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中國經濟 有下行壓力但不是不行

2018-09-28 08:06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 韌性——消費強勁推動,投資趨穩,外貿市場多元,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新動能壯大。

■ 潛力——工業生産基本穩定,供需關係有所改善,消費升級態勢明顯,民間投資持續增長,就業形勢總體平穩。

■ 預期——中國改革的方向不會逆轉,只會不斷深化。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有能力有條件。

增速、投資、就業 都穩

今年以來,外部環境更加嚴峻複雜、國內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最近,宏觀經濟部分指標有所波動,引發一些人擔心,認為中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中國經濟運行趨勢究竟如何?

首先看經濟增速。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長6.8%,創下連續12個季度在相差不超過0.2個百分點的窄幅區間平穩運行的紀錄。

再看供需兩端。從生産指標來看,8月份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1%,比上個月加快0.1個百分點;發電量增長7.3%,比上月加快1.6個百分點;1-8月份工業利潤增速有所減緩但仍保持較快增長。

從需求的指標來看,8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0%,比上個月加快0.2個百分點;與消費升級相關的限額以上單位家電、文化辦公類商品同比增速分別比上月加快4.2和3.6個百分點。出口增長7.9%,比上個月加快1.9個百分點。1-8月份製造業投資增長7.5%,連續5個月加快增長。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今年以來就業形勢總體穩定。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880萬人,已完成全年目標的80%。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牛犁對本報記者分析,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過剩産能得到有效化解,杠桿率、企業成本有所下降,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上漲,企業盈利能力增強,供需關係有所改善。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今年以來就業形勢總體穩定。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880萬人,已完成全年目標的80%。

“今年以來,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國經濟保持了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發展態勢。但同時也應看到,在內外皆有挑戰的背景下,部分宏觀指標出現了一些波動,經濟面臨著一定的下行壓力。”牛犁進一步指出,下行壓力的再次出現並不意味著中國經濟不行了。事實上,發展潛力大、韌性強仍是中國經濟的重要特徵。

消費、市場、改革 都行

面對困難與挑戰,中國經濟的較強韌性如何體現?

韌性來自於消費的強勁推動。牛犁介紹,目前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0%左右,今年上半年更是高達78.5%;在近14億人口的大市場、消費升級及國家促消費政策的支撐下,消費將能持續發揮對經濟的推動作用。

韌性來自於投資的趨穩。隨著基礎設施領域相關項目的陸續啟動,基礎設施投資有望扭轉增速下滑的局面,加上製造業投資、房地産投資比較平穩,固定資産投資能夠趨穩。

韌性來自於外貿市場的多元化。儘管中美貿易摩擦會帶來影響,但中國企業會開拓其他市場,政府也在加大支持力度,這會讓風險總體可控。韌性來自於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培育壯大新動能、推進“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等多個方面。

事實上,中國經濟的韌性在應對外部衝擊時往往會更加充分地表現出來。2015年,按美元計價,中國的進出口總額整體下降8%,2016年整體下降6.8%,這對經濟增長帶來了巨大的下行壓力。“但是我們依靠擴大內需、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使經濟增長仍然保持在合理區間,當前中國經濟正在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更加注重經濟增長的質量。所以,承受衝擊的韌性更足、能力更強。”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連維良説。

數據顯示,1978年,中國國內生産總值只有3679億元,2017年這一數值已達到827122億元。2017年,服務業比重提升至51.6%,比1978年上升27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58.8%,提高30.4個百分點。

“我們是在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當中成長的,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發展奇跡。中國發展的骨氣和底氣不斷增強,不是外部衝擊能打垮的。”叢亮説。

資源、資本、動能 都有

展望未來一段時期的中國經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許偉認為,儘管國際國內都面臨一些挑戰,特別是中美貿易摩擦的衝擊逐步顯現,企業信心和預期受到一定影響,但年內實現增長目標的有利條件仍然存在。

“我們有信心有能力有條件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日前指出,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從供給看有4大優勢:一是勞動資源優勢,中國有9億多勞動力資源,完全有能力把人口紅利轉變為人才紅利。二是資本優勢,中國的資金從短缺到寬裕,無論是金融資本,還是産業資本、基礎設施資本都比較充足。三是土地優勢,中國地域面積廣、區域差異大,集約用地潛力巨大,比很多國家的迴旋餘地都要大。四是新興優勢,信息、科技等領域的新動能加速壯大,正迅速形成新的競爭優勢,這不僅是短期優勢,還是長期優勢。從需求看,中國有近14億人口的大市場,世界上最大規模的中等收入群體,大眾消費升級態勢明顯。

牛犁表示,“為了促進中國經濟行穩致遠,還應在消費、投資方面多下功夫,充分發揮內需的支撐性作用。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應對中美貿易摩擦對企業、就業等可能帶來的影響,做好預案。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在政策取向方面,財政政策要在擴大內需和結構調整上發揮更大作用,進一步減稅降費;貨幣政策要保持穩健,做好預調微調並把握好度,化解各類金融風險,更好促進實體經濟發展。”

過去40年中國依靠改革開放取得了巨大成就,今後還要靠改革開放走向未來。《關於中美經貿摩擦的事實與中方立場》白皮書指出,中國改革的方向不會逆轉,只會不斷深化。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中國願與世界各國分享中國發展新機遇。(記者 邱海峰)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邊雋祺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