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從“送文化”到“種文化”——多彩活動豐富南疆農民生活

2018-12-07 18:57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烏魯木齊12月7日電 題:從“送文化”到“種文化”——多彩活動豐富南疆農民生活

新華社記者 孫哲

入冬後,新疆塔裏木盆地的琴聲、歌聲並沒有因為天氣變冷而減弱。隨著越來越多的文化活動走到“身邊”,昔日單調的南疆冬閒時光變得有聲有色。不僅如此,帶有泥土味的文化活動也在各鄉村孕育而生。

2017年1月,庫車縣哈尼卡塔木鄉薩依艾日克村成立了自己的文藝演出隊,表演群眾喜聞樂見的節目。

“演出隊把趣聞、身邊的小故事改編成小品、歌舞,受到了大夥兒的歡迎。”薩依艾日克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黃會良説,這支“草根”隊伍人氣火爆,已創排超過30個節目,還被安排到全鎮巡迴演出,在當地颳起了一陣“文藝風”。

“以前到了冬天,我們就只能窩在家裏。現在我們喜歡什麼,文藝隊就表演什麼。”78歲的村民阿皮孜·艾比布拉説,節目講的都是農民身邊的人和事,大家很高興在家門口就能看到這樣精彩的演出。

如今,庫車縣有200多名民間藝人、38支文藝演出隊伍長期活躍在鄉鎮裏。他們自編、自演、自導的歌曲、小品等節目通俗易懂,也讓村民的思想觀念悄然發生變化。“諸如懶漢通過幫扶脫貧致富的故事,總能在帶來歡笑聲的同時讓大家引起反思。”黃會良説。

2015年以來,新疆投入近1億元資金用於南疆四地州基本文化設施設備的完善。農家書屋、村民活動室、籃球場……一批文體活動場所如雨後春筍出現在基層。

在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的麥蓋提縣文化廣場,每天傍晚都有數百名各族群眾齊聚在廣場中央,踏著歡快的節拍,圍成圈、揮著手臂跳起刀郎麥西來甫、現代舞。

麥蓋提是刀郎文化的發祥地,當地的文化廣場從2014年起就堅持向城鄉群眾開放。“麥蓋提人喜歡跳舞,我們就把舞臺交給了群眾,廣場也逐漸成了‘沒有大門的劇場’。”縣文體局幹部阿布都拉·那尤甫説,他在廣場義務主持每晚的“舞會”已經4年多,一直在引導各族群眾從台下走到臺上,共享文化發展成果。

舉辦文化工作者培訓班、組建文藝表演隊、送文化下鄉……駐村4年多來,新疆各地5.6萬支“訪匯聚”工作隊也積極開展庭院宣講、節慶聯誼等活動,組建了籃球隊、合唱團等文體隊,讓群眾唱起來、跳起來、彈起來。日益豐富的文體活動“點燃”了南疆各地群眾參與的熱情,同時也給了基層的文化能人們“用武之地”。

在喀什市乃則爾巴格鎮前進村,説起“魔術師”艾斯卡爾·布熱買提幾乎無人不知。自治區婦聯“訪匯聚”工作隊駐村後,曾學習過專業魔術表演的艾斯卡爾也重新有了施展絕技的舞臺。

揭開手中的魔術布後,一隻手機便“穿過”瓶壁,被送進了完好無損的礦泉水瓶裏……艾斯卡爾在臺上大顯身手,台下的村民早已紛紛站起來獻上掌聲。“我的魔術現在很受大家的歡迎,還經常去其他村子錶演。”

優質文化資源不斷延伸至基層,讓愛好文藝的村民有了足不出戶就能學習、提高的機會。前不久,自治區文化廳駐阿克蘇地區英艾日克鎮蘇蓋提艾日克村工作隊邀請專業演員,在村裏開辦了刀郎麥西來甫培訓。得知消息後,從小喜愛跳舞的古麗克孜·吐爾迪第一時間報了名。

“能向專業演員們學習、同臺演出,是過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古麗克孜興奮地説。刻苦練習後,她不僅熟練地掌握了舞蹈要領,還穿上了漂亮的演出服走向舞台中央,成為村文藝演出隊的骨幹成員。

自治區文化廳統計,2013年至今,新疆累計在公共文化事業方面投入近30億元。目前覆蓋區、地、縣、鄉、村五級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已基本形成,極大豐富了基層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