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上海首批30個創新醫療服務品牌問世

2018-12-27 13:45 來源: 解放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打響上海服務品牌,本市首批30個“創新醫療服務品牌”近日出爐。“創新醫療服務品牌”關注新醫改形勢下的百姓就醫需求,努力構建就診便利、溝通有效、診療安全、服務可及、信息共享、服務一體的新時代醫療服務體系。

往返三次整合為“最多跑一次”

整合醫療資源、優化服務流程,是此次創新醫療服務品牌的一大特點。申城醫療資源通過建立醫聯體、多學科合作、流程再造,發揮更多作用,讓基層衛生機構也能得到技術和人才支撐,讓百姓就醫更便捷、更實惠。以華東醫院為例,醫院以“最多跑一次”的理念延伸到醫療衛生服務領域,構建華東醫院—社區雙向轉診綠色通道,將傳統來院就診往返跑“三次”模式,精簡整合為“跑1次院、挂1次號”的轉診就診模式,使社區轉診病人確實體驗到少折騰、少跑路、少憂心的管家式服務。醫院還通過“一門式服務”(整合掛號、就診、陪診、收費等服務)、“三把手”理念(強基層的“幫手”,雙向轉診的“推手”,診治疑難重症的“高手”)、“五優先”服務(預約門診、大型設備檢查、會診、病房、手術等五方面優先)的優化舉措和流程再造,構建分級診療的“最後一公里”,進一步豐富了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內涵,賦予家庭醫生更多可調配的衛生資源,實證了“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診、上下聯動”轉診機制的優越性和醫改成效。

“虛擬掛號”實現診治優先支付後移

暢通急救通道,優化急救資源,簡化急救流程,完善急救體系建設,也是醫療服務品牌的創新點。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診療資源被合理調配,全方位構建無障礙急救綠色通道,範圍涵蓋胸痛病人、危重孕産婦、腦卒中患者、創傷危重患者、應急救助病人等群體,大幅提升急危重症疾病醫療救治質量和效率。中山醫院突破性改變傳統就診流程,構建以“虛擬掛號”為基礎的就醫模式,通過貫穿全程的“綠色通道一卡通”,實現“診治優先、支付後移”的新型舉措。此外,醫院還創新“醫護患共同體”模式,切實以病人為中心,全程工作人員陪同指導就醫,給予病人連續、高效、便捷的急救服務。

“生産合作社”促進優生優育

一些醫院以患者需求為中心,轉變傳播理念,創新溝通渠道,擴寬溝通範疇,幫助、指導患者更好地恢復健康。在上海市浦東新區公利醫院,以産科牽頭,聯合各科專家、營養師、哺乳師推出“生産合作社”服務團隊,創新孕産婦服務新模式。團隊以新媒體為平臺,通過網絡電視直播、微信群答疑、公眾號科普和線下俱樂部活動等方式,開展科學、有針對性的孕前、孕期、哺乳期的健康干預和營養指導,積極倡導自然分娩、母乳喂養、合理飲食等,促進優生優育工作。

手機APP訂餐精準對接患者營養

創新服務品牌從細微處入手,推出更具人文關懷的優質服務和關愛。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以基於互聯網+H2H模式開展精細化全過程營養管理,重塑膳食服務的理念和流程。通過手機APP訂餐,做到精準營養;建立H2H全媒體營養宣傳及管理平臺,開展營養微課、在線問診、科普視頻、醫患互動等不同服務項目,為患者實現全程閉環膳食營養管理。上海市同仁醫院“藍精靈護理團隊”基於危重患者外科手術後的病情及所處的環境,創新重要管路固定方式,減輕患者不適感;創新皮膚減壓用具,避免術後並發癥發生。

院士團隊提供遠程醫療服務

利用信息化手段,為患者提供科學的就醫流程,合理配置優勢醫療資源,滿足民眾對醫療健康的需求。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由院士坐陣,注重診療與團隊建設並舉,通過互聯網構建“技術水平更高、服務力度更大、覆蓋範圍更廣”三位一體醫療服務公益網絡,將優質醫療服務輸送至全國各地,充分挖掘優質醫療資源潛力,讓醫療服務方便可及。同時,華山醫院通過指導和幫助基層醫生診治與治療,帶動區域醫療健康水平整體發展,探索建立一條具有特色的優質醫療資源聯網輸送之路。發揮專科優勢,建立院士工作站18家、皮膚科專科聯盟181家、感染科專科聯盟30家、影像專科聯盟86家等特色專科聯盟,服務更廣大患者人群;成立遠程醫學中心,提供遠程醫療服務,解決中西部地區、革命老區和偏遠地區患者“看專家難”問題;構建區域醫聯體,指導家庭醫生掌握慢病的防治方法。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