結束後可以對醫院的流程、服務內容、醫療質量,以及醫生的服務質量進行評價。第三,對於醫生和患者來説,其實我覺得以前一直存在著醫患雙方信息不對稱的問題,而互聯網恰恰解決了這個問題:病人可以利用互聯網來找到自己最需要的醫生;而對於我們醫生來説,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碎片化時間。比如今天新聞發佈會以後,我的病人請我會診,我在北京就可以用手機幫他會診,因此互聯網+醫療健康的全面發展有利於充分發揮醫生的優質資源。此外,通過互聯網+醫療健康優化服務流程的,減少一些繁瑣的環節和不和諧因素,某種程度上能夠緩解醫患矛盾,使醫患關係將更為和諧。可以説,無論是對醫生、對病人,還是對我們的醫院、對我們的國家,都能從互聯網+醫療健康中獲益,謝謝。

主持人 宋樹立:

謝謝蔡院長的介紹,我們繼續提問。

南方都市報記者:

想問一下焦雅輝副局長,我是南方都市報的記者,想問一下根據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第16條的規定,是否允許疾病進行在線諮詢、如何界定是諮詢還是問診,如何界定初診還是復診?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醫管局副局長 焦雅輝:

在線疾病諮詢和在線疾病診療,這兩個之間確實有一些交叉,疾病在線的諮詢不屬於互聯網診療的範圍。互聯網診療是醫生對疾病下診斷的結論,並且要提出治療方案,按照文件來進行管理。那麼只是提供一些疾病諮詢,比如説你這個要少吃鹽,或者要注意多運動,提這些方面的一些建議,沒有明確診斷和治療,這些是屬於諮詢。如果明確診斷某個疾病,然後告訴患者要吃什麼藥,或者要到醫院做某種治療,就屬於診療的範疇,要按照互聯網診療的管理辦法進行管理。您提到的第二個問題,就是怎麼確定是初診還是復診的病人,這個就是現在正在建立的區域衛生信息平臺,以及電子病歷的數據庫,把電子病歷和居民的電子健康檔案連接起來。在線開展復診並且開具處方的時候,醫師一定要掌握患者相應的一些病歷資料,明確患者在實體醫療機構已經就一種病或者幾種病有過明確的診斷了,那麼可以針對已經明確診斷的疾病提供復診的服務。如果是一個初診的病人,查詢不到任何病例資料的話,那麼就只能建議他到實體醫療機構就診,建立了電子就診記錄以後,下一次如果是屬於診斷明確的同樣疾病在線復診,那麼醫生可以給他提供響應的在線服務。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院長 蔡秀軍:

我想這個問題焦局長已經做了很好的回應,剛才這個記者提的問題,在邵逸夫醫院是這樣,如果我是外科醫生,這個病人經過我手術以後,我完全可以通過互聯網來進行進一步的診斷。如果這個病人沒看過的,我只能提供線上的諮詢,我這個諮詢的內容提供進一步的參考,我不會給他任何的處理,他如果要處理,就必須要到實體醫院去,這是醫療的規範,因此互聯網只有提供更好的服務,不能包羅萬象。

主持人 宋樹立:

謝謝蔡院長的補充,下面我們來繼續提問。

中國衛生人才記者:

各位院長好,咱們醫院“一網雙模”的人才培養模式已經探索17年,請問一下線上醫學教育與線下教育有什麼具體的區別和優勢,教學的效果會更好嗎?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常務副院長 黃勇:

華西醫院這麼多年,我們談的“一網雙模”的模式,實際上“一網”是指我們的遠程協同醫療,是一個平臺;“雙模”指的是在線和在位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人才培養。我們知道遠程醫療是一個在線的應用模式,或者是一個業務型的工作服務模式,而我們傳統的模式多數是在位的方式。因為醫學是實踐性很強的科學,如果單單只依靠在線的業務活動是完成不了整個醫療過程的。所以説從醫療的業務需求上講,一定是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從人才培養上講也同樣是線上線下相結合。比如説我們在線教育重在臨床思維的教育培養,有一些知識點的傳授,臨床知識的培訓或者是臨床思維的培訓,但是臨床技能的培養操作性的培訓,那是在線不能完成的,必須要通過實際的環境,哪怕是模擬的實體環境來進行,至少目前是這樣的。所以我們人才培養的方式一定是在線在位相結合。華西現在做的方式是我們在線培養,每個星期一到星期五下午均有臨床課程安排。同時,在位方面,除了傳統的進修,我們更主張的是以組團的方式進行短期的技術專項培訓,這樣成本效益會更高一些。第三個方面在華西“一網雙模”的遠程醫療人才培養模式當中我們也強調一點,就是通過協同醫療來開展人才培養,我們現在開展遠程醫療這一塊,有聯合門診,有中心對中心的遠程會診,也有病房醫生桌面對桌面,病人床旁對床旁的聯合查房,都是在線的協同工作。這種在線的協同工作我們希望把它作為一種常態,這種常態既是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服務病人的一個有效的手段,另一方面這種常態的協同醫療服務本身也是一個持續的知識傳遞和臨床思維培訓的過程。我們認為這個是最好的,也是成本最低,最可持續的人才培養的方式,這是華西現在在做的一個重點。謝謝!

主持人 宋樹立:

謝謝院長,下面我們來繼續提問。

第一財經記者:

謝謝主持人,我有一個問題想請教一下焦雅輝副局長,剛才您在介紹文件的時候,提到了互聯網醫院定義的問題,有兩個形態,一個是實體醫療機構的這種互聯網醫院,另一個是依託實體互聯網機構,我想問一下兩個互聯網醫院到底有什麼區別,然後在這個監管上有什麼不同嗎?未來互聯網醫療的網上行為與醫保是如何銜接的?謝謝。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醫管局副局長 焦雅輝:

謝謝你的提問,先回答第一個問題,就是互聯網醫院兩種形式有什麼區別。一種形式就是實體的醫療機構,比如説邵逸夫醫院、華西醫院,覺得現在人才還不夠,除了用本醫院的醫生來通過互聯網提供服務以外,還想利用上海、北京的醫生來提供服務,那麼可以自己搭建互聯網醫院的平臺,也可以跟互聯網企業來合作搭建平臺,北京和上海的醫生都可以通過這個平臺為邵逸夫醫院、華西醫院就診的患者提供服務。在這種情況下,實體醫院就要申請互聯網醫院作為第二名稱,比如説邵逸夫互聯網醫院,或者是華西互聯網醫院,北京和上海的這些醫院的醫生可以直接在這個互聯網醫院上執業,不需要再重新辦理多點執業或者執業變更的手續,這樣來激發醫務人員的活力,解放生産力,最大限度的發揮優質醫療資源的作用,這是第一類的互聯網醫院。第二類的互聯網醫院,是第三方來申請舉辦互聯網醫院,必須要跟一家實體醫療機構來建立緊密的合作,不能是在線、雲端的這種純虛擬互聯網醫院,這樣沒有辦法去監管,發生醫療糾紛的時候也沒有辦法來受理和處理。實體醫院跟舉辦互聯網醫院的第三方來簽定協議,協議生效的時候,互聯網醫院可以生效,如果協議發生變更廢止了,要重新申請互聯網醫院。比如説邵逸夫醫院或者華西醫院不跟第三方合作,互聯網醫院已經沒有設置時依託的實體醫療機構了,那麼這個互聯網醫院也就取消了。舉辦互聯網醫院的第三方與實體醫療機構是獨立的承擔法律責任的主體,發生醫療糾紛的時候,要向實體醫院執業登記的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提出醫療糾紛的申請。這兩類的基本標準和監管都是一樣的,都要符合互聯網醫院的基本標準,並且都要接受省級的互聯網醫療服務監管平臺的監管,納入到當地的質控體系。同時,第三方申請舉辦的互聯網醫院和依託的實體醫療機構之間形成一種責任共同體,實體醫院和第三方合作舉辦互聯網醫院,首先要承擔相應的監督責任,這有利於我們對互聯網醫院進行線上和線下的一體化監管,互聯網醫院診療的行為也要納入對實體醫療機構的績效考核和醫院等級評審等工作。關於您提的第二個問題,國務院辦公廳的文件當中提出來,對於一些符合規定的互聯網診療行為要制定相應的醫保和價格政策,不管是屬於基本醫療的範疇,還是屬於市場定價的範疇,首先得有收費項目,如果屬於基本醫療服務的範疇,醫保要給予報銷,不屬於基本醫療服務的範疇,那麼由患者負擔,因為不是所有的互聯網診療行為都屬於基本醫療的範疇,所以也不一定都要納入醫保報銷的範圍。關於價格和醫保報銷的政策,現在都已經劃歸國家醫保局來管理,我們將積極配合做好相關工作,謝謝。

中國青年信息報記者:

我想請黃院長結合華西醫院的經驗談一談遠程醫療和傳統醫療模式它們之間結合的關鍵點。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常務副院長 黃勇:

剛剛有記者朋友已經談了一部分這個問題,我們講遠程醫療和傳統醫療模式,一個是在線,一個是在位,遠程醫療是在線的模式,傳統的是在位的模式。這兩者為什麼要結合?因為醫療服務實踐性和操作性很強,不是所有的問題都能在線上解決,必須是線上和線下相結合。我們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一次的遠程會診,如果涉及到一個複雜的外科手術的操作,專家的意見再好,手術的方案給他指導做下來,但是實際的操作還得等當地醫生去進行這次手術,那麼當地醫生的臨床技能水平怎麼樣,它整個管理水平怎麼樣,就決定這個病人治療的效果,這個時候最終落地的還是線下的實際操作。我們講為什麼華西會去推在線和在位相結合,不管是人才培養還是協同醫療我們都這樣談,因為我們必須要花精力做在位的工作,在位的工作重點其實是做提升基層機構的臨床水平、基層團隊的水平,這個至關重要。一旦基層的團隊不具備相應的能力,遠程醫療就達不到它的效率,特別對於操作類型的都比較重要,所以我們強調結合。我們在線教育的方式都要落地,去提升基層醫療服務團隊的臨床技能,因為遠程醫療本身也是要把優質的醫療資源下沉到基層,最終帶動基層能力的提升。如果基層沒有相應的提升,遠程醫療達不到相應的效果。我們在甘孜有這麼一個案例。甘孜是一個肝包蟲病多發的地區,以前甘孜州的醫院每年只能做一百名左右的肝包蟲病人的手術,團隊和基層的能力確實也弱了一些。我們進行了三年的幫扶,幫扶的方式就是建立一個肝包蟲病的多學科團隊,通過在線的支持培訓、在位的技能培養、再回到在線的強化培訓這種鏈條式的循環式的幫扶,幫助甘孜州培養了兩個優秀的手術團隊,培養了多名可以開展肝包蟲病手術的優秀醫生。目前,甘孜州的醫院肝包蟲病的診療病例已經達到每年五百多名,這是一個很大的提升,現在整個甘孜州肝包蟲病患者診療,90%都留在了甘孜州,只有10%左右需要出來到華西醫院,這是一個典型的在線在位結合的案例。謝謝。

主持人 宋樹立:

謝謝黃院長,講得非常清晰,下面我們繼續提問。

中國醫學報記者:

各位領導好,我是中國醫學報的記者,我想請問一下焦局長,這次關於互聯網診療的文件當中是提到醫生在開具在線處方的時候需要有電子簽名和藥師審核的過程,據我們之前了解到的情況,好像目前大部分這個遠程系統和醫院的電子系統並沒有實現結合,不知道您了解到的目前的狀態下各大醫院的遠程醫療處方審核的情況是怎樣的?您覺得如果要是全面實現的話,可能會有哪些困難?謝謝。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醫管局副局長 焦雅輝:

大多數的三級醫院電子病歷和醫院遠程系統有一些基本的連接,但是可能在二級醫院,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的條件差一些。近期我們也剛剛印發了一個文件,要求醫療機構加強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醫院信息化建設,國務院辦公廳的文件當中也對這一點提出了相應的要求。文件當中提出,醫院要加強內部信息化的建設和各個系統之間的互聯互通,如果要想開展互聯網的診療活動,特別是要對於復診的病人在線開具處方,那麼就必須要實現電子病歷系統和藥師審核系統之間的互聯互通。其實很大醫院醫生通過電子病歷系統開了一個處方,可以通過信息化的手段傳輸到藥學部,由藥師進行審方,現在很多三級醫院基本上能夠做到這一點。並且我們要求凡是在互聯網上開展診療活動的醫生,必須得有三年獨立臨床工作經驗。醫療機構要對在線的醫務人員進行電子的實名認證,通過一些相對嚴格的要求來保證互聯網上的診療服務質量和安全,並且不僅是電子的實名認證,有條件的可以通過人臉識別這樣一些更高級別的技術來對醫生的身份進行嚴格的管理。身份識別不管是諮詢服務也好,還是診療服務也好,其實也是患者最擔心的一個問題,就是提供服務的醫生到底是不是真正的醫生,那麼一方面是電子實名認證,另外一方面要求在網上提供服務的醫生必須在國家醫師電子註冊系統中能夠查詢到。同時,醫師開具的處方,藥師應當審核把關。這方面最大的困難不在於IT技術,而在於藥師的數量不足,全國有三百多萬的醫師,但是藥師只有幾十萬。所以,推動藥師相關立法,加大臨床藥師的培養力度,增加臨床藥師數量,這是下一步要做的一項很重要的工作,不僅僅是為了互聯網上的處方審核,同時也更加是為了在臨床服務過程中來提高合理用藥的水平,謝謝。

主持人 宋樹立:

好,謝謝。今天大家問題問得還是比較充分的,但是我注意到沒有記者就《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辦法》提出問題,可能沒來得及看。今天介紹的文件隨後都會上官網,包括解讀,歡迎大家幫助宣傳解讀好,有什麼問題也歡迎隨時聯絡。剛才幾位嘉賓從不同的角度進一步闡發了互聯網+醫療健康方面的一些政策措施,目的是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既要調動醫療機構的積極性,並吸引社會力量參與,優化醫療資源配置,把優質的資源下沉到基層,也帶動基層的醫療服務質量和水平,為群眾提供更好的健康服務;同時也一定要嚴格規範和監管,把醫療的質量和安全作為底線,按照十九大要求的,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週期的健康服務。下一步,我們會邀請記者到基層,包括到兩位院長所在的醫療機構,去現場了解互聯網+醫療健康的實踐,深入調研採訪報道,歡迎大家積極參與。謝謝大家對衛生健康委員會新聞發佈會的關注。我們上週五剛剛在這裡舉辦過一場發佈會,時隔一週,今天又有很多記者來參加,這也體現了大家對人民群眾健康的關心。今天的發佈會就開到這兒,下次再會。謝謝大家。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邊雋祺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