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為民企發展營造良好政策環境

2018-11-14 07:49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支持民營企業在行動
為民企發展營造良好政策環境
——訪中共黑龍江省委書記張慶偉

在近日召開的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不斷為民營經濟營造更好發展環境,幫助民營經濟解決發展中的困難。就黑龍江省將如何貫徹落實,經濟日報記者近日採訪了中共黑龍江省委書記張慶偉。

省級設立的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全部清零

記者:如何解決黑龍江省民營企業融資成本高的問題?具體採取哪些措施降低民營企業貸款利率?

張慶偉:我們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減輕企業負擔要求,著力優先解決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融資難甚至融不到資問題。

在降低融資成本方面,要完善民營企業融資服務系統,推動“銀政企保”合作,改革完善金融機構監管考核和內部激勵機制,充分發揮直接融資支持民企發展的激勵作用,引導金融機構拓寬民企多元化間接融資途徑,運用多種手段營造利於民企發展的金融服務環境。

在降低民營企業貸款利率方面,截至今年9月份,黑龍江全省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5.83%。下一步,要積極引導銀行機構調息讓利,增加民營企業信用貸款發放力度、深入開展貸款産品和還款方式創新,引導融資擔保行業降低費率。

記者:黑龍江省對小微企業、科技型初創企業怎樣實行增值稅減稅及普惠稅費減免?

張慶偉:發展壯大民營經濟,要去疴除弊、減壓降負,特別對小微企業、科技型初創企業要加大減稅降費力度,讓企業輕裝上陣。

在減稅方面,繼續貫徹落實營改增試點改革、部分小微企業暫免徵收增值稅、支持企業創新和科技研發等原有主要結構性減稅政策。落實完善增值稅、大幅擴展享受減半徵收所得稅優惠政策的小微企業範圍和個人所得稅改革等減稅政策。黑龍江省已經啟動調整城鎮土地使用稅稅額標準工作,將各市、縣低等級土地稅額標準下調2元及以上,並適當下調部分市、縣高等級土地稅額標準。2018年,全省落實國家各項減稅政策和省裏出臺的減稅政策,預計將為企業減輕稅收負擔超過215.6億元。

在降費方面,目前省級設立的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已全部清零,在全省範圍內大力開展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清理規範工作,確保取得顯著成效。

解決好拖欠民營企業款項問題

記者:對有前景的民營企業,黑龍江省如何進行必要財務救助?採取哪些具體措施解決拖欠民營企業款項問題?

張慶偉:我們要研究採取股權救助、債權救助、成立並購基金等不同方式,對陷入困境的關鍵重點民營企業進行必要財務救助,幫助企業渡過難關,避免企業所有權轉移。

解決好拖欠民營企業款項問題,有利於促進民間投資健康發展,有利於推進法治政府、誠信政府建設。我們對政府欠款數量進行了系統性摸底清查,截至2017年底黑龍江省各級政府拖欠企業工程款、物資採購款、保證金等共計269.22億元,按照“誰拖欠、誰償還”原則,有關市、縣政府和省直部門結合實際,制定了償還計劃,計劃在2019年底前基本還清。

要深化多元糾紛解決機制改革,依法保護民營企業訴訟權利,嚴格規範對生效裁判的執行行為,糾正涉民營企業産權冤錯案件,切實保證企業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記者:黑龍江省如何營造民營企業公平競爭環境,鼓勵民營企業參與國企改革?

張慶偉: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我們自己人,要為民營企業提供與國有企業平等的發展環境。比如,在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和産業項目投資主體選擇上,對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同等標準、同等對待,在玉米燃料乙醇項目投資主體選擇時,四川鴻展、萬里利達2戶民營企業分別成為雙鴨山、寶清、樺南3個項目業主。

我們大力鼓勵和支持民營經濟參與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市場準入、審批許可、經營運行、招投標、軍民融合等方面營造公平競爭環境。比如,我們支持龍煤集團6家醫院與晉商聯盟合作,以17.85億元轉讓85%股權,國有資産實現增值率140%,開創了黑龍江省公立醫院引進民營資本的先河。

讓民營企業不斷增強獲得感

記者:如何讓民營企業有更多獲得感?

張慶偉:當前,民營經濟迎來了重大政策機遇,我們要優化政策供給和執行,讓民營企業不斷增強獲得感。

一是圍繞政策落實降低門檻,政策執行中盡可能降低企業申報門檻,尤其是向貧困縣地區傾斜。二是全面出臺政策實施細則,細化工作流程、引入失信獎懲等有效措施,研究出臺實施細則,增強政策落實的有效性。三是創新政策宣傳普及方式,促進政策解讀到位。四是強化政策執行監督,解決好政策落實“最後一公里”問題。五是鼓勵基層推進政策創新,形成從上到下的政策支持體系。

記者:對於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黑龍江省將如何落實?

張慶偉: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是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我們既要守住底線、把好分寸、清白交往,更要親近交流、積極主動、貼心服務。要完善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與民營企業定期交流互動機制,建立與民營企業經常聯絡制度,建立信息溝通渠道,通過開展調研、見面懇談、到企服務、網絡平臺等形式,及時了解情況,及時解決問題。比如,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上,我們推廣項目承諾制試點,優化“一網通辦”,讓企業“只跑一次、馬上就辦”。(記者 倪偉齡)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張興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