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將來誰種地?請看廣西“新農人”的答卷

2018-11-15 20:23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南寧11月15日電 題:將來誰種地?請看廣西“新農人”的答卷

新華社記者董振國、吳小康、曹祎銘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穩步提升農業綜合生産能力,這為我國農業發展指明了方向。記者近期在廣西走訪了解到,近年來,當地農村涌現出一批“新農人”群體,他們中既有大學畢業生、城市白領,也有土生土長的莊稼人。“新農人”採用先進農業技術發展規模種植,借助電商平臺拉動銷售,通過網絡直播培育“粉絲經濟”,這些元素為農業注入新的活力。

辭掉城裏工作 哥倆返鄉種地

大學畢業、城裏就業,這是不少大學生的人生選擇。然而,方宏掙和方宏純兄弟二人卻反其道而行之。在城裏打拼幾年後,他們齊齊辭掉工作,結伴回老家搞起了農業。

“我們在農村長大,對土地有感情,雖然城裏工作收入高,但總找不到歸屬感。”哥哥方宏掙醫學院畢業後在一家藥企工作,弟弟方宏純學的是旅遊專業,大學畢業後做健身教練。哥倆商定後,于2015年辭掉工作回老家種水果。

他們的老家在南寧市武鳴區雙橋鎮,當地農業條件好,適合種植芒果、沃柑、甘蔗等。“我們雖然出生在農村,可對種地還很外行。所以我們先從銷售本地水果著手,邊幹邊學,慢慢掌握了種果樹的技術。”

“我們給自己的定位是‘新農人’,新在哪?跟老一輩農人相比,我們在種植、田間管理環節更加注重利用先進的農業技術,此外還利用互聯網平臺發展電商,把本地水果賣到全國各地,解決了銷售渠道不暢的問題。”

方宏掙介紹,最近在專家建議下,他們正嘗試改進水肥一體化技術,這既能提高果園的生産效率,又能提高果子的品質。此外果園秉持綠色理念,果苗一律採取留草栽培,等草長高後再用機械除掉,避免使用除草劑。

目前兄弟倆承包的果園面積達1000多畝。在致富的同時,他們不忘鄉鄰,發動當地種植戶成立了合作社,在種植、銷售等方面提供幫助,推動水果産業發展。

從經銷數碼産品轉型農産品電商

同是返鄉創業,韋小東則致力於做縣域電商。眼下正是融安金橘上市季節,“我們最近從國外購買了一套自動分揀設備,正在加緊調試,今後水果分揀將由機械自動化完成。”韋小東説。

韋小東的家鄉在廣西融安縣,那裏是“中國金橘之鄉”,全縣金橘種植面積14萬多畝,他的家裏也種了幾畝金橘。儘管家鄉的金橘名氣越來越大,可銷售問題始終令種植戶感到頭疼。韋小東意識到其中蘊含著商機,經過仔細考慮,他2016年辭掉在廣州經銷數碼産品的工作,回到融安和朋友做起了縣域電商。

一開始,這個年輕的團隊就遇到不少難題。發展電商必須走標準化道路,但要實現田間地頭的標準化存在不少困難。“我們面對的種植戶很分散,且農戶素質參差不齊,要讓他們接受新的理念並不容易。”韋小東説。

韋小東和團隊成員駐紮在田間地頭,每天跟農戶打交道,宣講如何做好標準化。一些農戶發現,如果按照標準化要求做好分揀,收購價每斤要高出幾毛錢,慢慢地接受了這一理念。韋小東收購的産品除了上架到自己運營的網店外,還供貨給代理商以及其他商家。

目前,韋小東的團隊在全國水果主産區建了40多個水果協作供應基地、20多個配送中心。

巧婦竟成“網紅” 土産成“香餑餑”

“今年‘雙十一’,我的網店賣出去15萬斤皇帝柑,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網絡改變了我的生活。”甘有琴,廣西靈山縣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一年多前,種地、打理果園、採摘、找銷路幾乎是她生活的全部。

改變源於一次無心上傳到網絡的小視頻。去年5月,甘有琴的家人將她在田間勞作和製作美食的視頻上傳到網絡直播平臺,收穫不少關注。

“沒想到普通生活能吸引這麼多關注。”甘有琴説,直播內容並非刻意策劃,都是一些日常生活、務農場景,還有一些做農家特色菜的視頻。這些原汁原味的農家生活吸引大量粉絲關注,在數十個網絡平臺上,甘有琴的粉絲量累計近千萬,她成為名副其實的“網紅”。

在直播平臺上,有不少粉絲與甘有琴互動,希望能品嘗到原生態的農家果蔬,於是她開始將自家的土特産售賣出去。隨著需求量越來越大,甘有琴和家人開起了網店,專門售賣當地農産品。今年4月,她在直播中推介本地産的柑橘,一天就賣出6萬多斤。目前,甘有琴通過電商平臺自銷和代銷的農産品銷售額累計突破1000萬元。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